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仙 阿米那·吾斯曼 朱丽红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腔或食管以外的口腔、咽喉、器官及肺部等,引起一系列不适和症状的疾病[1]。GERD又可分为食管内、食管外2种症状类型,烧心、反流即最常见的食管内症状;因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口腔溃疡、咽喉疼痛、耳鸣、闭塞、哮喘、咳嗽及肺炎等口咽鼻部、支气管及肺部症状均属于食管外症状[2]。很多GERD患者在胃镜检查时观察不到任何异常表现,胃镜报告也无异常,所以导致其拒绝接受后续检查和治疗,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3]。GERD长期未接受治疗,反流物会逐渐侵蚀、损伤食管黏膜屏障,严重时可引起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及出血,日久可导致食管狭窄或发展为食管癌前病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有学者研究指出,GERD与支气管哮喘具有有密切联系,GERD是支气管哮喘的直接或间接诱因,除了积极对症治疗外,治疗期间的护理也十分关键[5]。基层地区很多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儿因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文化素质等因素限制,疾病治疗预后效果往往较差。本研究对基层地区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患儿治疗效果、预后效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GER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标准:(1)符合GERD合并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患儿及家属均获得知情同意;(3)未伴有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传染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恶性肿瘤疾病。排除标准:(1)不符合GERD合并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患儿及家属未获得知情同意;(3)患儿伴有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传染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或恶性肿瘤疾病。诊断标准:参照《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南》[6]。
最终共5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将58例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所有患儿及家属均获得知情同意。
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包括调整体位、指导患儿用药,进行咳嗽、呕吐等对症护理,哮喘发作时及时使用平喘药,密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等。
研究组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GERD合并支气管哮喘除了对身体造成极大损伤外,还会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GERD会引起患儿咽喉、口腔部位的极大不适,再加上哮喘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低龄患儿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加重哮喘症状,形成恶性循环。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嘱咐家长积极参与配合护理,病发时患儿一般比较烦躁,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其放松心情,如看动画片、听音乐、做游戏等;多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安抚其情绪,可以邀请往期治疗康复的患儿来院与正接受治疗的患儿交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有利于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2)用药护理。GER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除了口服或注射相关药物外,常通过雾化吸入疗法治疗,由于此疗法的特殊性,容易导致患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开展雾化吸入疗法前,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及家属讲解该疗法的原理、目的、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等,请求家长协助开展治疗,让家长能够正确的操作,护理人员对家长用药掌握进行评估和考核,对于语言不通或年龄大的监护人能否采用标准用药视频的方式进行指导。告知患儿雾化吸入时尽量保持轻松的状态,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指导其掌握好按压和吸气的规律,药物吸入后尽量屏气,以保证药物到达病灶。(3)饮食护理。很多患儿年龄较小,不明白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加上很多家长的宠溺,导致治疗期间饮食节制较差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此类家长和患儿,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饮食节制对该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儿饮食习惯制定科学的食谱,以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进食不可勉强,适量最佳,油腻、甜食及汽水等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以免引起胃肠积气或便秘,多饮清水,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不要吃太饱,睡前4 h尽量不要饮食。(4)健康指导。入院就诊时,护理人员就应及时了解患儿的家庭状况,家属的心理状态,确定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或根据情况调整教育计划;通过口头讲解,发放相关疾病手册等方式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情况、发病原理、发病状态及急性期发作的救治方法等,胸闷、干咳、气憋、流涕、鼻塞等都是该疾病发作的典型症状,家属可通过观察以上症状预估儿童是否可能发病,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或送往医院治疗;出院时嘱咐家属减少家中的过敏源,定期回院复诊。
记录2组患儿喘息、咳嗽及肺部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出院时间;记录2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分为3级:总分为100分,满意为≥85分,基本满意为50~84分,不满意为≤49分,护理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使用生活质量简表调查所有患儿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症状消失时间、出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症状消失时间、出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儿性别、护理满意度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具有可比性。
研究组患儿喘息、咳嗽及肺部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1 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表2 2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d,±s)
表2 2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d,±s)
症状消失时间组别 例数 出院时间29 29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喘息3.6±1.5 5.8±2.2 4.579<0.001咳嗽3.4±1.7 5.0±2.8 2.670 0.010肺部哮鸣音4.0±0.9 6.1±2.1 5.102<0.001 5.0±2.2 9.0±3.5 5.226<0.001
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2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出院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4)。
表4 2组患儿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4 2组患儿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出院后1个月 出院后3个月 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29 29 70.3±5.5 60.1±4.8 7.563<0.001 82.1±4.9 71.3±3.8 9.457<0.001 90.1±3.7 79.8±4.2 9.814<0.001
调查显示,GERD是肺部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呼吸道慢性疾病均与GERD有较大联系[7]。GERD可以引起或使支气管哮喘加重,但两者间的发病机制目前尚在研究中[8]。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食管pH检测出现异常酸反流的概率可达80%以上,此类患者使用抗反流药物或手术治疗及时抑制胃食管反流症状后,多种呼吸道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证明异常酸反流是引起呼吸道症状的重要因素,同样证明GERD是支气管哮喘的产生和加重关键因素之一[9]。经临床学者研究得出GERD引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呼吸道黏膜长期受到酸性反流物的刺激;(2)食管远端发生酸化后,食管迷走神经被触发,引起支气管收缩;(3)患者呼吸功能受来自食管的炎性介质影响。及早治疗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10-11]。
为进一步对患儿及家属提供全方位、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本院开展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实际效果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近年来由美国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概念,它要求护理人员除了重视患者治疗效果外,还要意识到患者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和一种生命或文化的特殊形式[12]。虽然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但通过患者接受治疗,患者所属的整个家庭都能了解到相应的疾病预防、管理、治疗和康复等相关知识,促使整个家庭提高健康安全意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符合中国患者对家庭的心理需求,通过提高家庭健康知识水平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知识水平,还可进一步促进护理人员在疾病防治中发挥作用[13]。尤其是低龄慢性疾病患儿,具有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严重等特点,出院后也需要长期观察,这个过程若有家庭的配合,患儿后期预后效果将得到明显提升。基层地区常常存在医疗资源紧缺、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低下、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疾病诊疗难度大等问题;同时部分患儿家长本身健康观念较差,加之家庭经济水平限制,患儿治疗预后情况不容乐观。本次研究给予研究组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由专门责任护士全程陪护,在提高患儿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家庭对医院的信任度,更进一步加强、优化健康教育,调整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构建了一套内容丰富、简洁实用、标准规范的健康教育体系。加强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及时改善不良情绪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后续开展,有利于提升患儿治疗信心和依从性[11]。曾鹂等[14]将收治的64例GER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同,证明护理质量的提升对GERD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有直接影响。
综上,对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康复出院时间,提升其后期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