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育宝 刘桂建
摘 要:随着“双一流”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关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与国际影响力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文章探究了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现实挑战,指出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应树立服务国家战略与“引智自强”的培养理念,要鼓励来华留学研究生对本国问题开展研究,推进来华留学研究生分类、分方向培养。
关键词:来华留学 研究生培养 理念 策略
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质量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既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下,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展现出新的发展形势,对来华留學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一)规模占比日益增长
我国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但直至20世纪末,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仍不足3000人[1]。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际社会地位提高、教育国际影响力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日趋壮大。2010年,国务院与教育部分别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留学中国计划》,提出要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使我国在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2016年,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留学生规模达到44.3万人。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从2006年的0.86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6.39万人,其占来华留学学历生总数的比例也由2006年的15.8%增长至2016年的30.4%[2]。2018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达8.5万人,占到来华留学学历生总数的33.0%[3],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在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二)亚非生源成为主体
改革开放初期,来华留学研究生主要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并以非洲国家居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的来华留学研究生逐渐增多。进入21世纪,各大洲的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数稳步上升,生源所属国别范围也在不断扩大[4]。目前,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遍布全球五大洲、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但亚非国家作为来华留学研究生主要生源国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使该格局得到了进一步稳固。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我国要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占全球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比例已经超过50%。从洲际国别来看,亚洲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接近60%,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超过20%,亚非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占比达80%以上。[5][6]
(三)专业结构日趋多元
长期以来,汉语、中医、文艺等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学科专业是来华留学研究生攻读学位的主要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国高校在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方面的国际化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开始在我国攻读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且应用性强的学科专业。统计显示,在来华留学博士生所在学科的占比中,工科、理科占比分别达到28.9%、15.3%,工、理、管、农等学科占比位居前4名,总计占比达到64.5%[7]。可见,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结构早已打破了以传统的汉语、中医、文艺等专业为主的格局,学科分布日趋多元,理工、经管等学科专业留学生占据重要比例。[8]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面临的现实挑战
毋庸置疑,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在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现实挑战将直接关系到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汉语运用水平较低
通常来讲,来华留学研究生在我国攻读学位,应以能够熟练运用汉语作为基本入学要求,从而可以适应汉语环境下的日常交流、课程教学、学术研讨、论文写作等,这不仅有利于传播我国的文化与思想,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也关乎我国的国格与尊严[9]。然而,从现实发展来看,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汉语并达到相应要求的难度还非常大,语言障碍依旧是影响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培养规模的重要因素。对此,我国高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普遍实施英文教学计划,使用英语对来华留学研究生进行学术论文指导。这一做法虽然对保障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与培养规模产生积极作用,但客观上也造成了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汉语运用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绝大多数来华留学研究生无法用汉语进行熟练的日常交流,更毋说系统掌握专业性汉语词汇,开展中国情境下的科学研究。调查显示,有71.3%的导师认为自己所指导的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汉语水平难以保证他们顺利开展专业学习。[10]
(二)基础能力相对薄弱
来华留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目前,来华留学研究生的生源国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及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程度较低,来华留学研究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千差万别,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无法与我国研究生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加之我国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上的服务支撑系统不完善、入学考核不严格、招生信息宣传不到位,部分高校甚至为追求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达到只要递交入学申请就能录取的地步,导致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普遍偏低。调查显示,49.2%的导师认为自己指导的来华留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薄弱,难以满足他们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需要。[11]
(三)研究选题局限
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和根本要求,确定恰当的研究选题则是保障来华留学研究生取得科研成果、完成学位论文的关键。当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及亚非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在专业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与其所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理工、农医、经管等应用学科。一般地,这些应用学科的相关研究工作需要建立在一定情境之中,并开展大量针对性的调研。来华留学研究生中国导师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通常建立在中国情境之中,来华留学研究生由于汉语运用水平普遍较低,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性较大,无法准确、快速地获取中国情境下研究选题或研究对象的丰富调研资料,因而会在相关研究过程中面临巨大的障碍,难以有效地融入到相关课题研究之中。以地球环境科学为例,来华留学研究生往往难以在短期内熟悉所要研究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当地的人文活动,工农业生产和主要地质环境的历史演化等。此外,地质环境与环境保护方面涉及的保密内容、因采样涉及的与当地众多部门进行沟通的问题等也会限制来华留学研究生研究课题选择的范围。如何在研究选题确定过程中实现个人兴趣、自身特点和导师指导的平衡,成为来华留學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三、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理念与策略探析
面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现实挑战,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理念须进一步明确,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策略也应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一)树立服务国家战略与“引智自强”的培养理念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推进过程中,普遍性知识追求的学术化取向已被国家身份、国家需求的发展所替代,对政治的、文化的考量往往会超过对学术的考量[12]。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外交政策工具,用以提升本国的国家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及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生源国。这些国家往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但绝大多数来华留学研究生都是各自国家名列前茅的优秀人才,他们在我国接受高层次教育后也将能够更大概率地成为其所属国中的高端人才与社会精英,不仅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也将作为友好使者为我国与其来源国的友好交流合作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对此,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应牢记服务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使命,以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高层次人才为根本任务,为我国与留学派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从高校层面来看,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是提升大学国际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研究生教育作为最贴近培育高素质人才与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教育层次,早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的主体部分。这些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更达到了“为我所用”,相当数量的留学研究生为其高端科研成果产出作出了突出贡献。应该认识到,来华留学研究生带来其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学术思想、大量的宝贵资料,在与中国导师与同学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也将形成一批跨学科交叉研究、跨国比较性研究的原始创新成果,提升我国大学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13]。因此,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理应成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引智自强”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二)鼓励来华留学研究生对本国问题开展研究
研究性是研究生教育的自然属性,涉及研究生培养的所有教学实践都应围绕研究进行开展[14]。鉴于来华留学研究生中文运用水平普遍较低、基础能力差异性较大,对中国情境熟悉程度也不够,鼓励来华留学研究生针对本国问题开展研究将成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策略。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研究生熟悉本国情况,并在某些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优势,来华留学研究生可在我国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借助我国提供的科研平台和导师指导,高效地完成其在攻读学位过程中的研究工作,并取得相应科研成果。由此,不仅可以保障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能切实解决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鼓励来华留学研究生针对本国问题开展研究也是国际上培养留学研究生的普遍做法,我国出国留学研究生也常以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完成相应的学位论文。此外,鼓励来华留学研究生针对本国问题开展研究,对开阔我国学者的国际化视野,丰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升我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进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分类、分方向培养
随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规模与洲际国别范围的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在华攻读学位的学科专业日趋多样,学习目标与学习需求逐渐多元,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科类型来看,一般地,基础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往往要求其在浩瀚的研究文献中深耕,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摸索;应用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则往往要求其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除了需要文献调研和实验室研究,还要接触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展开相关的实践调查等。从来华留学研究生自身需求来看,有的希望其可以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学术性需求较高;有的则希望其所学可以直接面向市场需求,职业性需求更甚。此外,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基础能力与获取相关研究资源的差异性也较大,相当比例的来华留学研究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还难以满足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需要,也并非所有来华留学研究生都有条件获得与生源国相关的调研资料等。因此,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还应根据研究生所属学科、自身需求、个人特点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方向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强.改革开放30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55-64.
[2][6][7]程伟华,张海滨,董维春.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新时代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转型与制度重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2):32-38.
[3]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2019-04-12.
[4]郑刚.新世纪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改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57-62.
[5]郑刚,马乐.“一带一路”战略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基于2004-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4):77-82.
[8]程伟华,张海滨,董维春.“双一流”战略引领下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3):70-76.
[9]孙也刚.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1):56-59.
[10][11]李海生,龚小娟.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中的生源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8):32-37.
[12]刘江南.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向及其战略意图[J]. 中国高等教育,2011(9):60-62.
[13]刘小军.研究生层次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47-50.
[14]董云川,李保玉.研究生教育的品相[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2):12-18,25.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