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银华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文字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借助文章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引入记录使学生获得文字感悟。主要通过阅读、课堂竞赛、生活情境创设、问题预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能力;有效方法
语文不仅是学生认识汉字、背诵文章的一门学科,而且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门学科,其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综合素养中的一项。其他学科偏于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语文学科存在较多的文字理解和识别记忆内容,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是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也正因为如此,借助语文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更积极地融入语文课堂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意义有如下三点:第一,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二,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趋于主体地位。关于文学知识内容的涉猎,教师在课堂上仅能给学生讲授一小部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自己阅读学习获得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将方法和技巧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课下独立进行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第三,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任何其他学科都有文字方面的叙述,都要通过文字理解相关的公式定理,或者涉猎自然地理知识,而文字阅读才是学习的关键,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让学生在今后多学科学习时更得心应手。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探究
(一)借助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训练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
阅读教学活动的开设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思维,并在涉猎中独立思考相关知识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情况,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和重点段落,鼓励学生将阅读感想落实到纸面上,并通过记录的方式进行知识内容的回顾,这样才能在一段时间后进行二次阅读,在总结知识内涵的同时,比较两次阅读的情感变化因子,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先要使用评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然后通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深化,为学生引入新的学习理念。
譬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授《师恩难忘》这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细致地阅读文本内容,并通过课堂赏析的方式,结合阅读,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师与学生间的深厚情谊,引入具体教学案例,探究师生间情感的来源。另外,教师借助阅读的方式,能更简单地描绘文章中的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详细地阅读文本内容,在重点段落标注人物的情感波动变化,使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新鲜的理论、新颖的思想,多角度地解读文章内涵。课堂教学活动开设之际,教师先要掌握文章的写作模式,更要在探究中强化学生的文学内涵,要求学生能在阅读中有感悟,甚至能理解其中的关键字词,尽量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加入其中,使作文的内涵有所提高。
2.培养学生阅读和记录的良好习惯
做笔记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古语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说明课外阅读主要是依靠学生自我约束完成的一项活动。通过记录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整理阅读内容,也能在学生形成完整阅读思路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的方式加深记忆,最终将自己的终极想法表露出来,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有积极的影响。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通过深入阅读的方式可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并在深刻理解的时候,理顺所有的思路。有时候有些文章内容线索较多,通过记录的方式能理顺思维,避免遗忘,由于阅读获得东西不是读者自己的东西,只有经过理解后内化才是读者能掌握的。譬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父亲》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在阅读前将相关内容记录在案,并鼓励学生分析文章的脉络,做好笔记,更要在阅读过程中写出感悟。每次阅读的时候让学生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子、好段落摘抄出来,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字词的品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二)通过课堂竞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利用竞赛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好胜心的作用下,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当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锻炼学生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竞赛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会投入很大的精力,认真学习语文知识,快速提高语文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生词进行记忆,便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生字词。但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惰性普遍存在,预习工作十分敷衍。鲜少有学生会在完成简单的预习之后对知识点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生字词的学习,并开展内部的生字词朗读比赛。这样学生便会认真对待课前的预习,更加认真地查阅没有掌握的生字词,防止在比赛当中落败。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是这一年龄段所不可避免的,并且这种心理会表现得非常强。因此在竞赛这样的活动中,会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教师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展开的竞赛活动无疑成为刺激学生的一个兴奋点,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都是一种有效刺激。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没有掌握的生字词加强重视,通过自己的查阅、向家长求助或者在小组内部展开交流等方式帮助其自身快速提高语文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重点篇章的背诵比赛,选出背诵用时最短、准确度最高的学生小组,以此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认真和努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所以语文中的部分知识内容来源于生活實际,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最佳素材。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之际,教师要细致观察生活,提炼生活中的点滴内容,将其加工创设,引入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课内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讲授这首爱国诗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示中国的秀美山川,以及中国人民每次在危难之际的众志成城,并鼓励学生描述之前看见过的美丽场景,这样学生在学习初期先对中国的人文、自然、精神底蕴有了了解,然后再带领学生开展诗歌内容讲授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成后,让学生将自己看见过的美丽景观描述下来,可以是旅游途中看见的美丽景色,也可以是自己在家中看到的落日晚霞的美景,更可以是鳞次栉比的大楼以及城市中川流不息的车辆。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想象,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然后再将自己的作品与课文对比,看看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或者感悟,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为何自己表达的内容看起来很生涩,但是作者在表达的时候不但能将心中的情感表露出来,而且用词也很考究文雅。学生在吸收这些知识内容后,在生活场景描述中进行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提升其作文水平。
总之,生活中有很多可用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挖掘,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将可用的部分提炼出来,将其看成宝贵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能更好地接触生活,也让学生在感性认知能力获得提升的同时,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有“质”的飞越。
(四)问题预设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高质量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更加顺利。小学生缺少生活阅历,因此对很多没有深入接触或者没有见到过的事物都会展现出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对学生的这一特质善加利用,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自身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当中,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预设问题的方式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利用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建立情境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当中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教学的有效导入。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点。如:“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用这样的一句话作为题目呢?作者在创作时又有怎样的情感和心情?”以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阅读,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学生自己的体会去总结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的同时,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体会,理解肖邦遗言当中所包含的情感,将这份情感与题目进行联系,形成自身的感悟,找到教师问题的答案。语文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合理性和一定的深度,使学生得到足够的思考空间,但又不能将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要重视问题预设的合理性,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加深体会。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感悟其中的文字部分,学生感悟文字内容后,能不断地内化文学知识,进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积累文字内容,理解段落内涵,总结中心思想。
參考文献:
[1]田卫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开出智慧的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5):35-36.
[2]刘丹.问题意识在课堂中的运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53-54.
[3]王桂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37.
[4]胡媛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160-161.
[5]熊明林.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亚太教育,2016(25):9-10.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