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

2019-08-06 17:37房伟印陈凤春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古诗词教材

房伟印 陈凤春

最近几年来,随着时代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外来文化进入我国,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各种外国影视、外国节日、外国食品等外来事物似乎成为了人人追捧的新潮流,这在无形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高度融合,帮助学生尽快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如果想要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成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首选切入点即为语文教材,可结合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教育者应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提取出来,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经验反复品味,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文学素养。例如在教授《鸿门宴》这一课时,文章中提到“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教育者可以此为切入点,与学生深入探讨有关于座次文化的内容。古人十分讲究礼仪,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吃饭时尤其如此,座次的安排需要依照身份、地位、辈分以及主客来进行。东方象征着朝阳升起之位,是最为尊贵的方位;反之,西方之位象征着落日低下,是最为卑贱之位。因此通过探究项羽、刘邦、范增等人的落座方位,能够让学生在更好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了解到古代的座次文化与饮食文化,从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重视课堂教学,营造文化氛围

语文课堂是传播知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者应尽快构建出有利于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授《离骚》这一课时,这部经典的辞赋代表作品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探究价值。教育者可以分别从句式、韵律以及行文这几个角度入手,向学生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再如,教授《滕王阁序》这一课时,教育者可以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向学生布置如下任务:在教材中查找有关于“虚词”“代词”以及“一词多义”的用法,做好相关记录后自行进行文本鉴赏。通过此种方式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加系统化地学习并理解中国古典文化。

三、开展多样化主题活动

语文教育者应当设计一些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借此机会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学生培养成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让他们自愿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古诗词。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举办古诗词讲座,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正确的詩词鉴赏方法,让学生通过接触古诗词享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中。

2.古典名著。教育者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设立读书角,让学生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定期组织学生展开读书交流会、制订读书计划以及整理心得体会等,给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为了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教育者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让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3.话剧表演。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接下来还需要面对紧张的高考,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能够放松身心的文化主题活动。例如当学习《鸿门宴》《雷雨》等课时,组织学生自行编排课本话剧,让他们以主人公的视角来亲自体验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内涵,以此增强传统文化教学的魅力。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教学应当尽可能生动有趣,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从而让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四、进一步延伸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为了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辐射范围,教育者不应当只是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层面,而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课外,逐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教育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喜好,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其次,教育者要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例如《朗读者》《百家讲坛》《国家宝藏》等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舒缓压力的同时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资源。此外,教育者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参与一些有关于传统文化电影的点评活动,将自己喜欢的片段写成剧本,利用班会时间编排成短剧,让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减轻学习压力,早日实现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目标。

作者简介:房伟印,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陈凤春,山东省临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教育者古诗词教材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踏青古诗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