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梅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文”与“道”有机地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文”与“道”有机地结合。我的体会是:
一、准确把握教材的德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前提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通晓全套教材的思想教育体系,为此,语文教学不喜坚持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质教育的辩证统一。在进行字、词、句、段、篇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时渗透德育,选好德育的切入点,注意针对性和时效性,课内外相结合,促进学生德育等方面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把握教材的序列和内容,是增强德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语文教材的编选,十分重视思想教育的序列和内容及语言形式的完美统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明白每册教材的思想教育序列和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内容。如《詹天佑》等是进行热爱祖国教育的;《灯光》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穷人》等是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感情;《钱塘江的形成》等是学习文章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对教材的德育序列和内容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寓教于情,使学生读着文章,看着插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发现其人,感受美好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找准文道结合契机渗透德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极其丰富,不仅要进行政治方向、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纪律教育、国情教育、共产主义品德教育,还要进行审美、情操等方面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须要强化德育渗透意识,把“文”与“道”统一起来。在渗透中强调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用,同时也要强调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能凌驾于语言文字之上,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它不同于品社课和其它学科,是渗透、感染、潜移默化,是凭借语文教材,在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的。
1.在字、词、句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从句子的表面可以理解黑暗中容易碰壁,但这只是浅层意思,还有特殊的、深沉的、含蓄的言外之深层含义:即这是伯父鲁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叹,表明当时罪恶的旧社会到处是一片黑暗。
2.在段落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丰碑》一文中的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的词句,培养了理解能力,还深深地被军需处长为了革命,为了战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忘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受到教育。
3.在篇章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通过对主要内容:即“等总理——迎总理——送总理”的概括,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这样,即:在1中抓住字词句品出了“道”,在2中创设情境引出了“道”,在3中总结课文突出了“道”。总之,在渗透过程中,必须文与道有机地结合,决不能离开语文学科的特点,搞形式主义,更不能牵强附会。
四、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是达到德育目标的理想选择
学生品行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等诸因素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过程。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其培养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培养学生的品德,发展学生的智能,形成学生的个性。而且其内容又有不少交叉,他们之间可以互助、铺垫、补充,呈现出协同运动的特征,从而优化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因此,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利用课外活动,使课内、课外的教育结合起来。
1.课前提供背景资料
课前的课外活动是课堂德育教育的准备和铺垫。有些课文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教师在讲解时尽管介绍,但毕竟难以做到详尽真切。教师如能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或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等,则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切、生动的背景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记忆效果。
2.课后延伸、深化
课后的课外活动是教育的延伸和深化,在具体的途径上,可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布置与之相宜的课外阅读,如学习《一夜的工作》后,引导学生阅读与周总理有关的书籍;还可以引导落实行动,如学习《地道战》后,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巨变调查访问等活动。提高各种与文本相对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及由文本所产生的德育教育意义的内化和感悟,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文”与“道”相结合,教学与活動两统一的同步进行,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王洪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德育 [J].新课程(下).2017.(9).
[2]江红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1).54.
[3]刘修年.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49.
(作者单位:青岛胶州市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