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定旭
灵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钦州 535499
声带息肉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以声带固有浅层的良性增生为主要特征。患病后,患者可出现声嘶症状,部分严重者可出现失声,对其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且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声带生理位置特殊,使临床治疗难度大大提升,故而有必要围绕其治疗措施开展研究[2]。本院就23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显微支撑喉镜加电动喉刨削器治疗,整理报道如下。
选取2017-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25-65岁,平均(45.6±1.4)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4±0.3)年;B组男14例,女9例,年龄25-65岁,平均(45.4±1.3)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3±0.4)年;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采用显微支撑喉镜加电动喉刨削器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术前6-8h禁止患者进食,并于术前30min肌注0.1g鲁米那钠与0.5mg的阿托品;术中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使用静脉复合麻醉辅助手术开展,并由麻醉师人工对患者呼吸进行控制,建立心电图检测工作,定时对患者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实施治疗操作时尽可能头部向后倾斜,使用消毒纱布对患者门齿实施保护,经口腔置入支撑咽喉,于麻醉插管上方挑起会厌,同时将喉镜置于腹腔,充分暴露声门术区,仔细观察息肉情况,有效固定喉镜;后采用电动喉刨削器对息肉进行削除,连接电动喉刨削器时并接冲洗泵,采用双向刨削模式,最高限速为5000r/min使用,将刀口切近病变组织,用脚踏控制转速,根据病变组织多少与韧性调整转速,直至切除病变组织。B组采用显微支撑喉镜加钳夹术治疗。
治疗后1个月开展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嗓音功能各参数指标。
嗓音功能各参数指标采用嗓音学分析法进行评定,详细记录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声能量、谐声比等参数[3]。
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无序分类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并发症发生率4.35%(1/23),低于B组的34.78%(8/2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2:治疗前后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声能量、谐声比等参数对比(±s)
表2:治疗前后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声能量、谐声比等参数对比(±s)
组别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声能量(dB)谐声比(dB)A组(n=23)治疗前0.87±0.223.26±1.055.88±1.7013.21±3.51治疗后0.20±0.121.13±0.4211.85±2.0231.21±3.64 t值12.8229.03310.84417.072 P值0.0000.0000.0000.000 B组(n=23)治疗前0.83±0.253.24±1.035.86±1.6713.23±3.50治疗后0.38±0.151.88±0.409.36±2.1026.52±3.38 t值7.4024.9036.25613.099 P值0.0000.0000.0000.000 t治疗前组间比较值0.5760.0650.0400.019 P治疗前组间比较值0.2840.4740.4840.492 t治疗后组间比较值4.4946.2024.0984.528 P治疗后组间比较值0.0000.0000.0000.000
治疗后,A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低于B组和治疗前,噪声能量、谐声比高于B组和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2:
以往临床针对声带息肉患者多采用显微支撑喉镜加钳夹术治疗,通过使用显微镜对息肉情况进行观察,并使用钳夹去除息肉组织来达到治疗目的,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操作过程中钳取过多则会对整场组织造成损伤,过少则会导致息肉遗留,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电动喉刨削器则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措施,主要由主机、脚踏速度控制开关、手柄及刀头组成,能够通过锯齿与螺旋杆之间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于病变组织,有效切断、碾碎、吸除及冲洗来达到治疗目的[4]。本研究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B组的(34.78%),其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声能量、谐声比等参数均得到改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在声带息肉治疗中采用显微支撑喉镜加电动喉刨削器治疗,医师能够在显微支撑喉镜下对息肉进行观察,并在直视状态下采用电动喉刨削器缓慢削除息肉组织,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钳夹术过多或过少钳除息肉组织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疗效。
综上所述,在声带息肉患者中采用显微支撑喉镜加电动喉刨削器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使其嗓音功能得到改善,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