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表征: 赋予学生数学学习自然生长的力量

2019-08-03 03:11李连仓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多元表征小学数学

李连仓

摘  要:表征可以分为外在表征和内在表征。认知心理学认为,表征在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表征。通过多元表征,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表征;自然生长

“表征”就是“代表”“表示”和“象征”等意思,就是用某种形式将实物的特征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表征可以分为外在表征(如文字、图形、具体物、情境等)和内在心理表征。认知心理学认为,表征在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认为,“数学地看待世界、解决问题”可被看成数学素养的显性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表征,帮助学生学会思维,让学生逐步学会想得全面、清晰、深刻、合理等,能赋予学生数学学习自然生长的力量。

■一、多元表征,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学生的数学学习,首先就是知识的建构。“多元表征”无疑会成为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脚手架,成为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路径。常见的数学知识表征,一般可分为动作表征、表象表征与符号表征等。借助于外在的实物、模型、图像、符号等,促进学生的内在心理编码。比如语言表达可以催生学生的言语码,图形、图像等的数形结合教学可以生成学生的心像码,而对数学知识的关联性教学,可以生成学生的心理整合码等。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表征来建构知识。比如对于理解长方形周长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具有齐性特质的小棒,引导学生摆出一个长方形。在摆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形成长方形周长的表象,认识到周长的本质。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长方形,让学生能直观感知、直观感受、体验长方形的周长。在引导学生建构长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抽象,从“长+宽+长+宽”再到“两个长+两个宽”,再到“长与宽的和的2倍”。在动作表征、图像表征、文字表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符号进行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表征思维。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表征之间进行转换。如此,学生就能感受、体验到数学符号表征的简洁性、优越性。

知识建构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根基,多元表征,能优化知识建构的学习样态,让学生从多个视角、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多元表征,一方面能彰显数学知识的内涵,赋予数学知识意义;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体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多元表征,促进学生的技能完善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学习”,更是“技能学习”。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技能是多样的,既包括画图、操作等外显的操作技能,也包括方法、策略等内隐的思考技能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投入数学学习之中。在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比如教学《因数和倍数》这部分内容,过去,许多教师往往从乘法算式以及除法算式开始,引导学生建立“因数”“倍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体验不充分、不到位。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笔者认为应当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提炼、概括因数、倍数的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用小正方形搭建长方形,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在摆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用同样的12个小正方形还可以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那么,12个小正方形一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呢?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从而不仅能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而且能逐步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如此,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数学技能的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仅成为一种认知的过程,更是一种生命实践的活动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有学生擅长画图,有学生擅长操作,还有学生擅长直观想象。不同的学生,其认知风格是不同的,其所表现出的技能水平、技能操作倾向等也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操作,引领学生的操作,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多元生长。

■三、多元表征: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

学生的数学学习,归根结底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的思维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任何表征都能表达部分但不是全部信息,都能凸显其中一部分信息而隐藏另一部分信息。因而单一的表征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的,而多元表征则能反映事物的整体性面貌。多元表征,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一方面,多元表征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丰富,另一方面,多元表征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有教师认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因而对分数的概念学习是零起点,其实不然。尽管分数是一个抽象的、复杂的概念,但学生还是有着丰富的前概念背景的。有学生是听到爸爸妈妈说的,如“半个”“一半”;有学生是阅读的数学课外书上的……尽管学生只是模模糊糊地有一些认知,但这些认知却是学生分数学习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所生成的分数概念不太科学,有的甚至存在着错误。作为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前概念中有意义的部分,促进学生的认知。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对分数进行表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二分之一”,结果学生的表征多种多样,如有学生将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等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在学生表征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学生在消除形状、位置、大小等非本质属性后,抽象出了“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等关于分数的本质属性。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什么样的图形、形体等,只要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所表示的分数就是相同的。在比较、抽象、概括各种表征之后,学生抓住了分数的意义的本质,逐步建构起分数的模型。

理性的数学化、形式化的思考,是建立在感性操作、观察等外在表征层面上的。在数学教学中,多元表征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内省、自悟,从而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力自然生成,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通过多元表征,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多元表征小学数学
基于多元表征 促进全面理解
浅谈大班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培养
在多元表征中深化概念理解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多元表征引领动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