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智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尽管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学生仍然觉得物理学习难度很大。要想改变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生活元素渗透到物理教学中,以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因此,从“调动生活经验,理解物理概念”“利用自制教具,增强演示效果”“善用生活语言,丰富课堂教学”三方面对生活元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元素;生活经验;自制教具;生活语言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所以教师不应该让物理教学脱离生活,而应该将生活元素渗透其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和分析物理知识,从而真正走进物理,感受物理的魅力所在。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调动生活经验,理解物理概念
学生要想真正掌握物理知识,首先需要的便是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建立在一系列观察事实和实验基础上,抽象概括出的一系列现象的共同特征。所以,我们所接触的物理概念大多是抽象的、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对待这些物理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如此一来,学生在突破物理概念这一难关时便会变得相对简单容易,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的物理兴趣和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水的浮力”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并在这一基础上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沉浮条件的应用,我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因此,上课后我首先组织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与学生一起讨论了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浮力的现象和感受,从而将学生带入对浮力知识的学习中。之后,我利用准备好的乒乓球和水杯,邀请了几位学生对其进行按压,并观察水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所有的液体都会对侵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而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沉,他们所受到的都是向上的浮力。
二、利用自制教具,增强演示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可以依靠实验器材来完成。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到物理知识,教师便可以利用自制教具来进行教学。自制教具一般都较为简单且现象明显,所以学生往往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教具的结构和原理,从而使学生有效消除对物理知识的困惑。当然,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制造,使学生在不断试验和改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我在教学中决定带领学生自制教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上课之后,我首先要求学生想一下自己身边都有哪些摩擦现象。在大家争先恐后进行回答的时候,我随之询问大家能否利用旁边的东西来自制教具进行实验。为了集中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积极性,我最终选择以合作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开展。在展示阶段,小组中有利用“抽书籍”来证明的,也有利用不同摩擦面来证明的。最后,我将学生所制作的教具进行了统一,并给予了学生综合性的评价,显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还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善用生活语言,丰富课堂教学
生活语言指的是一些便于理解的白话文,是区别于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的一种形式。教师巧妙地运用生活语言,不仅能为枯燥的课堂增添色彩和活力,还能更快速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要更加仔细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知识中的生活内容,从而借助生活化的语言来丰富课堂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针对物理知识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生活语言来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有效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机械能”时,考虑到这一内容较为抽象,我提前根据其内容为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也就是利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了解。因此,上课后,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接着向大家讲了自己骑自行车时总喜欢从高处骑下去,因为速度很快并且不用蹬车。讲完之后,我带学生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得出了能量的概念。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为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也就是让相同的小球从不同高度滑下去,并用木块检验了他们的速度大小,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了该物理知识。
总之,生活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利用生活元素并使其服务于物理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切实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參考文献:
[1]吴超超.将生活元素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7.
[2]李鹏飞.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