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衡
摘 要:为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本文将通过对历史教材插图的认识及教学策略进行如下分析,使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历史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插图;历史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历史插图变成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现今历史教学中,往往忽视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对历史插图的重视程度以及运用不够理想,再加上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阅读能力尤其是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通过大量的文字型材料扩充知识,持续不断的文字阅读使学生疲惫,课堂枯燥无味,会适得其反。
历史插图是指历史教科书汇总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历史图片。它是对历史史实的一种补充表达方式,能使历史史实更具体到位、更简单直观、更形象贴切,并具有真实性、说服力和吸引力。
一、对初中历史教材插图的认识
1.初中历史教材插图的特点
(1)插图类型
根据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注释名,教材中有地图插图,历史事件照片插图,人物照插图,其他插图。地图插图又分为形势图、示意图、路线图、疆域图四大类。形势图多是反映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政权、势力的对峙,甚至是将于的扩大或与缩小。示意图多是用来表现战争。人物照插图从时间划分,可分为成名前和成名后,大部分英年早逝的历史人物因其特定的成名原因这些照片的主人公多位青壮年时期。其他插图包括了油画插图和漫画插图,漫画插图表达比较诙谐幽默,符合学生思维方式。
(2)具有直观性
和枯燥的文字材料相比,插图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可以根据插图内容理解文字内容。以《契丹人引马图》《女真人像》为例,学生通过图片直观了解两个民族生活环境,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对于民族政权对立更容易理解。
(3)具有历史代表性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插图使特定历史事件的典型代表,学生通过这些插图,就能联想出具体的事件,这也是中考常常考到的题型。以《清明上河图》插图为例,该画是汴京城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经济情况的写照。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就能联想到北宋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生活。
(4)具有概括性
以部编七下教材《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中对峙图为例,图中有政权重要信息、地理位置、政权对立情况,学生见图如见知识,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能够了解当时民族政权对立的状态,以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通过历史插图,学生能够避免单纯记忆枯燥的文字,节省学习精力,提高学习兴趣。
2.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插图的现实意义
(1)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创造有历史感的课堂
比起枯燥乏味、冗长复杂的课文,利用插图导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在将部编教材《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课,将四大发明图片一展示,学生便能把握这个的科技知识点,可以通过插图让学生思考发明时间及意义,对于世界文明发展又有怎样的贡献。教师有效利用课本和课外资料中的插图,能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和整合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2)拓展学生知识,学会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插图贯穿知识,使教学容量增大、内容增多、呈现形式多样。例如讲述清朝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通过文字描述学生感触不深,但是书上展示的《清代地契》、《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使学生很快了解当时人地矛盾尖锐,以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通过插图,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3)在识图运用中,培养历史学科感情
历史教材插图弥补了文字的不足,课程标准中提到:“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时,通过教材中遗迹图,让学生真正理解“民族交融”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展示四大发明等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提高民族自信心。
二、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插图的建议
1.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材中的插图不是为了美观而设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插图教学,文字教学和插图教学有机结合,同时也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合理增删。
2.搜集和整理插图 在利用插图教学时,应先搜集和整理插图,并注意适当引入课外的插图材料。教师适时整合课本与课外资料插图,适当调整和完善书本内容,引入与本科相关的插图。例如《青铜器与文明》,教材篇幅有限,教师可以整合书本与课外资料的插图,展示青铜器的分类与用途,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知识理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超高的手工技艺。
3.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插图教学基本上都要依靠多媒体设备,使得教师上课过程中易受牵制,不能自由发挥,并且相对是比较耗时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安排好课堂时间,切勿滥用图片影响教学进度。在插图挑选中要精挑细选,符合主题且具有代表性,并且与文字配套使用,有机结合。
4.构建“图片——文字“双向思维导图 培养学生图文结合能力,历史文物古迹图、历史人物图和历史情境图被誉为历史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文字相辅相成。通过形成双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
5.结合多媒体设备 插图教学大部分依靠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教师的多媒体操作水平显得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还要掌握一定多媒体设备操作技能,并且能熟练运用图片软件,对插图进行适当剪裁和修饰,让插图看起来更加美观。
6.定期考察学生观察图片能力 一般在中考复习前,我们会运用插图来帮助学习复习,更直观更简洁地熟悉知识点,比如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通过一系列图片,学生能迅速感受到我国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要定期考察学生,通过制定相关题型,提高学生对教材插图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及图文结合能力。
初中历史教材插图具有教學直观性、历史代表性和知识概括性,历史插图是史料的佐证,史料是插图的补益,现行初中教材中插图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体现内容丰富、色彩复原、展现考古新成果等特点。所以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能为沉闷的历史课堂注入活力和生机,有利于初中生感知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辨析历史,增强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分析的方式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东旭.教科书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王宗彬.如何运用插图进行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