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应用型课程开发的研究

2019-08-15 00:44叶华杰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院校

叶华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浙江 宁波)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符合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迎合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务院在2014 年发布的《关于较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产教融合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未来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直接结果,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产业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预计在2020 年形成深度融合。基于此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课程开设,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一 产教背景概述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学校本身的专业而积极开办的产业,把产业发展与教育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高职学校培养集中性人才与进行科学研究,把科技服务融为一体相互融合的办学模式。习近平同志在2017 年10 月18 日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产业与教育之间的深度合作,所以产教融合下的教育,是学校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模式。但是这个模式在我们国家起步时间短,根据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专业设置的不同,所以在具体的课程开设与具体做法上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坚持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坚持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的信息,坚持探索进步,让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产教教育的综合性优势可以总结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力、有利于学生工读结合、创造勤工俭学的条件,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地方企业的发展进步,也有利于租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教结合是要生产出真的产品,但是核心是以“教”为主,让学生真正地做到以产推动教学,以教学为主的研究方向。所以对于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应用型课程开发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从根本上来看,产教融合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逐渐出现大量问题,对于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应用型课程开发的研究,需要从现状与发展需要出发,才可以提出实际的解决措施。

二 产教视域下高职课程开发缺陷探析

(一)开发缺乏力度

课程开发这个过程在教育环节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专业开设上从最初的毫无经验到最终的与社会发展、行业需要、企业需要相结合为主,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而课程的开发与完善需要不断改变深入,坚持产业专业结合的特点。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依赖于课程开发,所以课程开发是教育进行的必要前提与条件,也是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关键环节。而最近几年以来,学校的发展面临很多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学校扩张的压力,一方面是学校扩招的压力,所以学校基本上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专业设置与招生上,对于课程开发来说,缺乏直接的重视。高职学校缺乏对课程的开发重视就意味着在课程的开发上,没有花费时间研究、整理、投入的人手不充足、物力投入少,所以在整体上缺乏课程开发的投入,造成了课程开发工作上的缺陷。需要明确的是课程的开发与学校培育出的人才有很直接的关系,要想实现教育目标,就要保证在教育目标确定之后,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只有保证课程的开发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够建立系统、完善目标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现阶段高职院校对这个方面研究投入不够、人员、物力资源投入少、缺乏重视,将会导致教育目标的实现缺乏最基本的动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来说,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1]。

(二)校企合作开发深度不够

自从校企合作的概念与模式逐渐形成一种必然,人们意识到高校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形式单一、缺乏政府与行业的主导、缺乏企业之间的有效引导,从根本上来看,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的参与程度不高,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或者严重缺乏管理等,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在课程开发上,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一再被局限,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发展健康促进的根本目的。所以现阶段下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极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论探讨层次,这对于课程的开发影响是非常负面的。一方面导致学校专业的开设与目标人才的培养方式逐渐畸形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没有意义。企业与学校之间在课程开设上的合作力度不足,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缺乏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难以让课程的开发保持完整。从课程的研究开发过程来看,如果没有企业的介入,那么课程开发不仅仅不具备实践经验的指导,而且开发出来的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未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合作开发力度不够对企业发展、高校健康发展影响过大[2]。

(三)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要保障教学质量就要保证教师的质量。所以一个学校的教师质量与人才的培养、办学条件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在课程开设的研究中教师的意见与看法对于课程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国家教师对这个方面的重视严重缺乏,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认为课程开发是学校与相关的部门的事情,与教师没有直接的联系。其次是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教学,与别的没有关系。再次是因为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高校生,毕业之后直接到学校任职,整体上有过高的素质,但是缺乏实际的经验,很难把理论教学与实际需要联系在一起。综合上来看也与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教学上方法传统、教材统一、老教师团队居多,就导致了高职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与热情,参与程度不高[3]。

(四)课程开发缺乏特色科学指导

最近几年学校的发展趋势逐渐趋于畸形,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模式发展所体现,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内部教育所体现。目前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下出现了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增加生源、为了扩大招聘面,要与同行的竞争学校处于优势的地位就开始增设各个专业,基本上专业覆盖与别的行业无差,与别的学校大都雷同,所以在课程的开发上没有本校的发展特色。其次是由于为了需吸取企业的投资与扩招,盲目开设专业学科,课程的开设出现大量的矛盾,一方面课程开发与实际需求相违和,一方面盲目扩招浪费大量资源,所以导致了在教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教学目标难以接轨的现状。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基本上大方向一致,没有特色可言。而且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课程开发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课程开发由高职院校自行开设,整体上来看也许更加符合市场需要和高校发展从长远看并不是这样。因为教育的人才与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挂钩,所以在长期上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吻合,高职院校课程开设不具备科学性,课程开设之后在规划上与评价上存在不足,缺乏系统化的规划管理。所以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不仅仅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完善,还影响学生的最终培养情况,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各个方面脱节[4]。

三 产教视域下高职课程开发策略

(一)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为主

校企合作并非是一纸空谈,在目前的经济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必然。因为校企之间的开发已经成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高校要实现人才的培养完成教育目标,就要对课程开发有规范性的标准,所以课程开发也是完善 高校课程开发发达必然选择。而要保证高校课程开发的必然性与系统性,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从长远地来看,可以确定影响课程的开发的主要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由于国家法律与经济的发展,行业需要方面的因素,而内部因素主要是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情况。所以在这个方面需要国家政府加以指导。首先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对于教育方面的要权利和义务,以此来激励学校的正常发展与进步。所以政府要积极引导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所以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带动产业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政府与相关的部门应该要做好联动机制,协调好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高职院校才可以健康稳定发展。高职院校要具备教育精神与服务精神,以培养优秀人才和输送人才为主。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坚持找到双方的利益点,解决利益问题,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只有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来保证学校教育的顺利开展,长效运行才可以推动校企合作课程的有力进行[5]。

(二)以企业为基准的课程开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为就业、行业、企业提供大批人才的关键,换而言之高职院校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它的最大特点是与就业接轨,直接面向企业与行业。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要以行业企业的规格标准来制定课程目标,所以课程开设的标准要以行业的标准为标准,才能够满足行业企业对于人才方面的需求。所以要面向社会并且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就要紧紧跟随行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制定课程的时候,对社会经济情况和区域经济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对于经济的发展有详细的规划标准,以此为依据对行业需求进行分析,让高职院校的教育服务有针对性完成,从而适应市场发展需求[6]。

(三)多样化课程内容

就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而言,改善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非常有必要。众所周知教育内容与课程的开设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关键。传统的教育模式在逐渐改变中,但是整体上以书本为主,坚持理论教育,课程结构单一,这种比较常规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毕业以后难以与社会的需求接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开设来说,开设立体化、多元化的课程很有必要性。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导致学习出现偏差,就意味着难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因此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还应该与实践相结合。新时代的课程开设可以把信息化教育同数字化学习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有机的集合起来,让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利用网络、通信等手段完成学习,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课程的开设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以学生为 中心且打破传统学科的局限,结合理论与实践形成新的方式。

(四)健全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开发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高职教育连接经济发展,也与教育之间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课程的开发要与高职院校的定位有明确的关系。评价体系涵盖了对高职院校学生之间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课程本身的评级,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课程的质量。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评价体系单一,长时间没有更新,评价之后在学习结束之后有终结性的一次评价。目前的发展已经不能再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方式不能显示出教师的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适应目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在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不断推动教育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产教的真正水平[7]。

四 结语

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根本任务逐渐由理论向实践方向发展,培养的人才逐渐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教学课程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方向发展。所以改革目前的课程开设模式、利用企业标准开设课程标准与立体化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应用能力,将有助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院校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