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沛洪
摘 要:德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重视德育,选择正确的教学手段,并且做好典范表率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德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学;小学教育;重要性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培养出讲文明、懂礼貌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小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德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探究和模仿的阶段,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和辨认对错的能力,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小学生形成坏的习惯。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学,非常具有必要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德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一,德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心灵。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班主任接触,班主任通过渗透德育,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二,教育是师生情感和思想沟通的一个过程。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学时,师生处于平等的关系中,在构建良好师生情感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所以说,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德育,一方面符合时代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1.全方位提高认识,重视小学德育工作
很多家长对德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学校便应当负责所有的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及时,无法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全部反映给家长,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断层的情况,由此影响到学生的德育。事实上,德育渗透到各个方面中,需要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教育整体,共同开展德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2.挖掘德育契机,组织开展德育实践
在小学教育中展开德育教学,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小学教材,深入挖掘德育的契合点,将德育与课堂教学做到紧密结合,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德育机会;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将德育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如父亲节或者母亲节,建议学生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些事情,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形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热爱之情。又比如说在植树节,学校组织学生展开植树活动,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结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合理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展开德育教学,如果教师采取强制性的方法,将德育知识灌输给学生,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德育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对学生展开德育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德育效果。教师可以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情况,如有个别学生会对其他同学的橡皮、铅笔等用品感兴趣,趁人不注意偷偷拿走。如果出现此种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拾物交公相关联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让学生主动交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教学方法,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接下来,组织學生展开讨论,真正地懂得不随便拿他人东西的道理,由此形成正确的品德和是非观。
4.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做好教师典范表率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因此,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务必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为学生做正确的榜样。在校学习期间,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可以说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行为举止和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必须带头做到。如要求学生热爱劳动,教师则在每天早上和放学,与学生一起打扫教室,又比如要求学生相互之间团结和睦,教师需要与其他同事搞好关系。只有教师发挥出典范表率的作用,才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总而言之,德育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德育教学,同时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切实做好德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巴桑多吉.德育教育在农牧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34):57.
[2]张权.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教育,2017(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