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土明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科 佛山528000)
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分离为临床常见的腕部骨折,多为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骨骺桡侧、背侧不同程度移位,多认为系腕背伸桡偏位或尺偏位、肩前屈或外展、前臂旋前并手掌撑地所致,多发于6~14 岁儿童[1~2]。早期有效、准确、轻柔地进行复位,对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及降低对骨骺生长发育的影响至关重要[3]。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68 例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 年6 月~2017 年6 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6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4 例;年龄6~14 岁,平均年龄(11.86±1.52)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20 h,平均时间(10.32±1.37)h;左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10 例,右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24 例;Salter-Harris 分型:Ⅰ型9 例,Ⅱ型25 例;伸直型30 例,屈曲型4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2例;年龄6~14 岁,平均年龄(11.78±1.62)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21 h,平均时间(10.47±1.63)h;左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9 例,右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25例;Salter-Harris 分型:Ⅰ型10 例,Ⅱ型24 例;伸直型29 例、屈曲型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骨骺骨折部位及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均为闭合性骨折;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明显神经损伤症状患儿;伴有明显局部肿胀患儿;需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经X 线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骺移位方向、程度,术者双手握持患儿骨折远端,拇指握于背侧,双四指握于掌侧,同时助手双手握持患儿骨折近端,首先给予纠正骨折远端侧方移位,向背侧加大腕掌部折端成角,向远端牵引,向掌侧用力按压进行复位,在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复位良好则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复位欠佳则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再次复位,随后进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患肢摆放为垂腕位置,以2 枚克氏针于腕关节背侧桡骨骨骺远端内外侧进针,纵行交叉固定骨骺与干骺端,再次于透视下确定复位、固定良好,石膏固定。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术前同对照组进行X 线检查,确认骨骺骨折情况,由2 名助手协助,1 名助手双握持患儿前臂中三分之一段,另1 名助手双手握持患儿腕部,于患肢中立位进行纵向牵引,使前臂置于旋前位,纠正旋转移位及重叠,术者双手握持骨断端,给予外翻应力矫正桡侧方移位,另1 名助手缓慢屈腕90°,使前臂处于旋前位进行复位,随后给予局部涂抹曲米新软膏,在骨折近端掌侧、远端背侧垫棉垫延长至桡侧,棉垫薄厚适中,采用雷氏夹板进行外固定,屈曲型骨折掌侧夹板超腕关节,伸直型骨折背侧夹板超腕关节,长度至肘横纹下2 cm 左右,给予绷带固定,避免过紧或过松,于透视下确认骨折线对位满意、复位良好。颈腕悬吊固定6 周左右,定期复查,观察恢复良好后可逐渐进行患肢主动、被动肌肉、关节锻炼。
1.4 观察指标 随访6 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手功能恢复优良率、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1)采用Cooney 评分进行优良率评估,<65 分为差;65~79 分为中;80~89 分为良;90~100分为优。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包括残余畸形(0~3分)、主观评价(0~6 分,包括疼痛、运动受限等内容)、客观评价(0~5 分,主要为腕关节背伸、尺偏、旋后等活动的角度)、并发症(0~5 分)等内容,评分越低,患者恢复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比较 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比较
组别 n 掌曲角 背伸角 尺偏角关 节活动度(桡°偏)角 旋前角 旋后角Gar评tla分nd(-W分)erley对照组3441.90±5.7039.60±3.8022.10±3.2012.10±3.1067.60±5.6067.20±5.809.34±2.71观察组3446.10±5.5045.80±4.7027.20±3.6015.80±3.2075.10±5.4074.00±6.004.52±2.47 t 3.0925.9816.1744.8425.6214.7517.665 P<0.05<0.05<0.05<0.05<0.05<0.05<0.05
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为骺板损伤的常见类型,因小儿发育期前臂相对较前,当腕背伸直着地时,即便不大的冲撞力也容易导致桡骨远端骨骺滑脱,且常伴有三角形骨片,导致关节内损伤、关节外翻畸形,影响关节功能障碍,甚者可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尺骨干骺断损伤[4]。相关研究表明[5],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儿桡骨远端骨骺正常发育。因此,早期给予一次性有效复位至关重要。手法复位不会破坏骨折远端的关节面,复位手法相对轻柔、稳定,复位效果相对精准,可有效确保关节平整,有效恢复桡骨关节面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等,避免反复复位、粗暴用力等刺激患儿骨骺板,减轻周围组织的损伤,避免影响复位后骨骺的正常生长。同时适当屈伸腕关节,促进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有效归为,进而利于肢体循环,促进肿胀、疼痛消散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加快骨折愈合进程。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可避免前臂过早旋转,减少桡骨干承受的应力,一定范围内保持腕关节自主活动,利于血液循环的通畅,且夹板固定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时调节固定位置,固定方式相对石膏、克氏针内固定较为弹性、灵活、透气性强,为骨折部位早期愈合创造更好的客观条件[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在手关节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促进骨折部位较快愈合,促进患儿康复。综上所述,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可明显促进患儿骨折愈合,促进手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