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胜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伴随国家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城市规划专业作为一些高校一项重要的专业体系,近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教学要求也提出了新的变化,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采取科学的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专业教学探索的重点。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的设计、教学特色性不强、学生参与意识偏低等,这都不利于提高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未来行业的发展。
城市规划专业是本科院校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有序推进的过程中,城市规划领域方面的政策不断进行更新完善,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成效,不仅应当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学生理论素养的培育,同时还应当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为未来的学习成长等提供更多的帮助。此外开展实践教学探究,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定性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知识向实践的转化效能[1]。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城市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技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也在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强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总体上分析目前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依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目前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学校依然不够足够重视,往往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即使开展了一些实践化教学,也主要停留在基础技能的培养方面,没有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学生对城市规划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等方面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相关的实践学习缺乏科学的引导,从而不利于提升实践学习成效[2]。
第二,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够灵活创新。开展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探索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素养,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目前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采用的模式比较固化单一,在低年级阶段专业课程开设较少,实践环节不多,在高年级阶段设计了一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习等环节,但是目标不够明确,程序化形式比较多,且实践教学和实际生产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与理论学习等关联性不够,从而不利于提升实践教学成效。
第三,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够。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资源,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为学生技能的发挥和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学校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进行统筹规划设计,相关的资源配置等不足,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配置等不够现代化,从而不利于全面为学生的实践锻炼等提供基础保障。教学条件有限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潜能的开发。
第四,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开展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同时还应当加强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及时检验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相应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实践形成的成果等进行基本评估。没有结合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等视角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评价,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等不够关注,加上学生本身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实践参与度不够,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素养。
建构主义理论也称之为结构主义,属于认知心理学派中重要组成部分,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演变而来的,是指基于个体认知发展和学习过程的视角,更好地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探究学习的本源,鼓励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等创设丰富的认知体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才能提升知识学习应用成效的一种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知识体系是由认知主体的内在主动建构起来的,而非被动从外界接受的。对应的教学观强调教学并不是把经验和知识从外部装入学生大脑,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实践经验出发,积累新的实践经验,加强实践性体验性学习,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和逻辑体系。
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理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建构主义理论突出系统性学习和深度性探究两个方面的要素,通过将其引入到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应用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建构主义理论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可供借鉴,将其融入到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指导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科学设计、有序开展和灵活探究。在建构主义理论理论指导下开展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系统地进行实践探究,引导他们密切联系市场变化和政策的调整等对自身的技能等进行不断锻炼,并找出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促进个人素养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善[3]。此外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本身技术要求高,需要师生加强互动,借助建构主义理论将其融入到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进而形成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锻炼平台等,为未来的就业等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成效,切实借助建构主义理论推动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1. 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反思,并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方面的需求目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所以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实际等围绕城市规划专业,探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地方的资源优势和人才需求,以此为基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和方向性。教师要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总结目前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开放办学、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技能开发和综合素养培育等视角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全面探究,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学目标体系,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尤其是针对实践教学要从资源设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细致考虑,这样才能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全面性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引导教师系统地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意见等,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4]。
2. 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要围绕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和实践教学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资源体系。随着城市的发展,相关的城市规划建设等政策等不断完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需要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资源体系建设方面不断进行补充完善,打造更多具有专业特色和优势的课程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可以借鉴其他地区以及高校在城市规划专业和相关专业实践课程设计方面的经验和具体的课程科目等,然后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形成城市规划专业实践特色化品牌课程。要建立大专业格局,融入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住区规划设计等不同的领域,以此为基础探究具体的核心素质内容,然后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期等确定具体的授课科目、教育学时等,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拓展学习科目或者模块,这样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加强自主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等探究更多的实践课程。在核心课程实践内容的构建及拓展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政策的变化实际,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设计和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要着重加强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基础实践课程的建设,注重理论基础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实习内容或实践调查项目,便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应用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等,便于更好地制定学习实践改善计划。在高年级阶段可以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难度,丰富实践教学的载体,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自主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校内校外资源,并加强校企融合等,增加更多的专业性课程,加强细分专业领域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5]。
3. 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除了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以外,教师还应当针对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提升综合实践学习成效。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案例评析教学方法。将目前相关的城市规划专业实施案例等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案例的讨论,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专业性建议。还可以引入产学研项目教学模式,或者社会调查教学模式等,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或者独立开展调查研究,自主设计和城市规划专业相关的实践主题,并不断加强实践探索,搜集更多的素材等,集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升专业化设计能力。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或者第二课堂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将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相关的内容通过视频、图片以及专业化软件等方式进行呈现,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从而在设计和实践中汲取经验,检验学习成效,提高实践技能。在实践探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推动实践成果的深度应用。此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结合最新的政策变化等在城市规划调研等方面探究更多的新技术,比如借助3S 技术等加强城市地形地貌的调查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到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活动中,多学习和观看相关的设计大赛,从而形成更多的思路、想法和灵感,在实践中提升空间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水平[6]。
4.注重校外资源的开发,加强实践教学的综合评价。一方面要给予建构主义理论的视野围绕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城市规划专业相关的理论内容比较庞杂,且较为抽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选择有效的载体来进行探究和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所以学校要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要在校园内为学生实践等提供更多的平台支持,让更多的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实践,还应当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将企业资源引入到学校课程教学中或者为学生提供更多到企业实习锻炼和交流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机会,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基于建构主义视角开展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还应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应当围绕这一理念将其全面渗透到教学评价体系中,科学设计相关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注重实践过程中学生表现的考核,改变单纯地依靠理论测试或者毕业实习评价等来衡量学生的实践技能,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探究意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指导实践,不仅要注重自身能力和视野的拓展,还应当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育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综合育人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通过和其他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通过信息技术平台、面对面沟通等方式肯定学生的成绩,对他们的进步和良好表现等给予肯定。通过日常课堂表现、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以及进行设计模拟演练测试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学习实践观念,杜绝功利心态的出现,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为未来的学习成长等奠定基础,积累丰富的储备[7]。城市规划专业不仅注重学生个体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育也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针对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也应当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指标考核,从而更好地提高育人成效。
总之,加强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学校和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政策变化等系统地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资源体系,加强专业特色实践课程的开设,并围绕教学内容等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评价反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素养,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