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

2019-08-15 00:44:49黄福利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1期
关键词:思政人才效果

黄福利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厦门)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遵循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全面提升各方面的工作质量,优化相关的教育体系,全面增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一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一般情况下,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属于十分复杂的工作,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十分重要,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育的工作中,整体的课堂教育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之后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大量的创新性人才。但是,目前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效果,严重影响整体工作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缺乏正确的观念

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未能树立正确观念意识,没有按照具体的要求和特点开展相应的教育指导活动,难以采用正确的方式开展各方面教学工作。多数思政教师在工作中尚未充分认识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难以按照国家的创新性人才培养需求开展各方面教育工作,严重影响着相关的教育工作效果,不能确保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同时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未能根据当前的教育工作需求开展相关的工作,难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育内容趋同化

在当前的高效思政教育工作中,未能针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改革,很容易发生趋同化的问题,难以结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特点和需求,正确选择相关的教育内容,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教学质量,甚至对整体工作的合理实施和发展造成影响。同时在选择相关思政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当前的教育特点和需求开展相关的工作,导致整体的教育工作效果受到影响。

(三)教育评价工作缺乏创新性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尚未针对相关的教育评价工作进行创新改革,在评价内容方面,未能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设定相关的评价机制,没有明确具体的权重差异性,未能意识到相关教学工作的多元化还有特殊性,无法将先进教学评价方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且在教育评价的工作工作中,没有编制出相应的创新工作方案,经常会出现信息反馈落后的问题,教学评价不能满足相关的创新工作要求,严重影响整体的工作效果。

二 创新人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措施

在目前的创新时代背景之下,创新属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动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和精神的人才十分重要,所以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应总结出相应的经验,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全面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

(一)将创新教育作为改革工作的切入点

在教育工作中应将问题作为主要导向,将创新教育作为切入点,针对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改革,坚持着相互之间协同共进,围绕着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正确的培养出复合性还有应用型的人才,坚持着创新创业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创新能力,递进性的完成相关任务。首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使其充分认识到创新实践的重要性。其次,在不同学生群体方面,其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重视其探究意识还有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合理开展相关工作的情况下,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最后,应该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将创新作为引导,重点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职业道德素养还有竞争力[1]。

(二)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念

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针对思想观念进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高校的相关工作中,针对思政教育的观念进行创新改革十分重要,有助于建立相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的原动力[2]。在创新工作中要求采用科学的方式挖掘大学生的潜能,找到其闪光点,在充分实现每位大学生自我能力的情况下,更好地培养相关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在竞争的领域中应该树立正确的创新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在实践操作中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确保利用实践操作的方式,全面提升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效果,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应该将思政创新理念还有相关的创新思想培养作为主要工作,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以此全面增强相关的工作效果[3]。

(三)将思政教育创新作为人才培养基础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系统化的开展相关工作,应该将相关的创新人才作为主要基础,更好地培养科技类型人才。在对学生合理地进行思政教育期间,需重视起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可以独立自主,并且勇敢地突破自我,可以自主性地进行创新,并全面提升其思维品质。首先,应该做好心理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了解大学生缺乏正确创新意识的原因,明确创新意识的形成现状和实际情况。同时需要结合大学生缺乏自信还有孤独感的特点,正确进行指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自信心,针对每位大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各方面指导工作,提供成功创新创业的案例,促使其参与积极性的增强[4]。其次,艺术属于大学生创新意识还有灵感良好的结合体,其能够将创造性价值全面地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培养其独特的视角,并提升其崇高的艺术修养,使得大学生可以形成丰富的阅历,以此促使各方面教育工作的正确落实和合理实施。且在具体的创新思政教育工作中,还需利用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夯实基础,并挖掘大学生的潜能,以此全面提升整体的工作效果和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5]。

(四)正确的选择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树立人本性的观念意识,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关心还有理解,并全面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还有创新性能力,促使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应该创造较为充足的条件,使得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其可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并树立创新性的意识,促使创新意志力的良好锻炼。且在思政的创新教育工作中,应该采用教育方式和改革创新方式,促使教育工作和时代之间的接轨,形成相应的工作模式,全面增强思政创新教育效果。例如:大学生在新世纪的发展背景之下,心理变化还有生理变化速度较快,其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一定的自信心,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认可,此阶段也属于学生人格健全还有世界观良好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应该树立人本性的观念意识,给予学生个性一定包容,按照不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措施激发大学生创新观念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使其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还有价值观[6]。

(五)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

目前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应该转变以往的灌输类型教育方式,创新建立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中心,引导其树立实现梦想的观念,在教育中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主要出发点,挖掘其发展潜能,利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建设出相应的工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还有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采用小组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其个性化的发展,在合理创新和改革的情况下,提升整体的教育工作水平。且在选择相关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求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还有艺术方面的教育,针对思政教育的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并增强其团队合作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奉献精神,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7]。

(六)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为更好地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应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采用创新性的方式培养教师人才,提升整体的工作效果。在建设教师人才队伍的过程中,需要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出发点,针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先进技能的培训,全面提升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性,保证可以将不同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且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之下,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建出相应的创新引导模式,例如: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个性化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相关的创新教育效果和水平,优化工作模式,保证可以全面提升相关的工作质量[8]。

(七)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背景之下,需要结合教育工作特点和发展规律,营造较为良好的环境氛围,尤其在面临新教育问题之后,不仅需要为学生灌输各种内容,还需正确进行隐性课程的渗透处理,增强相关的教育效果。首先,需要将自媒体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网络渠道中开辟出较为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拓宽具体的覆盖范围,并增强影响力,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网络平台和思政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建立具有良好特色的网络平台,并将其和思政教育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还有学习,促使影响力还有工作效果的全面提升,保证可以达到具体的创新教育目的[9]。其次,应该针对创新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利用各种形式合理地制定出创新活动模式,并利用校园特色网站的形式,有效地完成角色转换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将宣传转变成为服务,并遵循人性化的工作原则,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和学生之间公平性的交流,获得到学生的信任,尤其在网络信息技术还有时代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个性还有活动形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思政教育目的。最后,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合理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传播各种信息,丰富资源内容,并打破时间方面还有空间方面的局限性,更好的接收相关内容,并拓宽思政教育的服务范围和渠道,全面增强整体的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思政的创新教育,大学何时能可以利用手机的渠道更好传播信息,并促使教育工作效果和质量的增强,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10]。

三 结语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创新人才教育作为主要的基础形式,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完成具体创新教育任务,全面增强相关的教育工作效果,打破以往工作的局限性,按照目前的时代发展特点和需求,正确的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以此提升整体的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和水平,优化相应的工作模式还有体系,全面增强相关的教育工作效果,实现各种工作的严格管理最终目的,达到预期的教育工作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人才效果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