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长涛 吕原君
[摘 要]以机器人为载体,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六位一体、双向融合、三维递进”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以期解决高职机电资源融合较弱、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有效整合软件与硬件、机械类与电子类课程实训、竞赛与能力、运行机制与人文活动、师资队伍与教学方式、创新与创业等六方面内容,对学校和工作岗位的机电综合知识进行了双向融合,利用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完成了理实一体化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基于该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实践表明以机器人为载体构建机电综合创新平台,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融合机电资源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机电综合创新平台;机器人;六位一体;双向融合;三维递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9)03-0112-04
0 引言
机器人是一个集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理论与工程、机器视觉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交互设计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智能化,重点发展机器人等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1,2]。各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比如,2017年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机器人在浙江省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中需取得重大进展[3];《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中指出重点发展机器人等十一类产业[4]。
通过调研发现,在国家、地方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国内大部分机电综合创新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5-9]:(1)平台缺少与国家地方发展的紧密联系。大部分机电综合创新平台,仅考虑了对之前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实训,并没有充分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及发展需求,对工作岗位和学校现有条件的融合并不充分,大部分平台缺乏与学生就业、创业的无缝接轨,出现了与国家地方发展相脱节的现象。(2)平台智能化、现代化程度并不高。现有的大部分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往往体积较大、质量较重且价格较为昂贵,设备较为传统,缺乏包括机器视觉在内的智能化知识,很难实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智能化处理。(3)平台所涉及的硬件、软件较为单一。目前一些机电综合创新平台所涉及的机械类和电子类课程数量偏少,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且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因此很难对学生之前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训练。(4)平台较难深入开展创新性工作。利用现有大部分机电综合创新平台,较难形成创新型师资队伍,不利于创新性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难度。此外,现有大部分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并没有紧密联系国家、省、市相关竞赛,由于缺少竞赛,创新能力很难得到长期有效提高,平台的运行容易出现“走下坡路”的情况。
1 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主要内容
1.1 “六位一体”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
图1所示为“六位一体”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六位”分别指“硬件+软件”“机械类相关课程实训+电子类相关课程实训”“竞赛+能力”“运行机制+人文活动”“师资队伍+教学方式”和“创新+创业”等六方面的内容;“一体”指以机器人为载体构建机电综合创新平台。
具体地讲,(1)机器人硬件主要包括单片机、传感器、电机及其驱动、电路板、传统加工制造设备、先进加工制造设备等硬件;机器人软件主要包括编程软件、视觉软件、电路板设计软件、机械设计软件等。通过设置不同的项目,综合运用上述硬件和软件,完成机器人的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维护与保养等内容。(2)基于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完成机械类和电子类相关课程中知识点的实训,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电机与拖动》《机械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和《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等。(3)基于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学生将参加国家、省、校等各级各类机器人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4)构建并实施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过程控制闭环反馈调节机制、激励机制、质量评估机制、合作竞争机制、保障机制等内容,通过上述运行机制保障该平台的正常运行。此外,基于该平台举办一系列的人文活动,如茶话会、户外活动、游戏娱乐等,以增进师生友谊,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5)基于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完成创新型师资队伍的组建,该队伍包括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室、高级技师以及富有活力的讲师与助教等。该平台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比如老师教学生、老生教新生、小组讨论、师生互学、混合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等,从而便于不同问题的解决。(6)基于该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开展诸多创新活动,比如机械类创新、电子类创新以及综合类创新等。基于该平台将开展机械类、电子类、综合类的创业活动,以便学生实现管理者、企业家的愿望。
1.2 “双向融合”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
如图2所示,学校和工作岗位中的专业知识通过机电综合创新平台进行双向融合,一方面基于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对之前所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训练和创新,从而使得学生更容易胜任毕业后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对已毕业学生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优化,进而调整课程实训的相关内容。通过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对学校和工作岗位不断双向融合,实现三者稳定、协调、有序的发展。
1.3 “三维递进”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
“三维递进”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指以机器人为载体,从理实一体化知识学习,到理实一体化知识应用,直至理实一体化知识创新。如图3所示,第一层为学习层,主要学习理实一体化知识;第二层为应用层,主要实现对理实一体化知识的应用;第三层为创新层,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基础上,实现理实一体化知识的创新。通过上述“三维递进”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学生机电综合创新能力。
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构建流程如图4所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企业以及到一些兄弟院校学习取经,收集整理调研资料;(2)基于上述调研资料,分析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主要内容;(3)宏观上制定并优化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构建方案与运行机制;(4)分步建设“六位一体、双向融合、三维递进”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5)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试运行,采用“三维递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6)分析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运行效果,判断机电综合创新平台是否符合要求;(7)若不符合要求,需要对平台及时调整与优化;若符合要求,机电综合创新平台正式投入运行,但仍需定期对该平台检查、调整与完善,以适应国家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图5所示为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实施主体,本平台主要采用教师指导、学生维护、企业参与的方式实现其运行与发展。具体地说,教师结合学校和企业岗位,完成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架构与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搭建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并维护、保养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正常运转;企业结合人才需求情况以及所需要的专业知識,参与到该平台的建设中。教师、学生、企业协同工作,共同推动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发展。
3 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成效
1) 如图6所示,搭建了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该平台较为智能,比如该平台的大部分机器人具有视觉识别、路线自动规划、越障等功能。编制并优化了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相关规章制度,从而保障了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正常运行。
2) 基于机电综合创新平台,举办了校级技能文化节中的多个项目,如智能机器人竞赛等。在机器人领域获得了许多成绩,如在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奖34项,其中,一等奖22项、二等奖8项。
3) 通过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综合锻炼团队的创新能力,已取得诸多创新性成果,如已申请学生国家发明专利2项等。
4) 机电综合创新平台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就业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近几年来,一批学生被知名企业录取,比如上海铁路局、杭州地铁、绍兴轨道交通、海亮集团等,许多学生在企业中发挥了技术骨干作用。此外通过机电综合创新平台的锻炼,有些学生创办了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
5) 基于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对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点,比如《电机与拖动》讲述机器人电机的驱动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讲述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及其功能实现,《机械设计基础》讲述机器人的硬件设计等,通过机器人实物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本文以机器人为载体,采用教师指导、学生维护、企业参与的方式,构建了“六位一体、双向融合、三维递进”的机电综合创新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实践表明以机器人为载体构建机电综合创新平台,能够有效融合高职机电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国家社会所需的优秀机电类人才。本平台为本校其他专业开展综合实训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为兄弟院校构建机电综合创新平台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巴世光,郭湘君.面向“中国制造2025”,高职机电类专业转型与提升的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6( 27):66-71.
[2]翟万江.“十三五”机器人总动员千亿元智能制造产业盛宴将开席——盘点《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里的那些干货[J].中国科技产业,2016( 5):42-43.
[3]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017-07-14)[2018-12-20].http://www.zjjxw.gov.cn/art/2017/8/8/art_1097558_5852.html.
[4]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 2016-02-17)[2018-12-20].http://www.zj.gov.cn/art/2016/2/17/art_37173_261403.html.
[5]陈进熹,魏宏玲.基于学期项目的机电综合实训环节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 12):81-83.
[6]孙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电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与实践[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88-89.
[7]郭魂,唐国兴,张徐兵,等.机电综合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机械,2009,36( 8):45-47.
[8]李小兰.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系统设计[J].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3,28( 1):34-36.
[9]胡斌.基于机械工程师能力培养的机电液综合实训平台创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 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