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郡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由于多种因素存在,我校作为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相比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由于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或制约着个体思维的发展和思想的形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获得预期目的,绝不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相对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说明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两育”)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内在的联系,这是二者有机结合并产生实效的理论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则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良好心理素质。虽然二者任务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使学生成为能更好适应社会、能有效服务于社会的合格人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方法上,较多地采取批评教育、制度约束等方法,以确保学生在一定的行为框架内行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更多地采取尊重温暖、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等方法,给予学生的全面关注和分析,找出问题之根源,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重在于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而健康的心理能起到促进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形成的作用,这是有深远和现实意义的。“两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教育,培养心理素质,增强个体的适应性和调适能力。
本研究的核心是在“两育”融合机制下,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促进我校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多年的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本课题取得了以下成果。
1.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模块
主题教育活动是实现思想引领的有效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的教学实践补充。我校主题活动的教学模块在设计上准确把握其思想性、实效性以及延续性的特点,抓住时机开展各类主题教学实践,在方法上实施将“两育”相结合,例如,以学生社团主题月、心理健康教育月、学术科技节、文体艺术节等为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共同打造主题教育实践模块,采用主题教育活动中设置“心理板块模式”,将各项特色心理教育活动嵌入学校层面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中,收到良好效果。
2.校园文化活动模块
我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抓手,给广大学生搭建心理体验的实践平台。例如,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校学生开展“朋辈关怀,你我同行”“重拾初心,筑梦前行”的校园心理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5·25”校园品牌活动特色,打造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内涵。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同学喜爱校园心理体验的各种文化活动。
3.“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模块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每年组织万余名学生参与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为了做好教学实践活动,本研究组开展心理教育先行,为参加支教实践的学生团体开展团队心理辅导,设计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使得成员在出发前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支教心理辅导的培训,以更好地参与指导山区青少年的支教工作。
4.心理教育教学课外实践模块
针对我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如个性缺陷、环境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学习毅力差等方面问题设置课外教学实践内容,吸引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例如:每年举办各种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达到60 余场,近两年来,累积聆听了讲座专题的学生达到近万人以上。在教学管理上,我校从2015 年起,了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课外实践8 个学时,开启了课外实践报告的成绩单模式,计入教学考核成绩。
5.志愿者践行实践模块
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近两年我校青年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每年都有千名余名志愿者参加学校层面组织的每年50 余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两育”相结合的机制下,心理教师服务于广大学生,在志愿者心理困惑以及个人能力发展等问题给予心理疏导;精心为志愿者设计了不同专题团队心理训练活动。为志愿者有营造切身体会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快乐。
1.路径顶层设计一
成立我校“两育”工作领导小组。为了确保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保障的开展,我校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根据《广东省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建设标准》,我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虽为两块牌子,实为一套人马,这样就为我校“两育”融合理念上和方法上提供了便利的先决条件,防止形成“两育”工作的“不搭界”现象,确保“两育”工作有机协同进行。
2.路径顶层设计二
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培养计划,相继为大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学校层面以红头文件形式规范大心课程教学实践内容,例如,从学校层面下达的关于开展好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达十余份之多,其中包括“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育活动以及新生心理适应性系列教育活动,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开拓了多种教育渠道。
3.路径顶层设计三
加强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这三支队伍在高校中是分属不同系统的,根据各自要求开展工作的,这就意味着这三支队伍之间缺乏交流,各自为政,很难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产生交集,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两育”融合的理念下,我们加强了队伍的融合,具体做法:一是“两课”教师担任班主任,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二是加强这三支队伍的“两育”技能培训,促进了这三支队伍在育人工作和发挥功能上的融合。
促进了学生的正确“三观”的确立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两育”融合机制下,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外教学实践的内涵上得以深刻的延伸,有效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优化,提高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本研究认为“两育”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每年学校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例如,2017 ~2018 学年度在我校16373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选出5643 名先进个人,其中优秀学生标兵5 人、优秀三好学生145 人、优秀学生干部162 人、三好学生3837 人、学年综合奖796 人、社会贡献奖463 人、学习进步奖235 人、1 个先进班集体标兵、57 个先进班集体。受到了学校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