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小学科学探究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019-08-13 08:12周敏丽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有效开展科学探究以生为本

周敏丽

摘 要:随着新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一年级科学成了当今社会各界热议的一个话题。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会上科学课吗?老师又该如何让孩子们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呢?经过一学年的实践与探究,不妨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利用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合理组织教学,从而有效开展低年级科学探究。

关键词:科学探究;有效开展;以生为本

本文就以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用手来测量》为例,谈谈如何以生为本,推动一年级科学探究的有效开展。

一、抓住学生起点,有效指导探究

基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进阶理论,新课程标准对低(1—2年级)、中(3—4年级)、高(5—6年级)这三个不同学段的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层级的学段目标。在科学探究低学段目标八大要素中,都是以“在教师指导下……”的形式出现,而在中学段目标中,都是以“在教师引导下……”的形式出现。

“指导和引导,是两个被大家用得熟透了的词,但这两个词在具体做法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引导,往往没有具体说要怎样,应该怎样,更没有示范,引导只是暗示、提醒、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应该怎样做。指导,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应该往哪个方向,应该怎么操作,都一一给你指明,甚至给予现场示范。”

片段一:“拃(zhǎ)”的认识

师:这个字谁认识?

(设计意图:先从认“字”开始。)

师:你先来试试。

生:zhǎ。

师:你读得真正确,谁也能像他这样正确地读一读?

师:谁和谁之间的距离是一拃?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明确,指明思考方向。)

生:大拇指和中指。

师:(指着图片引导)你是说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是—— 一拃。

表扬:真棒,很科学地说出了一拃的长度。

谁还能像他这样科学地说说看?

一起说——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是一拃。

(设计意图:从个别指导到集体落实。)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一拃拿上来给大家看看?

你坐得最端正,你上来,你们觉得他做得对吗?

如果回答正确就给他掌声,小苹果给你;不对的话,请另一位同学给他纠正:他说你大拇指和中指没张开,张给他看看好不好?现在对了吗?掌声送给两个爱思考的小朋友。

师:谁还愿意上来试一试?

他做得对吗?掌声也送给他。

你们也都会了吗?能举起手给大家都看看吗?

(设计意图:生生互动,如何操作一一指明。)

由于一年级学生知识起点较低,对探究没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如果不能给予学生充分而明确的指导,不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没有清晰的环节目标支撑,整节课的教学就会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的新认识增加不多,技能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思维在原有水平上停留。在活动结束后就很难有好的效果呈现。

二、丰富学生经验,合理预测结果

在《用手来测量》一课中,很多老师认为“预测桌子高度”这一教学环节在本堂课中是否有呈现的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由于是第一次预测,结果时常会出现“几十拃”“几百拃”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偏差非常远。那么,此处的预测真的没有必要吗?

新课标在低学段科学探究目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做出简单猜想。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中也指明:本课将第一次向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在测量前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预测不是“猜”,预测是综合以往经验以及当下的观察而做出的判断。

究其根本,学生并不是不具备预测的能力,而是对新学的“一拃”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我认为教师在预测前就很有必要让学生对“一拃”的长度有一个充分的感知,只有当学生有了充分的感知和体验,才会有科学的预测。故,我在让学生预测前增设了一个用手测量桌子宽度的环节。

片段二:预测桌子的高度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一拃拿上来给大家看看?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比划。

(设计意图:先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一拃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师:那你能用“一拃”来测量一下桌子的宽度吗?

生:可以。

师:那就试一试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丰富一拃的经验。)

师:看样子,测量桌子的宽度是难不倒大家了,要不咱们来挑战一个高难度,对自己有信心吗?

师:根据刚刚测量的经验,用眼睛看一看,然后猜一猜桌子的高度有几拃?

生1:5拃。

师:哦?有不同意见吗?

生2:6拃。

测量时学生可能无法准确测量出桌子的宽度,但是,在动手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一拃”的长度有了一个比较深刻而又理性的认识,为学生下一步的预测奠定了基础。此时,学生的预测自然是非常有效的。

三、立足学生基础,减少思维跨度

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就提醒我們在一年级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思维出发,带领学生去思考。

在上《用手来测量》时,纸带的引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老师希望通过制造困难,让学生想到纸带,往往容易造成冷场,因为一年级小朋友并没有“替代”的思维方式;本人在教学时,一开始也尝试着直接出示纸带,可是纸带的使用方式可以掌握,但是课后问学生时几乎没有学生理解为什么此处要用纸带。

直接去理解用纸带长度“替代”桌子高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个很大的思维跨度的,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却有用纸带测量身高的,并以此“替代”身高比较高矮的经验。基于这一特点,后来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用纸带比较身高的活动。

片段三:利用纸带比较身高——首次利用纸带替代

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想请两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上台。

问:大家覺得他们俩谁高?

追问:高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生:半个头、用手比划的。

师:刚刚大家说的都是用眼睛看出来的一个大概的值,有没有同学能给老师一个更准确、更科学的一个长度?

生:我们可以给他们俩量一下身高。

师:要不咱现在就给他们量一下?

请两位同学到上课前老师已经贴好纸带的墙壁上量身高。

师:现在你能准确说说男生比女生高多少了吗?(请学生上来在纸带上指一指)

师:你能把它给剪下来吗?

师:所以大家觉得现在这条纸带的长度就是?

生:男生比女生高的高度。

片段四:如何有效测量桌子高度——顺利引出纸带替代

师:可以和大家说说你用手测量桌面高度的结果吗?

生1:我测出的是5拃。

生2:我测出的是4拃。

师:他说5拃,你说4拃,你能拿出证据来吗?谁能把证据拿上来给大家看一下。

生:把桌子搬上来。

师:桌子这么重,我搬不动。

生:可以用纸带。

师:有谁听清楚了他的发言?

生:他说可以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体验非常熟悉的量身高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纸带可以很好地解决测量困难时遇到的麻烦。有了这么一个活动和体验以后,在后续碰到测量困难,需要留下测量证据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纸带。

四、熟悉学生心理,调控课堂纪律

一年级学生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阶段,不太会合作,需要创设合作性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特点,给一年级科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容易出现课堂失控的情况。因此,课堂纪律把控的好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

1.分段组织教学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接受学校的科学教育,在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方法的掌握、认知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加之一年级小朋友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短,一般为10到15分钟。因此,往往到了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情绪开始出现波动,课堂开始出现失控,学习效率也明显下降。

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我在设计时将课堂分成了三个片段进行教学:第一段,引入拃的认识;第二段,学习利用一拃测量;第三段,分析、讨论测量结果。而在各个片段中间,也就是孩子学习的疲倦期,本人设计了两个活动:用拃来测量桌面的宽度;利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与此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看图说话、观看微视频等。通过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这样让原本“漫长的一节课”成了有趣的三个10分钟,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紧凑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减少了“分散注意力”的机会。

2.给予适度表扬

省教研员俞伯军老师曾说过:“用好表扬的方式,很重要也很必要。”当然,怎么表扬也有讲究,有些老师经常这样表扬:“你真聪明!”“棒棒棒,你真棒!”像这样的表扬形式比较空、比较虚,缺少引导性,表扬要指向具体的行为和习惯,让学生明白哪些具体的行为和习惯是好的,是可以模仿的,这样的表扬更具引导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有必要准备一些表扬的语句。比如:

当学生在纸带上剪下身高差时,我会说:“小朋友们真有办法,利用这张纸带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两位同学的身高差。”

当学生说出自己平时用手测量的经验时,我会说:“表扬你,不但坐得很端正,而且回答得也很棒;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等。

当学生准确说出一拃的长度时,我会说:“真棒,很科学地说出了一拃的长度当”等。

当然表扬要适度,过分廉价的表扬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总之,整节课从一年级小朋友的已有知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特征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测量桌子的高度”为主要任务,通过利用纸带比较身高、认识“一拃”、用“拃”来测量桌子的宽度等活动作为铺垫,使学生有效展开科学探究。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生为本,将他们培养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高乃定.一年级科学课从建立“规则”开始:以《上好科学课》教学为例[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4).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有效开展科学探究以生为本
让音乐成为游戏的伙伴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