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军
高密市以提升基层政府功能为重点,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人事管理机制、管理服务平台、责任落实体系,深化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近年来,山东省高密市以提升基层政府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机构编制、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方面改革,初步构建起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行协调、简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活了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科学调整镇街布局。先后进行四轮改革,镇街数量由29个压减为10个,镇街人口平均达到5万以上。坚持精简机构与服务发展并重, 设置胶河生态、咸家工业、注沟农业、东北乡文化四处特色功能区,采取“区镇一体、镇区融合”的管理模式,实现行政管理服务有效全覆盖。
二是综合设置组织机构。综合镇街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管理任务和发展需求,在省级经济发达镇夏庄镇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等8个党政机构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税经管服务中心等6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他镇街均设置7个党政机构和5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党政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由镇街副职领导兼任。
三是加强编制资源倾斜。聚焦镇街核心职责,科学配备编制员额,10个镇街核定行政编制635名,占全市行政编制总量的46.5%,核定事业编制444名,占全市事业编制总量的26.1%。2014年以来,共为镇街分配用编进人计划267名,占全市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用人计划的35.5%,有力保障了镇街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每年补充“三支一扶”、选调生人员20余名,期满合格后落实行政事业编制留在镇街工作。先后从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7人进入镇街领导班子,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批次补充946名专业人员,有效满足镇街需要。
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从2013年开始,每年选派10%的市直干部和新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到镇街任职、挂职,成绩突出的列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先后选送500余名镇街干部到高校培训学习,组织1000余名镇街干部到先进市县考察学习。
三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推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为符合条件的133人晋升职务职级,为符合政策的700余人员核发镇级工作补贴,确保镇街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市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制定出台履职尽责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25名干部进行容错免责,其中5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一是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市共搭建10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22处企业之家、110多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服务圈”。协调民政、人社等28个部门把120项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实现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160多项服务“零上门、跑一次”,累计办理各类事项9.6万件,办结率达97%。
二是搭建基层综合执法平台。将17个领域1300多项执法事项纳入综合执法范围,在市级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执法大队,在10个镇街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统筹协调辖区内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派驻执法机构及镇街执法力量。自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组建以来,为镇街立案查处17个方面约7600件违法行为,办结率达100%。
三是搭建社区网格化平台。整合综治、司法、公安、应急等资源力量,搭建社区“三室两中心”网格化服务平台,组建统一的网格长、网格员、督察员、信息员、巡查员和联络员“一长五员”网格管理队伍。全市建成10处镇级综治中心、70处社区级综治中心和612处村级综治中心,农村信访和治安案件逐年下降。
一是科学界定事权边界。组织镇街编制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理清市镇两级职责权限边界。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等259项管理权限向夏庄镇放权,把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等15个领域108项管理事项下放给其他镇街,建立起权责对等、事权匹配的保障机制。
二是健全完善考评体系。理顺市直属部门与镇级政府条块管理关系,清理规范涉镇街达标评比和“一票否决”事项7项。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根据镇街职责和区位特点划分里外圈,里圈镇重点考核城市拆迁、大项目建设、城区建设等,外圈镇重点考核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等,镇街考评更加均衡合理、特点鲜明。
三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差别化财政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较好的镇街设立镇级金库,按分税制原则划分财政收入范围,对收入规模小的镇街,实行市级统管制度。划分市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落实土地、金融、产业等14项扶持政策,全部给予财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