王 梅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莲花实验学校初中部 江苏 南京 210000)
数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数学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主动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并将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适应现代生活与未来发展需要的,其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已成为数学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重要课题。
案例:“一次函数的应用”。在教学中,笔者结合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这一牵动全国人民的大事件,自编了这样一道题目:某市“爱心”帐篷集团有甲、乙两个分厂,甲、乙两分厂原来每周生产帐篷共9千顶。2010年4月14日,由于我国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震后地震灾区急需帐篷14千顶。集团决定在一周内赶制出这批帐篷,为此全体职工加班加点,甲、乙两个分厂在一周内赶制的帐篷分别达到了原来的1.6倍、1.5倍,恰好按时完成了这项任务。问:
(1)在赶制帐篷的一周内,甲乙两分厂各生产帐篷多少千顶?
(2)现要将这些帐篷用卡车一次性运送到地震灾区的A、B两地,由于两分厂通往两地道路的路况不同,卡车的运载量也不同。已知运送帐篷每千顶所需的车辆数及A、B两地所急需的帐篷数如下表:
请你设计一种运送方案,使所需的车辆总数最少,说明理由,并求出最少车辆总数。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快的建立了学习合作小组,运用所学的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学生思考积极性很大,兴趣很高,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积极的社会情感。
案例:《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复习题: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1中阴影部分,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29°和21°,检验人员度量得∠BDC=141°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明理由吗?
本题是笔者在“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章的复习课中安排的一道题。对这道题,因为要添加辅助线,对这些初学几何,甚至对推理都不作要求的刚入门的学生一定会感到很困难。笔者先引导学生看了一遍题,然后提问:检验人员度量得∠BDC=141°,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那么,合格的度数是多少呢?这个问题相当于要计算哪个角的度数呢?
很快有学生回答:合格的度数应根据计算∠BDC的度数后决定。
笔者再引导学生:将测量零件角的问题暂时抛开,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求∠BDC的度数?大家先考虑、讨论。(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
学生甲:如图2,连结BC,则∠ACB+∠ABC=90°,而∠ACD+∠ABD=29°+21°=50°,所以∠DCB+∠DBC=90°-50°=40°,所以∠CDB=180°-40°=140°,因此标准尺寸应是140°,所以141°不符合要求。
学生乙:如图3,延长BD交AC于E,则∠AEB=90°-29°=61°,∠CED=180°-61°=119°,所以∠BDC=119°+21°=140°,所以141°不符合要求。
这道题是笔者课中安排的四道例题中的第二道,当有了二种解法后我考虑到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我想说若还有其它方法大家课后再讨论,但看到下面还有举着的手,笔者又想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呢?于是我让学生接着发言。
学生丙:如图4,我什么线也不连。因为ABDC是个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360°-29°-21°-90°=220°,所以外面这个角是360°—220°=140°,所以141°不符合要求。
学生丁:延长BD交AD于E,再延长CD交AB于F,……。结果学生想出了好几种方法!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已知,如图5,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3,将腰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连结AE,则△ADE的面积是( )。
A、不能确定 B、1 C、2 D、3
多数学生的结论是A.
师:那么三角形ADE的面积真的不能确定吗?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出示满足条件的直角梯形,由于已知梯形ABCD的形状不确定,上下拖动BC,发现△ADE的形状也随之变化,故面积不定(学生点头同意)。
教师进一步演示,电脑跟踪计算△ADE的面积,发现其值不变,此时出现矛盾,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呢?
部分学生嘀咕着:
“△ADE中已知底边AD的长度,只需求得高线……”
“难道高不变?如何说明高不变?”(学生思维受阻)。
学生惊奇,恍然大悟。
认知冲突即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协调”因素,它可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人们去寻找协调的途径。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自然展示,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
情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课堂效果更加突出。当然,情境本身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目的,设置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智力探索的情境中,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笔者个人认为,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而情境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的表扬和称赞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在情境教学上得到反复刺激后,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数学学习和愉快的心情之间建立一种固定的联系,一提到数学就会产生兴趣。我们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开展情境教学的深远意义,应该增强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自觉性。当然,本文只列举了部分情境教学的方法,还有更多的方法需要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