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赛尔·艾则孜 古力巴哈尔·热孜克 杨晓红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造成刺激引起的常见、多发消化道疾病,一般情况下,GERD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打嗝、反酸、弯腰时胃液向上反流,病情严重者夜间熟睡时胃内刺激性反酸胃液出现反流情况,引起气喘、呛咳甚至窒息等症状。GERD也是内源性哮喘的诱发因素,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研究中被广泛关注,在不同国家地区对患者的调查均显示胃食管反流病是导致复发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与诸多呼吸系统疾病均有一定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不良影响。研究中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发生胃食管返流病的概率同样较高,一旦发生胃食管反流后会因慢性肺过度充气导致胸内压增加、膈肌下降,或者因为迷走神经被刺激等原因,使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加重,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1-4]。近年来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被研发投入市场,取得了卓越效果,在制酸治疗中具有突出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胃食管反流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及制酸药物对胃食管反流的作用。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22例。其中49例患者合并GERD(合并GERD组),73例患者未合并GERD(未合并GERD组)。49例合并GERD组哮喘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18.4~63.8岁,平均年龄(35.5±2.3)岁。73例未合并GERD组哮喘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龄18.1~62.2岁,平均年龄(35.16±2.5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9例合并GERD组哮喘患者分为2组,其中25例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另24例患者予以安慰剂。本研究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在常规治疗哮喘的基础上观察组中25例患者给予兰索拉唑(国药准字H20066506,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30 mg/d,温水送服,24例患者给予维生素B1片(国药准字H37021852;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 mg,每天2次,比较观察组内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指标。选取2组患者临床研究资料,采用电脑化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以此分析胃食管反流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49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哮喘患者与79例哮喘患者的疗效。
对利用不同方法治疗的122患者进行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按照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判定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治疗情况。(1)显效为其中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如烧心、胸骨后灼痛、反酸等临床症状都已消失,或<80%改善程度<100%,哮喘症状得到明显控制。(2)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大幅度改善,≤30%改善程度≤80%,哮喘症状明显好转。(3)无效为患者烧心、胸骨后灼痛、哮喘、反酸等临床症状小幅度的改善,或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122例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总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
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包括FEV1(L)、FEV1/FVC、MMEF(L)、PEF(L/S)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s)
表1 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s)
注:FEV1为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为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总肺活量的比值MMEF为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PEF(L/S)4.28±0.13 5.23±0.09 3.2841 0.002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9 73 FEV1(L)2.12±0.14 3.01±0.22 3.7154 0.0002 FEV1/FVC 69.14±3.29 62.03±3.34 7.3641 0.0000 MMEF(L)2.08±0.19 1.71±1.21 3.2514 0.0281
制酸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比较,制酸治疗后患者显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治疗组,安慰剂治疗组的无效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比较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跨隔压发生变化、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进而促进引起胃内容物反流诱发胃食管慢性疾病,这种情况极易引起令人无法进食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各方面均有显著影响,研究调查显示西方国家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国家,也有研究表明我国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概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由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病等发病率也逐渐升高[5-8]。临床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确诊:(1)钡餐。检查时患者钡剂显示出现胃食管反流情况,患者卧位时对20%硫酸钡进行吞咽显示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和食管均出现明显拍钡延长情况。(2)纤维内镜。该方法也是胃食管反流检查最为理想检查方式,检查时主要通过内镜对食管溃烂、糜烂情况进行检查,并对食管裂孔进行排查。(3)食管24 h pH监测。可对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和生理性胃食管反流进行确诊,并对酸反流和胸痛之间关系进行明确阐述。(4)食管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查。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液体,分别对腹部加压情况下和静息情况下胃食管反流进行反应。当肺部核素显示增强,则表明患者存在肺内吸气和胃食管反流情况。(5)酸灌注实验。能有效判断食管源性胸痛和心源性胸痛,准确反应出食管对酸的敏感性,并对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进行反应。
临床上一些支气管哮喘患者会由于胃食管反流而加重病情,患者会出现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以及腹痛、烧心、恶心以及胸骨后灼痛等临床症状,两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关于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食管的括约肌等作为抗反流屏障其受到肺部过度充气影响,进而功能下降,或者由于黏膜水肿等分泌炎性介质,导致攻击因子增强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后病情往往会加重,甚至恶化导致病情难以控制。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的关系,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由两大因素构成,其一是患者的内部因素,即患者身体的特异性体质,其二为外界变应原,环境因素以及感染病原体等诸多,胃食管反流诱发支气管哮喘类似于外界变应原的作用机制,通过反流物质对迷走神经受体的持续刺激诱发支气管痉挛,并且酸性物质包括胃粘液等会激活食管内局部神经反射,并以此调节激活局部轴索反应,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或者加重病情。目前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种,可通过氨茶碱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抗胆碱能药物等止喘药物进行治疗,通过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进而改善胃管返流的病理机制,减少胃内反流物的刺激[9-12]。因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长时间咳嗽、微量误吸、长期酗酒吸烟等,也会导致胃部组织损伤等原因导致胃内反流物刺激黏膜水肿,并使气管到细支气管平滑肌这一范围的化学感受器活化,形成神经反射促使支气管痉挛,进而诱发支气管哮喘或者使病情加剧。当支气管哮喘和胃食管反流物形成恶性循环的生理机制,容易使病情难以控制,所以两者具有相关性[13-16]。本次研究通过对哮喘患者的肺通气指标进行调查,发现当患者病情程度恶化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胃食管反流,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往往病情更为恶劣,并且病情越恶劣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概率越高。
有关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愈合因素是与食管黏膜酸性环境暴露有关的,因此通过药物控制胃酸分泌对此病症是十分有效的[13]。兰索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奥美拉唑是同一种抑酸药,因奥美拉唑是第一个被临床应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所以临床在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的基础上研究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的作用机制不仅继承了奥美拉唑的显著优点,其对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兰索拉唑相比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同样的化学属性和类似的化学结构,都是有选择性的抑制胃酸,通过阻碍H+的排出发挥抑制作用,从而减轻胃酸对食管的影响,降低食管炎症的发生,相比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在化学结构差别不大,但作用效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别,对胃酸的分泌,兰索拉唑更为优秀,且不良反应少,而且持续时间也明显优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胃食管反流患者利用维生素B1片和兰索拉唑进行随机治疗,兰索拉唑治疗效果显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临床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支气管与胃食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皆可在外部因素下诱发并加重病情,所以临床针对出现两种症状的患者进行病情控制,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在治疗中控制的关键环节即胃食管反流进行针对性预防,或者利用制酸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对避免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遭受的负面影响有一定作用,积极的利用制酸药物对支气管哮喘、胃食管反流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