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刘婉昆
[摘要]高职教育扩招百万是政府审视国情后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扩招,既有产业对人才要求提升的原因,也有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内部规模扩大的需求,还有在整个教育体系下高等教育普及对生源的影响。综合这些因素,扩招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社会群体的能力提升提供了渠道,但对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落实配套政策;各层次职业教育间要加强衔接与联系;高职教育本身要调规模、抓质量、稳就业、促发展,办个性化高职教育。
[关键词]高职扩招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刘晓(1982- ),男,山东淄博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婉昆(1995- ),女,河北邯郸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硕士。(浙江 杭州310023)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4-0005-07
高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几次大的发展,每一次发展的背后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也都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密不可分。2019年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布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招百万的话题一出,不仅引起职业教育领域的热议,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扩招百万,是在新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发展方案。本文通过呈现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对的社会环境与现实诉求,分析扩招在提供良好政治环境及提升劳动力素质方面带来的机遇,以及给各层次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及定位带来的挑战,并据此在顶层设计、职业教育体系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等方面提出建议与思考。
一、高职教育扩招面临的社会环境与现实诉求
高职教育目前承担着培养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它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每年千万人的就业,对我国产业进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教育体系健全等又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社会宏观因素。
(一)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且进程日益加快,产业对于劳动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逐步提升,为产业输送人才的高职教育也要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我国产业中存在的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粗放型的經济生产方式正在被逐步取代,转而向更为高效、环保,更有利于经济提速、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生产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机器能够代替人完成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任务。这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模式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实际工作过程不再需要高度的分工,管理过程中的人才架构逐渐扁平化,但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更高,更加看重人才的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因此,劳动者仅具有简单技能甚至是无技能、依靠培训上岗的情况将越来越少。新的产业发展情况不仅要求劳动者具备与产业对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科研、管理、服务等更多方面的能力。这类人才无法从擅长科研及学术的普通高校引入,只能在高职院校内培养,而他们又是未来产业所大量需要的,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未来人才培养的大体方向就是这种具有复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如果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目标和模式上,不主动与产业发展对接、与区域经济相连、向先进科技看齐,将很难跟上今后产业发展的脚步,难以填补企业技术技能岗位的空缺,缓解企业由于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发展压力。对于社会来说,“用工荒”与“难就业”这对矛盾问题将继续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更加严重。
(二)职业教育规模扩展需要中职供给生源
在类型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职业教育的体系规模需要扩展,高职教育将承担部分规模扩展的责任,而当前中职的升学需求明显,也为高职输送生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应在规模上体现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重要性,即职业教育需要进行规模的扩展。一方面,在我国普职比例保持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中职教育已经难以做出更多的行动。要创造更大的规模,吸引更多的生源,需要将期望寄托在高职教育身上。扩大高职教育规模,具有升学需求的中职毕业生可以作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中职教育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的比例长期维持在5%左右。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以促进中高职衔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终身学习的意识,受这一政策导向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试点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中职学校与更高层次学校开展合作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极大地激发了中职学生的升学热情。“我国东部地区的升学热现象尤为明显,许多中职学校升学率已超50%,甚至达到2/3。”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提升自身学历的意识增强,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期望也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负担得起子女的教育费用,接受更高层次更好质量的教育便成为更多人的追求,仅仅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程度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继续升学成为更多中职学生及家长的选择。既然职业教育规模急需扩张,中职升学需求又十分明显,那么高职教育就应顺应社会发展,承接扩招任务,并将中职毕业生作为其首选生源目标。
(三)高等教育普及化受教育群体逐渐多元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即将来临,受教育群体将不再局限于传统应届生源,生源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面对不同类型的受教育群体,高职教育能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育。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从原有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在毛入学率达到50%时,我国将正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龄人口与非学龄人口的区分开始模糊,越来越多的曾经未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将有机会重返校园,继续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当前我国社会中,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等为代表的群体是除传统生源外更适合也更急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除了提升学历外,这些群体更需要的是通过继续学习帮助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长期的发展。面对这些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的人群,周期长又偏重理论学习的普通高等教育并不一定适合他们,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也不一定能够达到他们对个人成长及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而这些人群已经有过社会经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可能更符合他们对自身的期望,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技能,帮助其快速重返社会。这些多元化的受教育群体是巨大的人力资源蓄水池,将这部分群体调动起来,重新接受系统的技术技能学习,“不仅能够为其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还能够推动他们在社会阶层中的流动,打破原有的阶层固化,创造具有包容性的社会。”②
二、高职扩招百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此次高职扩招百万,将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次大规模跨越式发展。百万的生源数量以及多元化的受教育群体,一方面将给职业教育以及整个社会带来改革与发展的难得机遇;另一方面也会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各方面的冲击,包括与其对接生源的中等职业教育以及普通高等教育都将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一)高职扩招百万带来的机遇
机遇一:扩招百万需配套各项政策,职业教育呈良好发展态势。
高职扩招百万政策的提出,配套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政策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政策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指明了方向,没有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就没有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蓬勃景象。此次高职扩招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对外宣布,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等配套措施也同步提出。除此之外,在今年4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公布了高职院校招生方式、专业建设、就业优惠政策等方面的落实方案,配合此前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加强社区教育”“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等,在政策上为高职扩招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伴随着高职扩招,相关政策将会继续出台和完善,高职院校可以在政策的指引下,通过新类型生源的招收,制定新的教学与管理方法,探寻新的发展路径与可能,培养新型的劳动者,获得新的发展。
机遇二:社会群体纳入生源范畴,转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此次扩招不再限制生源类型,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群体被纳入高职院校的生源范畴,大量原有的普通社会劳动者将转变为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红利将转变为人才红利。“目前我国有农民工约2.88亿,退役军人约0.57亿,下岗职工每年约0.1亿,此外还有残疾人约0.85亿。”③这些群体数量庞大,但文化水平较多停留在高中及以下程度,难以从事高技能的工作,而随着产业升级,只具备简单操作技能的产业工人将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而被淘汰,由此会造成大量闲散人员在社会上聚集,影响社会的稳定。另外,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减缓,人口红利的衰减趋势已不可逆转,短时间内劳动者的数量难以得到大幅度增加,只能通过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与能力,将人口状况引入质量型的发展轨道上。而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重新吸纳进高等职业教育,既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足够的生源,解决传统生源无力支撑扩招的问题,推动高职院校的继续发展;又可以通过重新接受教育,有效提升这部分群体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帮助其重返工作岗位。这样既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又可以将我国的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更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二)高职扩招百万带来的挑战
挑战一:升学还是就业?中职教育的发展导向发生改变。
作为传统生源之一的中职毕业生将成为此次扩招的主力生源,这与一直以来坚持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中职的发展导向也将由此发生改变。近年来国家不断促进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各地“三二连读”“五年一贯制”的设置也为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愈加频繁。尽管如此,国家对中职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升学只是极少数更有能力更适合的人的选择。但在今年4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为了落实扩招百万的政策,国家明确指出要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作为当前还未完全开发的群体,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一旦放开,可以大幅度提高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如果中职毕业生升学的空间被扩大,中职原有的就业导向将发生颠覆性改变,中职教育将不再是一条“断头路”,就业和升学会成为中职生未来可选择的两条平行道路。当前中职升学需求已十分明显,放开限制后会出现升学的学生人数猛增、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相应的中职学校也会更侧重文化课教学,技能传授变得不再重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区别会在此过程中逐渐弱化,职业性技能性将不复存在,中等职业教育最终可能会成为职业教育中的普高教育,社会大众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可能会更加激化。如何在生源扩大、中职升学和保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中间进行把握,是高职扩招给中职教育带来的挑战。
挑战二:正式教育还是非正式教育,高职教育的形式如何把握?
高职扩招把社会群体纳入招生范围,社会生源的特殊性使得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调整,而这些改变将非正式教育引入高职教育,如何在多种教育形式之间取得平衡就显得至关重要。与较为单一的传统生源相比,退役軍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在教育背景、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社会关系相对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给高职院校的各个方面都将带来影响。为了应对生源结构的复杂形势,高职院校会在招生过程中降低入学标准以此增加招收人数;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技术技能的教学而减少对于文化课程的要求;在管理中采取弹性学制以及非全日制的授课方式以协调社会生源的个人时间,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在校外的学习生活。这样的改变能够更好地迎合社会生源的特点,同时向有限的教学时间要效率。但这样一来,原本的高职教育将不再单纯开展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也将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企业顶岗实习、校外技能学习、社会经验累积等都可以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面对更为广义的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不能过分侧重社会生源的理论学习,也不能彻底抛弃基础知识任其在校外自行发展。高职院校如何把握好各方面的配比及平衡,将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有机结合,是比如何调整招生教学方式以应对社会生源的涌入更为重要而深远的问题。
挑战三:坚守还是转型?高等教育结构面临调整。
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职教育进行大规模扩招,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来说,也是一次选择坚守或转型的过程,这将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结构。一方面,短期内百万生源进入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数规模等方面的比例将出现大幅度改变;另一方面,扩招也对普通高等教育内部的结构造成影响。自2014年起,国家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没有从学校内涵上由内而外、自觉地进行改变,这造成许多应用型大学名不符实,依旧沿袭原有的办学方式,并没有真正实现转变。高职进行了扩招,通过高职向上流动的学生数量会同步增长,应用型本科必然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接收大量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的高职毕业生。而一些未选择转型、依旧坚持学术型研究的本科院校,以及一些转型不成功的本科院校,将再次面临选择,是继续坚守现有的办学方式,还是转型走上特色的发展道路?不论哪种方式,都必然会与高职规模扩大一起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得高等教育内部出现新的格局。高职教育规模扩大,大量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办学模式将产生改变,如何迎接冲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是高等教育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高职教育扩招的应对与思考
扩招不仅对高职教育来说是一次变革,对于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说也是一次新的调整,不论是政府的顶层设计还是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都将面临改变。要想在这场变革中生存下来并借此获得新的发展,就要正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站在整个教育体系视角下进行系统设计,保障各方发展。
(一)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制定配套政策并落地执行
扩招百万仅仅为高职招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数额,如何招生、如何培养、谁来培养、如何就业等无数现实问题将迎面而来,这需要国家及教育部门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制定相关方面的配套政策,加强地方教育部门的管理,及时发布政策并加以落地,以此作为高职院校扩招的依据和参考。不论是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扩招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做出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前所未有的,而每一步选择都关乎百万生源,容不得半点差池和失误,因此,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及政府的责任就显得非常重大。面对已经到来的高职招生季,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在和时间赛跑,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每一项政策的落地都要经过层层的审批和通过。国家及教育部门要把控好扩招的大方向,做好顶层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为高职的招生和培养指明具体的方向和路径,出台一些更好执行、更利于执行的配套政策,使得高职院校在扩招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要做好地方政府政策落地的工作。地方政府面對政策的态度、执行政策的力度都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政策下发到地方层面,很容易因区域及格局限制而出现难以落地的问题。要发挥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开展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强调从思想上摆正态度,从行动上克服惰性;在政策传达上要有推动力,省市级教育部门要及时考察地方教育部门落实扩招政策的情况,定期汇报相关工作进展,以上下级的压力迫使地方教育部门行动起来;及时做好扩招政策落实的监督工作,省市级教育部门对于未能按时按质量完成扩招任务的地方教育部门要进行问责,问责要力度大、速度快、尺度严,为其他地方的扩招工作敲响警钟。
(二)加强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强化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的重要判断
1.中职以就业为先,做有质量的升学。就业始终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首要目标。坚持就业为先,要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的对接,有意识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教授实际生产中的技术技能,帮助学生获得更满意的就业。同时,要注重发挥中职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我国中西部地区尚有大量贫困人口,通过中职教育进行教育扶贫,开发西部的人力资源,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良好就业,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在升学方面,中职学校可以从高职院校的入学测试与培养目标中寻找差距,判断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良好供给的方面,做好基础文化素质以及技术技能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要加强与高职院校的交流,开设更为广泛的“三二连读”或“五年一贯制”专业及班级,提高高职院校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参与程度,选择更具有优秀技术技能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升入高职院校。
2.高职大量接收中职生源,出口对接产业和本科院校。当中职学校的升学比例不再设置限制时,中职毕业生将成为高职扩招过程中最为主力的生源类型。因此,要提高对中职生源的重视,考察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原有中职毕业生的入学考试及培养方案,配适该群体的未来发展。在学生出口方面,要向产业看齐。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高职院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需要开展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提高企业办学的参与程度,从简单的企业在高职获取廉价劳动力向学生真正可以参与高技能岗位工作转变。针对少数选择继续升学的学生,高职院校要对接本科院校,为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和帮助,如与本科院校合作对接学生直通本科,提供与高职学生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信息,开设专升本考试的相关选修课程等,为有升学意愿的学生提供服务。
3.本科做好调整转型,畅通人才培养的渠道。高职教育扩招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人员在学历教育中继续向上流动,地方本科院校要做好继续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准备。要在意识上认同自身应用型大学的身份,确定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明确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各方面的改变,如调整课程的组织方式、建立师资培养的实践导向、赋予合作企业更多的自主权等来持续推进转型。除此之外,要与中高职学校联手,进一步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了解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掌握学生的水平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减少当前我国的专升本教育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专本衔接不畅等问题。另外,高职扩招是一个契机,可以在应用型大学中试点开展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培养真正具有职业技能的应用型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真正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调规模、抓质量、稳就业、促发展,办个性化高等职业教育
1.有选择性地扩大招生规模。首先,“扩招并不是将百万的生源平分给每所高职院校,不同办学水平的院校应接收不同数量的生源。”④高职教育体系内部存在分化现象,办学较好的学校本身存在招生人数超额的情况,在现有的学校规模下难以承接更多生源;而一些办学较弱的学校却面临招生人数不满、难以维持正常工作的困境。因此,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生源规模的分配,将生源向一些较为弱势的高职院校倾斜,弥补学生人数的缺口,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工作运行状态,提高办学水平。其次,扩招的生源在专业选择时也存在一定的倾向性,院校内部专业间的招生规模应有针对性地扩大。退伍军人、下岗职工等新生源群体的特征明显,可以预见其与某些特定专业的匹配程度较高。相较于传统的加工制造类专业,学前教育、护理、家政、养老、现代服务业等专业可能会更加适合新生源,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因此应针对这些热门备选专业提前进行建设,将更多的扩招规模用于这些专业。
2.保障教学质量,严抓学校出口端。社会生源的加入、入学门槛的降低,都不能成为教学质量下滑的理由,低质量的教学无疑会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学历“镀金”的快速通道,违背扩招的初衷。为了保障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严格把控教学过程,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在学习实训中提高文化素质,掌握职业技能,通过学习真正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生源的管理,让新生源在思想上正视学生身份,在学习上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除此之外,要同步加强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建设,加强学校内部诊改、政府督导管理以及外部第三方评估。另外,要严抓学校的出口端,提高对学生毕业时能力水平的要求,如增设1+X证书制度等作为毕业标准等,真正做到学生毕业即可就业、就业即可上岗、上岗即操作熟练,实现与产业生产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要在办学中做到“宽进严出”,实现职业教育提升国家人力资本的功能。
3.开启高职教育个性化培养时代。定制个人培养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生源复杂难培养的问题。在培养目标上,根据入学时的技能测试水平,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配置不同的培养目标,防止培养过程中出现要求不匹配的情况;在教学方式上,将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渗透,将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的模式相融合,模糊彼此之间的界限,突出彼此的优点;在校企合作方面,将企业作为办学的重要主体,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职责。此外,加快学分银行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认定、转化和积累问题。新生源原有技能可进行学分认定,在校外期间的技能提升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进行转化,毕业离开学校后,学分银行可以继续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高职扩招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应时之需,是整个社会的集中诉求。面对扩招带来的机遇与问题,国家要做好顶层设计,职业教育体系内各层次职业教育要做好衔接和紧密联系,高职本身也要在教学与管理的各方面做出改变。高职扩招百万对各方来说都是一次冲击,但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生和发展。
[注释]
①王奕俊,胡慧琪.基于信号理论的中等职业教育“升学热”现象剖析[J].职教论坛,2018(4):13.
②刘晓.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挑战与应对[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
③姜大源.这个春天,高职扩招面临的严峻挑战[EB/OL].(2019-04-15)[2019-05-07].https://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cata_id=N048&id=2019041510375957.
④匡瑛,石偉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94.
[参考文献]
[1]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
[2]葛道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EB/OL].(2019-04-15)[2019-05-07].https://shareapp.cyol.com/cmsfile/News/201904/15/web207598.html.
[3]陈友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历史、结构与动力[J].教育学术月刊,2018(12).
[4]刘继安,陈志文,李马英夏.高职教育扩招:一个社会治理角度配置教育资源的案例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9(4).
[5]郝天聪,庄西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之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6]董刚,周建松,陈秋明,等.对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思考(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9(4).
[7]马树超,郭文富.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战略意义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
[8]李响.江苏高校“专升本”教育相关问题探析[J].江苏高教,2017(10).
[9]蒋理.高职院校办学全面进入“宽进严出”时代[N].北京青年报,2019-03-06.
[10]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11]齐亚丽.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