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FN-γ、MCP-4、IL-6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8-10 09:07罗学虎唐建军余芳蓉桑文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阿奇霉素细胞因子

罗学虎,唐建军,余芳蓉,桑文涛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1.药剂科,2.儿科,四川 成都611730)

因机体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健全及自身免疫能力低下,儿童是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高危人群。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MPP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可进一步损害患儿肺组织,导致出现系列并发症,如胸腔积液、肺不张、肺气肿等,严重时可累及消化、循环、神经全身系统,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1]。随着临床医学对儿童MPP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普遍认为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该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以外,炎症因子与MPP的关系逐渐得到证实,研究[2-4]显示,当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IL-6是反应最为及时的炎症指标,其还可引起IFN-γ、MCP-4等炎症指标的改变。为此,本研究以患儿血清IFN-γ、MCP-4、IL-6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为评估指标,分析氨溴索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儿童MPP的临床效果。

材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3~14岁;②结合临床症状与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5]相关标准,即伴发热、咳嗽症状,X线见明显体征,肺部有中小湿啰音,血清MP抗体阳性;③患儿家属对相关治疗方法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病原菌(细菌、病毒及衣原体)感染性疾病;②有先天性免疫疾病;③心、肺、脑、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已接受过抗菌治疗或近14d内使用过激素及免疫调节剂;⑤对相关药物成分过敏;⑥临床各项资料不全。将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儿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14岁,平均6.5±2.9岁,病程3~10d,平均6.0±1.2d;对照组患儿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14岁,平均6.4±2.7岁,病程3~9d,平均5.9±1.6d。两组患儿上述基线资料数据接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具有充分的均衡性与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止咳、平喘,配合吸氧、物理降温;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20000426,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按10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稀释至1~2mg/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日,停4天后进入下一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国药准字H20050242,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3~6岁患儿每次7.5mg,3次/d;6岁以上患儿每次15mg,2次/d;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4d。

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儿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于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中,2000r/min离心处理(离心半径15cm)15min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包括IFN-γ、MCP-4、IL-6水平,试剂盒来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激光免疫比浊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水平,试剂盒来自西门子公司。②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进程,包括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

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和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取()表示,同一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MCP-4、IL-6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比较采用配对t值检验,组间血清指标水平、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对比进行独立t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FN-γ、MCP-4、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血清IFN-γ、MCP-4、IL-6水平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n=4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n=4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FN-γ(ng/L) MCP-4(pg/mL) IL-6(ng/L)实验组 治疗前33.59±6.89 47.50±8.97 548.33±130.80治疗后 13.32±2.91△* 29.36±5.34△* 234.54±38.79△*对照组 治疗前 31.56±6.57 48.43±9.34 542.94±131.72治疗后 16.97±3.80△ 33.47±6.91△ 272.43±41.60△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gA、IgM、IgE水平均明显下降,IgG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血清IgA、IgM、IgE水平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n=45,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n=45,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IgG IgM IgA IgE实验组 治疗前组别 时间11.05±1.57 1.73±0.30 1.97±0.39 0.59±0.17治疗后 10.11±1.34 1.33±0.14△* 1.64±0.27△* 0.41±0.08△*对照组 治疗前 10.92±1.54 1.74±0.28 1.99±0.37 0.62±0.14治疗后 10.47±1.01 1.59±0.20△ 1.76±0.26△ 0.50±0.09△

3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进程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进程(n=45,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进程(n=45,d,)

组别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实验组2.6±1.3 5.4±1.6 5.9±1.4 7.4±1.2对照组 4.5±1.5 8.0±1.7 7.3±2.0 9.6±2.2 t值 6.334 7.237 3.637 5.985 P值0.001 0.001 0.001 0.001

讨 论

MPP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喘息、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肺外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所有的患儿均有发热、咳嗽症状,X线见明显体征,肺部有中小湿啰音,虽然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但本研究中,严重的并发症患儿均已排除。近年来,儿童MPP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始终未完全阐明,而目前可以明确的是,患儿机体感染后在直接引起机体损伤的同时,还伴随一系列的局部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紊乱[6-7]。在MPP发病过程中,机体可发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此时宿主细胞抗原结构发生改变,极易引发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临床研究[8]指出,从发病到IgM产生,约有1w的时间差,因此几乎所有的MPP患儿可伴IgM特异性升高。另有研究[9]指出,从发病到IgM产生,MPP患儿一般在2w左右的时间内可出现IgA显著升高,并证实免疫反应越强烈,患儿机体合成的免疫球蛋白越多,则病情越重。钱胜华等[10]的报道显示MP感染可通过直接损伤患儿呼吸道上皮而增加呼吸道反应性,继而诱导IgE的产生。甄波等[11]的研究发现,MPP组患儿具有较高的血清总IgG、IgA和IgM水平,尤其是难治性MPP患儿血清总IgG、IgA和IgM水平较普通MPP患儿更高,认为MPP可能导致患儿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刘启胜等[12]的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MPP患儿)血清IgA、IgM、IgE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儿),即MPP患儿机体免疫球蛋白的表达、分泌态势高于健康儿,总结认为MPP患儿普遍存在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其造成的B淋巴细胞在过度激活状态下发生的大量增殖可能为诱发或加重MPP的重要原因。

同时,炎性细胞因子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一些特殊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激活的过程中产生。一方面,机体通过产生IFN-γ、IL-2、IL-6、IL-8、MCP-4等促炎细胞因子以达到清除病原体,促进组织修复的目的;另一方面,机体通过IL-4、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发挥作用下调或平衡炎症反应[13]。对于MPP患儿而言,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Th1/Th2亚群失衡密切相关,如IFN-γ作为Th1型细胞因子,可激活巨噬细胞,其水平与IgE等引起的变态反应密切相关,FAN等[14]、LI等[15]的报道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PP组血清IFN-γ明显升高。IL-6作为Th2型细胞因子,可诱导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引发炎症级联反应。任一帆等[16]的实验发现,急性期、恢复期MPP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血清IFN-γ、IL-6、IL-8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认为IFN-γ、IL-6、IL-8可能参与了MPP的发病机制。此外,MCP-4主要来源于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其趋化因子受体3主要表达于Th2,其可选择性地将Th2细胞募集到炎症部位引起Th2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损伤[17]。因此,通过上述指标评估MPP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必要。

本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止咳、平喘等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助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FN-γ、MCP-4、IL-6、IgA、IgM、IgE水平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主要为实验组患儿给予氨溴索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其中阿奇霉素为新一代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虽然其具有长效、组织渗透性强、耐酸及抑制支原体蛋白合成的优点,可通过迅速促进巨噬细胞转运炎性细胞而实现抗支原体的目的,但是阿奇霉素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而作为粘液溶解剂的盐酸氨溴索可发挥抗细胞凋亡、抗炎、抗氧化、减少粘液腺体分泌、降低痰液粘度、提升支气管纤毛活动空间、加速清除痰液等多重效果,继而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升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已有报道[18]证实氨溴索、阿奇霉素可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除了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恢复以外,还有助于保护呼吸道上皮,减少呼吸道反应性,继而抑制其诱导IgE,最终实现调节体液免疫功能;同时,二者联合应用可强化抗炎作用,尤其是改善呼吸道炎症,并进一步减轻及修复免疫炎症损伤。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氨溴索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儿童MPP可有效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紊乱,进一步统计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李学艳等[19]的报道具有一致性,均表明氨溴索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儿童MPP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因而具有推荐价值。

猜你喜欢
阿奇霉素细胞因子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桑黄对桑枝基料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研究
阿奇,出发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
对付肿瘤的细胞因子疗法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