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容
摘 要 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实施以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出现的“儿童怕写作,教师怕教习作”的现状,至今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扭转和改善。近年来,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发现,习作教学,一要从简单写作开始,不宜作过高要求;二要联系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重视习作基本功的训练;三要重视学生习作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学生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加强。采用这几点观点或做法,对开展习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说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特别显得重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学生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8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很多,它包含了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以及中高年级的阅读和习作教学。而习作教学贯穿于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始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习作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重视简单写作,要求不宜过高
低中年级的学生习作,首先从练习写一段话,到练习写片断,再深入到连段成篇,写成一篇完整的、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文章,可谓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然而,衡量小学生的习作,不能用一个标准,年级不同、阅读层面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衡量的标准也就不一样。总体来讲,小学生初学习作,主要是看其是否基本功过关,这“基本功”过关,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就很不容易了。如指导低中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就不能用高年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写成一篇文章。低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可以是三言两语,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还可以不要开头结尾或不求标题说明,只要能把话写清楚,写具体就行了。如一个三年级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写道:“今天早晨,爸爸妈妈都要去上班,妈妈临走时要我自己在家里弄吃的,我首先把米拿来淘好,然后把它放进电饭煲里,插上电源,按下按钮,不一会儿,饭就煮好了,我又学着妈妈的样子,弄了几个小菜,一顿丰盛的午餐就弄好了。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吃着我煮的饭菜,还不住地夸我,说:女儿长大了,会照顾自己了。”这样的片断,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就应该评价为“优”。因为他这段话写得通顺连贯,写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字里行间流露了小作者对家务劳动的热爱之情。
二、要联系学情和教情,重视基本功训练
对于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师也不应该将要求过多地放在写作技巧上去考究学生习作中的“谋篇布局、过渡照应、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等内容,而应该扎扎实实地抓语言文字这项基本功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说中练写,写后互评等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来练习写作,彻底消除学生的习作畏难情绪,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此,教师就要联系教材中的习作内容来训练学生的习作。
首先要结合教学实际来指导学生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内容“搭架子”,再指导学生根据习作内容选择材料,安排详略,拟定题目给自己的习作“铺路子”。如学生学了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四组内容,在掌握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来完成习作训练“写一个印象最深的人”。一个学生经过认真推敲,精心选材后,把他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写了出来。他在文中选择了自己在五年级上数学课时,由于没有认真听课,老师在讲小数的多位数乘法怎样点小数点时,由于自己粗心大意,结果作业得了个“差”,受到了老师的责备。又选择了自己在科技活动课上没仔细看老师讲解和演示“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实验过程。从而使自己制作的“电磙铁”没有“磁力”而遭到了老师最严厉的批评等材料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他在习作的结尾这样写道:“这位老师教了我三年,现在我和他将要分别了,但他教给我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终身难忘。”这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其次教师还要联系学生实际为学生的习作提供生活中的写作材料。通过开辩论会,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人可写。如学生在写作“愉快的周末”的习作时,可以让学生多留意自己的周末,把自己觉得可写的事简单叙述出来,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到来源于自己生活中的习作材料,才是习作的源头活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实感。
三、指导学生习作,师生互动最為佳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教师就要“授之以渔”多写例文,或者和学生一起练习写作。师生互动它既能训练教师的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将自己写作“例文”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习作时有了借鉴的“样本”,再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收集生活中的习作材料,这样写出来的习作内容才能让人感到真实具体。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习作,或生生互动修改习作,从而使自己的习作条理清楚、表达完整,然后教师再作适当点拔提示,就一定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总之,习作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讲,也不能简单沿袭传统教学的模式来指导,而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搞好习作训练。当然,阅读能力的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储备的增加,对于搞好习作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