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学生”

2019-08-11 23:48沈春红
考试周刊 2019年54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

摘 要: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理想的课外阅读,以达到书香学生的目的,为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做奠基。书香学生,需要一定的策略,更需要科学的方法。本文就如何书香学生,为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奠基等方面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书香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策略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人们都高喊着让学生广泛阅读的口号,但长期以来,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小学生不能产生持续阅读的兴趣,甚至不能把一篇文章读完,更谈不上读完一本书了。一些学生虽然也去图书室借阅图书,但借而不阅的现象极为普遍。身为语文教师,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达到书香学生的目的。

一、 书香学生需以“文”引文

小学生为什么对课外阅读就是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经过一番摸底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读物本身不感兴趣。为何对读物本身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很多学生根本没有阅读的意识,那怎会产生兴趣呢?针对这样的情形,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以“文”引文。所谓以“文”引文,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语文教材文本时,为学生提供与教材文本题材、体裁相类似的读物,让学生去阅读。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更多古诗词。比如,在学习田园诗时,就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去阅读王维的《渭川田家》,还可以让学生去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如学生阅读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品读这样的诗句时,学生也如同进入到山、水、鸟、花、鱼之垂钓的优美环境中,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对渔人垂钓的理解,学生就可以发现诗人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书香学生的活动实践表明,小学书香学生活动的开展,不是只靠强制学生阅读就能奏效的,而以“文”引文这种引领的促进效果相对来说更为显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以完成教材篇目的教学任务为终极目标,而应当以教材篇目为例,将教材篇目作为一个发散学生广泛阅读的中心,以达到真正的书香学生的目的。

二、 书香学生需以“读”引趣

现在电脑、智能手机以及电子玩具的普及,声、光、电对小学生诱惑已是相当的大。不用说让小学生去课外阅读,就是让他们进行在校的书本学习,都会受到诸多诱惑的影响,从而使学习力下降,这是书香学生的一个不利因素,作为教师必须努力去克服。针对小学生,以“读”引趣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策略。从相关意义上说,仅让小学生去自读,学生是很难读出读物的趣味的。只有靠教师一步步地去引导学生读出读物的趣味,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读课外读物的兴趣,从而真正促成其“书香学生”。作为教师应如何津津有味地去引导学生呢?教师可以多做读的示范,当然也可以尝试多种样式的读的示范。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读的内容和范围多是有所要求的,篇目要求多为古诗文经典。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一定的时段内对学生所阅读的经典进行朗读、诵读甚至吟读的示范,学生就可以模仿着老师进行自主的诵读,哪怕只是“装腔作势”的吟读,也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为什么学生可以在老师示范的基础上产生读的欲望呢?那是因为学生不仅仅能听得入耳,还能看得入神,甚至可以读得入心。如教学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诵读。不仅仅去诵读《望庐山瀑布》,还可以去诵读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学生对“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一知半解,但对诗仙的诗作则会产生一股强烈的青睐之情,从而产生一股强烈的阅读之欲。

三、 书香学生需以“样”引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学习也同样需要榜样的引领,更需要榜样力量的鼓舞。很多时候,人们都愿意以距学生生活久远的榜样人物去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其实,这样的效果多不显著。如书香学生,人们不知口干舌燥地说了多少,可不少学生还是照样将老师的话语当耳旁风。我们可以去做这样的假想,倘若在平时我们注意以学生身边比较鲜活的实例去感染学生,或者就去做出能够感染学生的事情,书香学生定可获取一定的成效,甚至会是意想不到的奇效。如我们自己每天给学生去诵读一首古诗,学生会感到老师真了不起。平时我们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多提供具体阅读的内容。如果这时,我们也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学生会有怎样的感觉?或者说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会油然而生起对老师的敬意,甚至会立马产生真正阅读的实际行动。这也是我们有例可证的,比如已故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曾撰文表述自己引导亲孙女进行阅读的故事,自身在作出示范时,孩子也能够津津有味地跟着阅读。

四、 书香学生需以“效”引动

小学生阅读,不少学生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书香学生之所以不能形成相关的活动态势,也多是由于学生阅读不能读出味道所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书香学生需要能够让学生去多读出效果来。笔者在平时,多教的是低、中年级学生。低、中年级学生在阅读上多不能结出一定的感悟果实,这是人们所有目共睹的。学生没有相关阅读感悟的产出,也不可能产生可持续阅读的兴趣,也就不能具有可持续阅读的信心。所以,在书香学生的活动中,我们应当多去思考如何让学生能读而有悟,应当关注学生的读之感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便不能像具体的教学篇目那样让学生有由浅入深的感悟,也不能就让学生一点感悟都没有。虽然自身所教的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不是很强,凭借自身阅读很难产生阅读感悟的奇效,但在书香学生的活动中,教师不应该放过学生的阅读感悟,应当带着问题去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其读而有悟。如在相关的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围绕一定的主题去散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就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小学生学习着接触优美的田园诗,作者创作的角度是一定的,所抒发的情怀也是学生有所感触的。在学生多已产生感受时,再让学生去说说自己所阅读的田园诗,学生会在自己的理解中表述出不同的观点与想法。如果我们再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相关的鼓励,那学生一定会在得到鼓励的基础上增强书香自己的信心。

參考文献:

[1]曹津源.曹津源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作者简介:

沈春红,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