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广
摘 要:近年来,山区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为广大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道路等级的提高、路幅变宽以及路面条件极大的改善,交通量将会产生较大增幅。老路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普遍存在路线选线随意性大、修筑不规范、宽度不一致等共同特性,导致现今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要对一些困难路段进行彻底改造存在较大困难。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笔者提出相应的一些应对、改善措施。
關键词:山区农村公路 交通安全设施
许多山区农村公路项目为硬化工程,受投资限制,无法对路线所有技术指标较低路段进行彻底改造,以致存在部分路段平纵指标偏低、平纵组合不合理、行车视距不足等影响行车安全的不良因素。尤其是陡坡或连续长下坡路段,各种较低的平纵技术指标比较集中,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山区公路更容易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个别路段甚至采用极限最小半径,这就要求在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时,从进入急弯段、急弯过渡段、离开急弯段,标志标线等做到连续性。
一、标志措施
(一)警告标志,如交叉路口标志、急弯路标志、陡坡标志。
(二)禁令标志,如限制速度标志。
(三)指路标志,如地名标志、交叉路口标志。
为保证行车安全,配合路线纵平变化,设急弯、陡坡、限速、变窄等警告、禁令标志,在村寨路段设置注意村庄,起到提醒车辆注意行人的作用。对于坡长超标的陡坡路段,设置限速警示标志标牌,以提示车辆降挡行驶。
根据GB5768.2-2009中规定,确定合理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包括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志)设置位置。在路侧设置线形诱导标,设置间距可以适当加密,为安全行车提供保障。在视距不良路段可综合考虑采用交通凸面反光镜。
在无中央分隔带的情况下,要将对向车道分界线设置为黄色实线,禁止车辆跨越。同时设置行车道横向振动标线,强迫性使车辆减速,因此在山区道路设计时针对小半径、掉头路段可以设置横向振动标线,如下图所示。
二、护栏措施
护栏作为一种被动的防护设置,主要是在车辆失控时起到一定的挽救作用。但同时其对诱导视线也有较大作用。主要设置原则如下。
波形护栏设置原则:
(一)陡坡、深沟、填方边坡高度或路肩挡墙高度h大于等于4m的路段,或路肩边缘不足3m有湖泊、沟渠、高速公路、铁路等路段。
(二)坡度大于12%的路段。
混凝土护栏设置原则:
上述情况并且转弯半径小于15m的路段,采用混凝土护栏。
路侧波形梁护栏应设置在公路两侧的土路肩上,山区道路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当土路肩为50cm而路侧又有必要设置护栏时,为了做到既满足防撞等级又适应现有土路肩宽度,就需要对防撞护栏的结构形式进行改进。下图是我们结合贵州山区项目路基路线情况设计的波形梁护栏,将打入法施工的护栏改为混凝土基础固定。
三、路面
水泥路面作为一种刚性路面,其承载能力高,使用时间长。但在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车轮的反复作用,表面会变的光滑,对行车安全很不利。因此,全线一般路段均应拉槽(或拉毛)处理,在陡坡路段(纵坡大于9%)采用硬刻槽处理,以增加路面摩擦系数,提高行车安全。
四、路基
局部挖方路段边坡地质较差时,施工时可适当放缓坡,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对于局部填方土基为软土,可进行换填渣石土处置。
五、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地形情况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路基边坡排水等设施,并与桥涵排水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及边坡的稳定。
路基地表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各类地表排水沟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0.2m以上。
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石方路段的边沟宜采用倒直角梯形横断面,外侧边坡与挖方边坡坡率相同。在土方路段,边沟的深度和底宽不应小于0.4m;在石方路段,边沟的深度和底宽不应小于0.3m。设置超高路段的边沟应予加深以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边沟沟底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3%。
边沟有可能产生冲刷时,应进行防护,可采用浆砌片石、浆砌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防护。若经济条件受限,至少应对边沟沟底设置浆砌片石、水泥砂浆等防护,以减少雨水冲刷。
当路基范围内出露地下水或地下水位高,影响路基、路面强度或边坡稳定时,应设置暗沟(管)、渗沟等地下排水设施。采用地下排水设施的类型、位置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决定。
参考文献
[1]卜万成.通村公路安全评价研究[D].东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