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兰
摘 要:实践操作是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探求数学新知的重要途径。重视数学操作,让学生从手、脑、口等各方面感应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体悟,亲身经历发现新知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收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操作;数学味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就是说,学生只有在操作中学习,教师只有在操作中教导,才能让学生深入掌握学习的方法,收获知识的效用,全面发展学习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一下手,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了,学习的难度自然会随之降低,知识的记忆也变得更加深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言而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开阔的平台,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亲自体验从猜测、观察、发现问题到实验操作、推理验证的学习过程,从中汲取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操作兴趣
在数学操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只有真正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励他们自主自发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来,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操作的价值,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探究数学奥秘。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這一概念时,教师用15个橘子向学生提问:“小红家里来了5个同学,一共有6个人,小红有15个橘子,如果平均分配,请问每个同学能拿到几个橘子呢?”为了获得问题的答案,学生们借助小木棒动手操作了,在操作中,学生开始议论,他们发现这并不能平均分,于是提出疑问:“如果每个同学2个,那么还多3个,如果每个人3个,那么就还缺3个,不能完全平均分。”于是,教师趁热打铁,顺势而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除法有余数的现象,如果平均分,那么就会有剩余,而剩余的数我们就称为余数。”正是如此通过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操作的兴趣,并自发通过动手操作,探究13、14、16……个橘子如果平均分给6个同学的结果。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探索和创造的热情,而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越接近生活,认知的优化就越是顺利。因此,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一定要注重以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抓手,既要做探究引导,又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将他们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二、引导自主探究,深化操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完全依靠老师,很多时候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知识。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平台和工具,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指导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实践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世界的美妙。
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上课时,让学生依据书上图形剪出以下图形,包括:六边形、圆、花瓶、脸谱以及正方形,将它们进行对折,并找到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将其中的一边进行涂色,表示这就是图形的■,随后再让学生对折一次,这时候图形变成了四份,让学生给四面图形全部涂上不一样的颜色,再问学生,涂色部分为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整个过程,教师共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操作活动,如果仅仅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那么,学生就无法亲自体验,也无法进行自主探究,也不能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逻辑,使抽象的事物经过操作化为具象的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分数的作用,激活学生的数学积极性,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我探究和操作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体验操作过程,感悟数学概念
除了自主探究、创设情境以外,动手操作也是学生感悟数学的一个过程。通过在操作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效果。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鼓舞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在做中思考,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掌握数学概念,全面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家里的红薯和小刀带到课堂上,在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切红薯,先向下切分成两部分,然后让学生触摸其中一块的切面,再将切面向下,用小刀向下再切一刀,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切面由于相交而形成的边,了解什么是棱。接下来继续让学生选择一块切一刀,让学生了解三条棱相交所形成的点就是顶点。最后将已经切成三个面的红薯再切成一个长方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讲一讲长方体有哪些特征,观察面的数量、形状以及大小,再研究棱的条数、长度以及顶点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据之前的经验将长方体切成正方体,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正方体的特性,最终总结出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异同。教师正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长方体的各项特征,以及它形成的过程,并从中激发探究兴趣,联系到正方体,通过自主研究正方体感悟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联系,获得体验感悟、动手操作的成就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开展总结反思,摘取操作成果
等到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后,教师还需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总结是学生对自己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经历的步骤、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过程,而反思则是学生发现自己在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如何进行修正的一个思考过程。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蛋糕”的游戏操作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将同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4、6、8……份,并从中取出1、2、3、4……份。于是,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如此一来每人能得到一半的蛋糕。结束游戏后,教师要趁机引导学生反思刚才的动手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反思。学生从操作过程、操作方法、操作结果等方面架构知识网络,总结出“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同时,学生思考了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分配不均,操作步骤生疏等问题,在以后的动手操作中,要避免这些问题。这样的小结反思,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操作成果,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和有效的操作方法,汲取经验,帮助学生在反思中懂得改进,优化自己的数学操作方法和学习技巧,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教师要让操作活动真正为学生服务,发展数学思维,建立数学体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与数学味的课堂,获得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