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9-08-15 00:44:49来明名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2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医学院校自主学习

来明名

(大理大学 基础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云南 大理)

基础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内容多以生物医学课程为主,为医学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我国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育大多以学科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且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缺乏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医疗人才培养的要求[1]。医学科学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仅仅依赖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知识体系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因此,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其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及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2]。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把知识准确地教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熟悉自己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关注学生本身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了解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具备的,哪些知识是学生自己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进一步查阅文献、课堂讲解的。在明确了这些之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才能有的放矢,有效的安排课堂讲授内容,学生提前预习的内容,以及学生自学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时,同时还能把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除了传统的大班授课以外,可以适当地开展小班教学,运用小组讨论、分散教学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尝试自主学习,例 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CBL(Casebased learning)、TBL(Team-based learning)、 POPS(Patient-oriented problem-solving)等多种开放式教学法。这些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讨论的时间远超过教师讲解的时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地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获取信息资源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能让他们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成功反馈,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3]。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尽可能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受招生人数多、教学资源短缺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大量开展小班教学,大多还是采取大班授课为主,在小组讨论的安排方面比较欠缺,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 合理运用教材——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依然是采取统一的教材,老师按照统一编写的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学生被动进行听课。老师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知识点本身的应用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欠缺。考试内容一般不超过教学内容,学生只需要掌握一本教材即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平时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跟进相关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生分享,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爱好[4]。目前,国内有些医学院校,通过自编讲义的形式进行教学。讲义内容除基本概念外,还加入一定的科研、临床方面的进展及应用情况,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每年的讲义可以灵活机动,根据学生的反馈或者研究最新进展及时进行更新。课程老师可以列出相应的参考书或相关文献,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获取更多知识,这样避免了学生对某本教材的过度依赖。

三 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

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进步,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停留在卷面理论考试层面,不能够完全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往往通过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获得学分,导致知识体系不牢固不全面,学习过程没有积极性、主动性[5],并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适当地把评价重心由“结果”转变为“过程”,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中,通过对“过程”的重视来促进“结果”的提高。同时,评价方式由“单一”转变为“多种综合”,评价方式不再只是一张试卷,而是将综合评定与考核相结合。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按照课程内容增加阶段性闭卷考核,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复习纳入到综合评定中。考核内容也适当避免死记硬背,增加开放性的问题讨论,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以某一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为例,阐述其相关机制或解决方法,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考核评价的主观性会增强,教师的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如何做到考核评价的公平性,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是需要我们积极思考探索的问题。

四 注重学生早接触临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国内许多医学院校仍釆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忽略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存在基础与临床相脱离,理论与实际衔接不好等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的相互结合和渗透,注重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适当把临床课程的内容和基础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适当引入临床病例,让学生以医生的思维对病例进行分析,这样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临床,明白基础知识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信心[6]。甚至,在课堂上可以基础和临床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这样教师之间通过互补,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进行社区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所在地区进行流行病调查,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归纳分析,加深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医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到一定的医学人文知识,包括医患沟通技巧、医学伦理知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等,对于他们在整个医学院校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医疗工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总之,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在本学校现有条件下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医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从而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医学院校自主学习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6:22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