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必桂
摘 要:建构“享学课堂”,是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教师,要坚守学生立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课堂的精彩生成。精神享受、生命享受,是建构“享学课堂”的原点和归宿。
关键词:小学数学;享学课堂;核心素养
所谓“享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快乐的状态”。建构“享学课堂”,是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过去,教师往往关注学生是否习得数学知识、技能,而很少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教师教学的高耗低效。真正的数学课堂,应当引导学生在建构新知的过程中享受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受、体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通过过程的享受,学生才能触摸到数学学科的本质内核。
■一、建构“享学课堂”,要坚守学生立场
“享学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要坚守学生的立场,研究学生的具体学情,充分释放学生自我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在玩中创。过去,教师也研究学生的学情,但通常研究的都是某一学段、某一年级的学生的学情,研究的都是“群体学生”“抽象学生”。建构“享学课堂”,要求教师研究“个体学生”“具体学生”。只有研究具体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学才富有针对性、实效性。
《冰激凌盒有多大》单元中的《圆柱侧面积》,许多教师漠视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过度地指导学生。学生不断地跟进教师,机械操作,亦步亦趋。尽管最终学生也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公式,但却鲜有学习的享受。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有着不同的学习状态。由于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也曾将一张长方形纸折成圆柱的侧面。但由于时间久远,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经验还是鲜活的。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通过组内研讨、交流,形成探究方案。比如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比如将一张长方形纸卷起来,等等。如此,部分学生会敞亮自己的学习经验,部分学生则会主动唤醒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样,学生在操作中就会体验到成功,获得一种成就感,产生一种获得感,就能感受、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过程就会成为学生的享受过程。
建构“享学课堂”,要坚守学生的立场。充分发挥、发掘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迁移,从而不断地生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数学素养。作为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倾听学生的话语,把脉学生的具体学情,引导学生自发地探究、自由地创造。
■二、建构“享学课堂”,要提升实践能力
建构“享学课堂”,绝不能让教学止步于传统的纸笔数学,而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学习实践。在数学实践中,学生能够超越自我的数学知识,生成自己的数学智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大脑,更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耳朵,等等。要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本质力量全面解放与舒展的过程。
比如教学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许多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简单地看、摸,然后就得出长方体的面的特征、棱的特征。如此,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笔者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对于学生长方体面的特征、棱的特征的汇报,笔者都追问为什么,以便激发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比如有学生认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等等。对于这些合理性的结论,笔者展开科学性的追问:为什么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如此,学生就会展开验证。有的小组的学生用直尺分别进行测量;有的小组的学生将长方体模型的两个面用纸模剪下来进行比对;还有的小组的学生根据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运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进行推理,等等。这里,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在具身探究、验证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实践力。
享学课堂,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创造着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使得“享学课堂”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意义和价值。建构“享学课堂”,教师要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泵”和创造性学习的“源”。要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自我已有知识经验、能力进行创新、建构,从而既锻炼学生的心智,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构“享学课堂”,要注重课堂生成
建构“享学课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预设,更要跟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学生的数学学习之所以充满着无限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课堂生成。过去,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预设,甚至预设过度,导致课堂在教师的预设框架内运行。构建“享学课堂”,要求教师要粗线条设计,以便让课堂生成预留时空。什么是“享学课堂”?笔者认为,“享学课堂”就是拥有多项生成的课堂。
比如教学五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学生已经拥有了通分的经验、化分数为小数的经验、画图的经验等,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针对例题“2/5+1/2=”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最为简单且最为原始的问题:分母不同怎么办?这样的“大问题”,一方面能催生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的数学实践;另一方面,“大问题”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腾出空间,激活了学生的精彩生成。有小组的学生认为,可以画图来进行探索,于是他们画出了线段图、扇形图等;有小组的学生认为,可以将分数先化成小数,再将小数化成分数等;有小组的学生认为,可以将不同分母的分数运用通分法转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然后根据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等等。在学生多样化解决方法、策略的基础之上,笔者变换例题,出示了“1/3+1/7=”,从而促使学生从多样化算法优化成通分法,切实让学生感受到“通分法”作为一种通则通法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方法是多样的,内心的感受、体验等是丰富的、愉悦的。从“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更彰显了学生的数学精神。多元的视角、不同的表征,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探究经验,让学生的思维走出了封闭与狭隘,又让学生通过反思、审视获得一种理性。
建构“享受课堂”,要着眼、着力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要让学生獲得数学知识、技能,更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点亮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获得经验。要以多元的视角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表达,从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这种学习中的生命享受,正是建构“享学课堂”的原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