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桂银 刘解放 刘艳平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健康发展对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入手,研究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并提出了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基于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课程改革;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于职业技能大赛,促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基于职业技能大賽,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基于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技能大赛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白桂银(1966-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刘解放(1982- ),男,河南周口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刘艳平(1963- ),女,湖北仙桃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职业技能竞赛促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GB18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4-0105-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证明,职业技能大赛健康发展对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良好平台,不仅促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加强了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联动,成为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行业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重视毕业生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尽管多种渠道均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但职业技能大赛无疑已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平台。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入手,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并提出了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国内许多学者对其做了界定。1983年,文育林最早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概念。之后,研究者进一步讨论各类范畴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基本清晰,但仍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包括以下四个层面,如下图所示。第一层:教育理念;第二层:教育目标和人才规格;第三层:实现第二层的整个培养过程,其中包含与之匹配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第四层:保障培养过程顺利实施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来看,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师资配备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提,是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过程安排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落实人才培养的过程总和。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没有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技工荒”“工匠荒”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笔者对湖北省35所职业院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中仅有50%的职业院校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和产学研结合,且大多有名无实,没有真正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由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程度不深,导致职业院校对市场的人才需求反应滞后,适应市场能力较弱。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另外,《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等多个文件要求职业教育务必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因此,只有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
1.基于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课程改革。《教育部等37部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的通知》(教职成函〔2018〕4号)指出:“大赛的内容设计围绕专业教学标准和真实工作的过程、任务与要求,重点考查选手的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规范操作程度、精细工作质量、创新创意水平、工作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操作规程、评分标准一般由行业领域专家参照职业标准制定,大赛试题既要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又要贴近企业实际生产,还要反映参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为例,如106页表1所示。
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以“电子商务技能”赛项考查的内容为导向,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分为“通用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四个阶段。课堂教学依据“生产过程”设计综合性教学项目,如“网店开设及装修”“客户服务”和“运营推广”,力图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激发潜能和提高团队协作意识。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全面掌握了网络开店的必备理论知识和基本流程,提升了职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专业课程改革,大量的项目化精品课程应运而生。
2.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它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由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大赛采用“以能力本位”的评价标准,这就倒逼职业院校不得不把大赛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教学,从而履行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初衷,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培育匠人”。在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下,教师开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教学内容与工作流程紧密结合。例如,教师结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经验,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通过组织、引导和协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职业院校在“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下,采取教师下企业实践、参与培训和实施“四个一”工程(联系一个企业、结对一个企业工程师、做一个生产性项目、带一批青年教师)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职业素质。例如,在职业技能大赛指导过程中,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教师指导团队,详细分析大赛内容,相互交流学习。
4.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使得职业院校只有加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实现学生更好地对接企业,零距离就业。职业技能大赛是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搭建的平台,方便校企建立紧密联系、开展深度合作,使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产,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例如,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实训教育基地、厂中校、校中厂、产业中心和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大幅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5.基于职业技能大赛,促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阵地。实习实训基地从性质和位置上可划分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前者是依托合作企业真实岗位,后者是依托校内资源。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但仍有少数职业院校忽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甚至有时形同虚设,造成资源浪费。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倒逼职业院校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6.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制度是指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一般包括专业设置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及奖惩制度。人才培养制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职业技能大赛促推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例如,国家将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作为生均拨款的依据;职业院校将技能大赛指导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
7.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特点决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应包含社会评价和校内评价,并以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技能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院校应参考职业技能大赛考核评价标准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1)评分标准:参照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制定课程评分标准。(2)评价方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3)以赛代考:参加不同级别的大赛和获奖情况,可作为相应课程评价的依据,具体如表2所示。总之,通过构建多样性、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基于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要从“创新创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入手,积极响应新时代下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近几年来,职业院校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这一平台,选拔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培育孵化,从而实现“以赛促创”。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促推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真实反映了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应将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颢善,罗晓菊,李春暖.基于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5).
[2]刘永新,杜学森.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4(21).
[3]王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4]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贾桂玲.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
[6]李和平.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助推作用——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5).
[7]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8).
[8]靳润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11,32(9).
[9]马元兴.职业技能大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2).
[10]张建中.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