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婷,陈卓儒
高中体育特长生是一群特殊的体育群体,他们面临文化和100米跑、立定三级跳、实心球及专项术科高考的双重压力,尤其在紧张的训练任务下,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必定会影响着训练进度和效果,最终影响术科高考的成绩。与此同时,由于运动损伤耽误训练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为此,本文通过调查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中学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的情况,找出诱发运动损伤的原因,从而提出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手段等建议和意见,为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以及更好地避免运动损伤提供参考,帮助体育学子们考取理想大学。
本研究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中学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运动损伤情况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文所研究的内容,通过在中国知识网中大量查阅,与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以及运动损伤的相关的文献,和在学校图书馆中阅读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康复和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等方便书籍,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鱼窝头中学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前经专家检验,共发放问卷103份问卷,实际回收问卷103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80%。
1.2.3 数据统计法
把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处理,得出相关结果。
1.2.4 访谈法
访谈鱼窝头高中全体体育特长生和指导训练的体育教师,了解学生和老师对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运动损伤的概况。
1.2.5 观察法
实地观察鱼窝头中学训练场地和训练的情况。
2.1.1 运动损伤类型
由表1可知,鱼窝头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运动损伤中韧带或肌肉拉伤的比例最高,占38%。拉伤一般是由于肌肉过度拉伸或肌肉做过于猛烈的主动收缩引起的,而关节的活动超出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得韧带的纤维发生断裂,则会引起韧带拉伤,它是由间接的外力作用导致的。例如,在快速跑练习过程中,支撑腿用力后蹬时,主动机主动收缩用力过猛,容易造成大腿前侧肌肉的拉伤。若出现此类损伤,一般伴随以下症状:听到、感受到断裂的声音,有压痛、红肿和出血,在拉伸或主动用力收缩状态下疼痛感会更明显,应该及时采取冰敷处理,并将受伤肌肉处于放松的体位状态,并不能做按摩或推拿。
骨膜炎的发生频率亦高达30%,这主要是因为高中体育特长生正处于身体的高速发育时期,机体无法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应力性损伤很容易出现,从而导致疲劳性骨膜炎的产生。骨膜炎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和过硬的场地、错误技术动作、运动负荷过大等因素相关,若肌肉附着的骨膜长时间被力牵拉,破坏该部位的骨质和骨膜的正常结构以及使组织松弛或分离,骨膜瘀血和水肿,骨膜炎就很容易产生。如多发小腿胫骨骨膜炎,一般是由于地面的反作用力和自身肌肉的发力相互作用产生的应力性损伤,从而导致的骨膜炎。
腰椎损伤也是较为多发,占到了17%。通过对鱼窝头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情况的实地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实心球训练时,往往是简单做准备运动甚至不做准备运动,而在实心球辅助性的训练上也重来不带腰带。另外,高三的同学由于实行分组练习,由一个教练带领三个小组,难以兼顾每个同学,这又是学生患运动损伤的重要诱因。
扭伤、挫伤和半月板损伤比例还是相对较小,分别占了8%、4%和1%,还有2%的其他损伤,统计中尚未出现骨折、脱臼、腱鞘炎。
表1 运动损伤类型的统计 (n=82人)
2.1.2 运动损伤部位统计
从表2可知,鱼窝头中学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部位主要发生在腰腹部和下肢。其中占比最高的部位为小腿,高达40%,其次是腰背部,占22%,而膝部、大腿和踝关节,分别占15%、8%、8%,其余肩部、肘部、腕部、胸腹部、髋部、大臂、小臂、足部等共占7%,发生损伤机率较少。高中体育特长生在训练过程中下肢所承受的负荷最大,因此下肢成为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所以,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做好下肢和腰腹的运动防护,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特长生的主要训练项目是跑跳类,因此对下肢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小腿是下肢的一部分,但是就肌肉力量而言明显属于弱势,在大强度下肢训练时很容易出现短板,小腿力量跟不上训练强度需求,造成损伤。又由于有实心球项目的训练,对腰腹部的负荷较大,因此也造成腰部较高的损伤机率。膝关节损伤则几乎是每一项运动的常见损伤的类型,由于动作错误、训练强度过大、膝关节周五肌肉劳损等都是膝关节损伤的原因。
表2 运动损伤部位统计表 (n=82)
2.2.1 学生角度
由表3可看出,错误技术动作导致运动损伤的占比最高,达到了52%,其主要因素是鱼窝头中学高中体育特生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不长,不能很好的掌握技术动作,错误的动作技术通常有以下特点:违反运动解剖学结构;不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与生理机能特点相违背等,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训练必然引起运动损伤。其次,没有做充分准备活动在运动损伤因素调查中占比26%。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与降低肌肉惰性,通过准备活动使机体进入最适宜的运动状态,是准备活动的目的所在。再次,过大的运动负荷在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中占比11%。若过大的运动负荷将会使身体机能水平降低,人体感到疲劳,还会出现细微损伤,长此以往便积劳成疾。
由于学生都是高中才进入体育特长班参加体育的专门训练,训练则相当于突击体育训练,机体适应水平跟不上训练强度要求,容易诱发损伤。另外,由于一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差、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又或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也会增加学生运动损伤的风险。而学生带伤病训练、损伤恢复时间不够或伤病应急措施不合理以及过度疲劳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带病训练和损伤恢复时间不够或伤病应急措施不合理而导致的运动损伤的共占6%,这是学生稍加注意就可以完全避免的,应杜绝这些情况的出现。
表3 学生因素 (n=82)
由表4可以知道,每天训练后随意放松的的人数比例明显偏高,占49%。有相关研究表明,训练后的身体放松时间长短是由运动负荷的大小决定的。在放松方法足够科学到位的前提下,当身体感觉轻度疲劳时,最适放松时间为20min以下;训练负荷较大,身体有中度疲劳感觉时,最适放松时为20min-40min之间;运动训练达到极负荷,身体感觉重度疲劳时,最适放松时间为40min以上。而高中体育特生的日常训练量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更应该注重训练后的身体放松,争取最大限度改善训练后的不适状态,为明天的训练和学习作一个最佳的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
表4 放松时间的统计 (n=82)
2.2.2 教师角度
表5 教师因素 (n=82人)
由表5中数据显示,导致鱼窝头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的教师因素有以下三点:第一,指导教师在训练经验上面存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动作容易出现讲解不合理、示范不够通俗规范易懂,使学生难以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加上对训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的预见性低,学生从而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第二,指导训练的教师对运动损伤的知识和简单的应急处理措施掌握情况相对欠缺。大部分学生通过指导教师的讲授而获得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老师对运动损伤的知识了解含糊不清,在遇到突发性运动损伤的情况下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降低损伤的危害性,学生更是难以接受到相关的教育以满足学生自主预防及处理运动损伤。第三,指导教师在制定运动周期训练计划上的科学和合理性欠佳。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周期短,训练的任务却相当繁重,因此周期训练计划不仅显示出必要性,更要求其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又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2.2.3 场地设施因素
经过实地观察鱼窝头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情况后发现,室外主要训练场地有塑胶运动场、水泥地和一个真草足球场,场地旧且硬度大,在这种运动场上训练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特别是骨膜炎;雨天训练场地在楼梯,湿滑陡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训练器材单一残旧,主要是杠铃和立木;训练项目间的场地过于拥挤缺乏合理安全的距离。
2.2.4 营养补充
营养是提高训练效果,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经过访谈体育特长生和指导训练教师得知,学生和教练大多数不清楚如何把运动训练和营养结合,对运动营养学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不重视营养的补充,不但没用针对高强度的训练而匹配营养餐,甚至部分学生经常晚上下训后由于时间不够赶着上晚自修而吃泡面,营养达不到身体训练需求。
3.1.1 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类型主要是韧带或肌肉拉伤、骨膜炎和腰椎损伤,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腿、腰背部、膝部和踝关节处。
3.1.2 造成运动损伤的内因有:学生角度上,由于错误动作技术、没有充分做准备活动、过大运动负荷、不注重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活动;教师角度上,教师对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掌握薄弱、训练经验不足以及训练安排的合理性不高;营养水平达不到身体训练需求。
3.1.3 造成运动损伤的外因:场地硬度大、器材过于简陋、陈旧,项目间场地过于拥挤,缺乏安全距离。
3.2.1 在训练过程中应强化容易拉伤的肌肉柔韧性练习和力量练习,当出现此类损伤时根据“米饭原则”,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加强学生对技术动作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动作意义情况下进行练习,降低由于学生对技术动过掌握不规范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几率。
3.2.2 教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活动;教师加强自身运动防护知识储备,同时向学生传授,提高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可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需要开设运动防护课。
3.2.3 还要从营养学方面入手,针对性的补充训练所消耗的身体营养成分,合理膳食与额外的营养补剂相结合;学校要完善训练场地和器材的配备,定期检查、保养场地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