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静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如何有效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一线语文教师担负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和全面依靠学生。”[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影响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无形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主观性,忽略了学生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归还”权利,将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如在教学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内容时,笔者布置前置性作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如下问题:1.邓爷爷植树时多大年龄了?2.树栽好了邓爷爷满意吗?从哪里能看出来?3.邓爷爷那么大年龄了,工作又非常忙还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我们同学该怎么样做?三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很难完成好这三个题目。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情感上的提升,有利于顺利完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进行评价和补充,不仅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有效地达成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完善,正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在具体的环境中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切实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及教学进度的限制,缺乏有效的环境创设甚至存在着教师单一讲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节。笔者在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充分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视频,学生一下被精美的动画所吸引,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更深层次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实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科学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忽视对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问题的提出仅仅依赖于教材,或者练习册上提供的习题,这些习题大多都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缺乏有效创新和思考,无法起到引起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化了问题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进行问题设计的研究,从题干的有效设计,到题肢的精心打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使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切实感受学以致用带来的快乐;同时,笔者加强对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创新设计,将传统的家庭作业“听、说、读、写”方面的作业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节课时,教师布置如下家庭作業:通过互联网查找,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雷锋式的英雄人物,说说他们的主要贡献及给你带来的影响。学生通过对这一家庭作业的解决,实现了对课堂教学主旨的拓展,并积极参与到为社会服务的行动中去,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促进其良好行为的产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坚持和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出发,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分享提升学习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玮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9,2(6):45-46.
[2]庄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7):61-62.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