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玲
摘 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阅读实践,注重以學生为学习主体,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规律的感知能力。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借助语境、体味语言美,领悟心境、体悟情感美,创设意境、体验创造美三方面着手,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规律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散文教学;语用教学;《山中访友》;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8-0055-02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目标则明确提出语文的“语用”观。阅读教学中的“语用”,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阅读中熔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还是利用说写叩击文本,进入语境进行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注重学生对阅读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在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据一定的篇幅,散文阅读与理解更离不开“语用”教学观。本文以《山中访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开展散文语用教学进行论述。
散文之所以美,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有关。朴素而精美的散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鉴赏散文首先必须是一个欣赏的过程,它需要读者用心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美之所在。散文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其奥妙之处。一个词、一句话为什么这样说?好在哪?为什么不能换一种说法?不好在哪?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才能明白。一篇篇散文如同一首首精美的诗,散文中弥漫着诗情画意。教师要让学生感受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引导学生品析文章中词语的巧妙运用,并反复揣摩,用心体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在《山中访友》中,开头的语言运用值得教师带领学生品味。“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此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撞”字进行分析,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说道:“前面露水、栀子花气息是撞了个满怀的大环境,这里给人一种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德高望重”进行品味。学生很快回答道:“‘德高望重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属于褒义词,这里修饰老人,说明了老人的地位之重要!”还有学生补充道:“这句话是拟人句,将老桥比拟为一个老人,比拟为德高望重的老人则形象地说明了老桥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老桥在山中、河流的地位。”教师补充道:“‘桥与水的关系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永恒,桥望着水,水犹如过客,匆匆流淌着。可以说桥是历史的见证者!”由于这句话句式独特,笔者就引导学生仿写这句话。学生仿写道:“啊,松柏,你如一位坚强的战士,在这山峰上屹立了千年了吧?”“啊,长江,你如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哺育了人类世世代代了吧?”“啊,春雨,你如一位默默无闻的母亲,在这天地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了吧?”“啊,古树,你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俯瞰这大地的变化几百年了吧?”
在赏析语言文字、语句表达技巧的具体“语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夫,能使学生对作者选词造句的用意加深理解,让学生加快吸收这些典型的词语、句型,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文本间内在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散文不管写什么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情感和想法,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此,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更为深刻的情感世界。
1.注重“朗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以读感悟,整体把握”就成为了散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体会散文之美。教师不妨选用这些方式进行朗读训练:教师范读、师生配乐合作读、学生齐读、指名朗读、小组齐读、男女生赛读、创设情境朗读等。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前对他们进行情感、节奏、语气等的指导,也可以在他们朗读后对其做出评价,指出优缺点,再请学生结合教师的指导再次朗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散文的美之所在。对于《山中访友》,教师可鼓励学生用“眼睛读”(感受文章中画面之美),用“耳朵读”(想象文章中声音之美),用“鼻子读”(体验文章中味道之美),用“心灵读”(感受文章中情感之美)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如在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的朗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语气的跌宕起伏、语速的快慢疏密,作品的美感也随之流露出来。学生在美读中可以深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
2.重视“想象”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尽力让学生达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的境界,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散文的美与其独特文体表达方式有关,教师需要以适当的语言、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散文叙述、描绘的文本语言中的美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想象,在头脑中进行再创作,组成生动的画面,走近作者,走进文体,感悟散文中的情感美。在《山中访友》中有一段话:“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想象,然后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融入其中,进行角色体验,先在课堂上与小组成员交流,再说说自己的理解。如果只从文字上独自理解,没有深入想象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学生很难体会“我”与树林的默契和深厚情谊,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想象的翅膀,架设心灵的桥梁,进而引发情感共鸣。
散文世界中的意境,具有难以言传的美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浓郁的情感氛围。有时候,教师不妨让学生进行创作,仿照教材文本进行小练笔,这也是语用教学的最直接运用。《山中访友》叙述的是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的游历。文章多种语言修辞手法交替运用,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多朋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之时,布置学生仿写一段描写大海、小溪、岛屿、湖泊等自然风光的文字,也可以取名为“海边访友”“溪边访友”……学生A:走出门,就与海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海水与海藻的气息。早晨,好清爽!不坐车,不邀朋友,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大道,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学生B:走到溪边,风儿与我共同舞蹈,鸟儿与我共同歌唱。小溪为我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我望着在水中嬉戏的小鱼儿,静静的,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我的手变成了鱼鳍,脚变成了尾巴。
总之,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课程核心目标离不开教师课堂引导,离不开师生与课文“对话”。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从语言、情感、意境等角度思考、探索、总结语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散文鉴赏的能力,让语用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程黎君.“语用”教学为何不易——浅谈小学高年段语用教学目标的落实[J].小学教学研究,2013(23).
[2]范国强.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用”核心目标的凸显[J].小学语文教学,2012(22).
[3]游清铃.巧创一片语用教学新天地[J].小学教学研究,2011(20).
[4]邓文娟.人教版小学语文散文编选情况与教学探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