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通过科学学习了解生活现象的本质,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文章将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实践;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郑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科学教学。(浙江 宁波 315000)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4-0078-02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践研究为核心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以贴近生活的事物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科学内容,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科学内容。
初中科学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的。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让科学贴近生活,既是实践科学生活化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理解科学学习意义的需要。让初中科学教学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有更清晰与明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索科学以及应用科学,最终能够在实践中实现学生科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1. 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相互配合,在互动交流中融入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实践素材,让学生从生活化的场景掌握学科知识要点,并利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力”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简单的生活情境:翻起凳子、转身面对面、拿起桌上的水瓶、打开盖子喝一口压惊、与同桌击掌鼓励等,这个导入缓解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有意识地体验了力在生活中的存在。在后续“力的微小形变”的学习中,可以借助激光笔,用胶带粘住开关使其自动发光,放置在小木块上,并一同置于木板桌上,双手按压桌面,观察墙面上红点的移动,即使没有镜子的放大作用,这个实验的效果也很显著。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促使其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内容。
初中科学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的关系,从科学入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科学教育环境,满足学生科学教育需求,并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发挥生活素材在科学教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律学习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2. 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即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活动等相结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合作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促进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发展。
如在“月球”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合理猜想(与外来天体撞击及“火山喷发”有关),设计模拟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确定实验器材(沙子模拟月球表面,不同质量的小球模拟天体,吸管模拟“火山喷发”的通道),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结论,这样的实验取材既贴近生活,又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切身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并学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展开科学实验调查,培养初中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初中科学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课程教学是对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在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生活化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切身体验科学知识,深入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开展科学课程实践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创新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在实践中验证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能量转化与守恒”一课的教学中,可以抓住生活中常见的“不断拧矿泉水瓶直至瓶盖喷出”这一行为,在瓶中剩有小部分水的情况下,让学生与同桌重复互做实验,仔细观察瓶盖喷出时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思考,自主得出“物体对外界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看到了液化现象”的结论。生活化的情境活动实践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教学,更好地理解能量守恒定义,从而达到初中科学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教学在贴近生活的过程中,还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实践教学引导下,学生可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达到科学教学实践目标。
4. 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增强科学生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将自媒体引入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突破实际操作的局限,利用虚拟场景向学生展示科学教学内容,创新科学教学模式,增加科学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常用软件包括APP、VR等,其中以VR虚拟场景的教学更真实,对实际生活场景的还原更加立体。
如在“二力平衡”一课的教学中,利用VR技术构建教学场景,让学生对“二力平衡”有更深刻的理解。将生活中不动的桌子、椅子等移入场景,并标识其受到的重力、支持力等三要素,对“压力”這一容易混淆的力要做出重点说明,该力与重力数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二者的作用点不同,以此为区分点,帮助学生辨别“二力平衡”中的平衡力,促使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概念理解更透彻。尤其要注意成对出现的力,只有当这两个力的作用点相同但受力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称之为平衡力。
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科学实践需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在趣味十足的生活化场景中融入科学教学内容,是对科学教学的重要实践,能够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通过生活实践验证科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华震.在“解题”中走向“解决实际问题”——初中科学生活化情景试题教学价值评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9,(2).
[2] 蒋颖瑾.以生活为“源”,妙“享”科学——浅谈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8).
[3] 张丹萍.链接生活,构建初中科学活力课堂[J].文理导航(中旬),2017,(12).
责任编辑 袁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