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珍,魏晋花
目前,无论是专科起点还是本科起点,最通用的体育保健学教材为首都体育学院姚鸿恩教授主编的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自1986年1月起至2006年7月,目前已更新至第四版,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其对体育保健学科与课程甚至相关专业的建设影响之大自不待言。就有关按摩的教学内容而言,每一版都单列章节论述,具体内容以理论概述和基本按摩手法介绍为主,三、四版后附加了足反射区保健按摩的内容,配套的《体育保健学实验》(第二版)分“穴位按摩”“保健按摩”“运动按摩”“治疗按摩”设置了四组实验,可以看出,相关系列教材与实验均没有设置美容按摩的内容。
《体育保健学》虽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但就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处在快速的更新之中,一本教材如果五年内教学内容不更新,就有可能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一方面,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层次的提高,迫切需要人才知识技能结构更新。另一方面,需求促使相关体育保健学科和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在各个高校迅速铺开。知网检索约200余篇有关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的论文,其中1990-1990年约10篇,2000-2009年约50篇,2010年至今约150篇,就研究内容看的关注点来看,2000年是个分界点,之前的研究基本关注的是教材教法,即如何更好地落实教材内容。之后大量论文研究方向都指向了《体育保健学》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体育保健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诸多新兴保健产业的出现并得到人们的热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目标随之改变已成共识。在此背景下,美容按摩及相关内容引入《体育保健学》课程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按摩也称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专门的手法和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病灶或穴位),已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1]根据功能划分,美容按摩归于保健按摩,因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故头面部有多个脏腑经络,美容按摩的理论基于此。其作用于人体的机制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1.1 按摩可有效调理人体的系统功能,进而达到美容功效
中医理疗的核心是协调人体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一旦某一脏器或系统出现问题或失调,就会在面部表现出来,所以中医诊断把“望”放在首位。通过按摩手法做功既可补充人体某系统的内能不足,亦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皮肤自然因营养补充而富有光泽,保持弹性。
3.1.2 按摩具有调整人体的生物信息功能
现代生理学已经证明了人体各个脏器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表现为固定的频率或生物电之类。当脏器发生病变时固有的生物信息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其它系统,可以通过中医按摩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达到调节人体的生物信息目的。
3.2.1 润肤驻颜
通过按摩经络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皮肤的呼吸能力,清除皮肤的衰老细胞,促进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使皮肤变得富有光泽度和弹性。研究表明,按摩可使皮肤产生一种类组胺的物质,它“能引起皮肤和粘膜的毛细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高”,[2]从而使皮肤恢复红润和柔韧性,达到润肤驻颜的效果。
3.2.2 除皱消斑
皱纹是由于体内激素分泌量减少,真皮内胶原纤维、弹力纤维老化变性,皮肤内的含水量、血流量及皮下脂肪减少,使皮肤松弛干燥、缺少弹性而形成的。经络美容按摩能调节皮肤的血流量,平衡激素分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影响细胞的胶质状态,增加皮肤和肌肉的弹性,减轻和消除皱纹。色斑是由于黑素细胞形成黑素的功能亢进,导致黑素颗粒的增加而形成。经络美容按摩通过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黑素颗粒的代谢,从而抑制黑素细胞形成黑素,进而加快患色斑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直至脱落,来达到消斑的目的。
3.2.3 乌发防脱
经络美容按摩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神经功能失调,解除头皮血管的痉挛,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增进毛发的营养吸收,因此有乌发防脱的功效。
3.2.4 通络明目
经络美容按摩能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眼肌的疲劳,缓解眼肌的痉挛,疏通狭窄的血管,从而增加眼内的血液供应,改善神经营养,解除眼球过度充血,加强眼肌的调节功能,从而使眼睛明亮,并能消除眼袋及眼部黯斑。
“美容按摩”主要的部位在人的脸上,附加头颈部。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穴位取法与按摩手法,具体见表1。
表1 美容按摩的区域、穴位与手法简表
目前我国美容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私立美容院等培训机构,他们经过短期培训之后,仅掌握了基本的美容技巧就已上岗,“难以与现行的行业发展和用人需求相匹配,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美容行业一个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3]即使是在高端的医疗保健行业,“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落后,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匹配失衡”[4]的问题依然突出,而起步较晚的美容保健行业此类问题就更为突出了。
相对而言,公立学校(高职高专、个别本科院校)美容保健人才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显然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不相吻合,所以探索在相关学科如医学、体育保健学或课程引入美容保健按摩的教学内容具有重大意义,毕竟较高的学历层次对于提升行业素质和规范行业标准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以能力为本、拥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5]同时,又要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并与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相关要求,优先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开发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以及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解决社会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中国内地美容行业机构数目庞大,接近200万家,从业人员的总体规模超过2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迅速增长,在目前从业人员学历低、素质层次不齐、大学生就业趋于多样化的背景下,在相关专业或课程引入美容按摩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高校探索开设美容学院当成为事实。而体育保健课程中引入美容保健的按摩具有重大的探索价值。
社会发展会不断更新对人才的需求,显然,美容需求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是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一种表现,已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对“外在美”的追求,固守传统就是故步自封,高校教学理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