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玥 王晨
摘要: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日益兴起,为社会责任领域研究带来了理论依据,二者呈现全面融合的趋势。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CSR理念也逐渐影响着我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依次回答如下问题: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怎么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为什么要进行CSR战略管理?这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如何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融资效应?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债务融资;商业信用;银行借款;企业声誉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370-01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美国学者Maurice Clark(1916)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并提出发展“有责任感的经济”。直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才使得有关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成果逐渐涌现。Igalens and Gond(2005)总结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衡量方法主要是,声誉指数法、基于年报的内容分析法、污染指数法、问卷调查法和专业机构评级法。除此之外,企业慈善法(李姝和谢晓嫣,2014)、污染指数法(Brown和Fryxell,1995)、社会贡献率(陈玉清和马丽丽,2005)以及每股社会贡献值法(沈洪涛等,2011)也有一定的应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之处,社会责任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社会责任概念,且是用公司是否满足多重相关利益者的需要加以衡量的。
二、企业债务融资
企业债务融资来源主要包括:银行借款、商业信用、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在银行信贷融资中,学者多关注信贷融资的影响因素,如企业禀赋(白俊和连立帅,2012)、产权性质(方军雄,2007)、政治关联(Zhou,2009;Bai et al,2010;李姝和谢晓嫣,2014)、银行关联fBooth and Dell,1999;刘浩等,2012;祝继高等,2015)等。而在商业信用融资中,有关商业信用融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比如议价能力(戴俊和屈迟文,2018)、社会责任(董淑兰和刘浩,2017;张正勇和邓博夫,2018)、审计意见(朱文莉和白俊雅,2018)等。近年来,不同商业信用模式所对应的使用成本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吕先锫和王宏健,2015;冯丽艳等,2016)。龚楚英(2018)从过度投资视角补充了商业信用的经济后果研究,研究发现,商业信用能够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同时,相比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
三、企业社会责任和債务融资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信用融资研究。吕先锫和王宏健(2015)发现,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显著降低了预付账款的支付数量,即增强了商业信用谈判能力。董淑兰和刘浩(2017)通过对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2011-2015年间企业社会责任的考察,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与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机会正相关。张正勇和邓博夫(2018)从货币政策环境视角考察了CSR对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发现,获得较高履责评价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并且这一关系在货币政策由宽松期转为紧缩期时依然成立。
已有企业社会责任与银行信贷融资研究中,学者多是从某一单一维度出发,如环境表现(沈洪涛和马正彪,2014)、慈善捐赠(李姝和谢晓嫣,2014;李维安等2015)、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何贤杰等,2012;郑安怡等,2016;李志刚等,2016),考察其对银行借款融资金额以及成本的影响。李维安等(2015)研究了我国2007-2010年1489家民营上市公司的慈善捐赠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借款。
四、文献评述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有以下结论:1.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对于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定义已形成一致的看法,当前社会责任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利益相关者理论;2.围绕企业社会责任和债务融资二者关系的研究领域已有一系列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成果,但现有研究仍存在几点不足之处,首先,目前研究多是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尚缺少直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和债务融资二者关系的研究。其次,虽然已有研究证实了CSR相关活动的积极影响,但对其内在作用机理却鲜少进行深入考察,深入分析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对债务融资的传导路径可以进一步丰富社会责任债务治理效应领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