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研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是各个学科的基础也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之一,学好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要想学好初中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学习策略 习惯
对语文的学习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语文成绩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飞跃。但由于各方对学生成绩的追求而产生的压力以及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忽视,任课教师往往会选择让学生反复做题、反复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语文素养,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习惯很难养成。要想让学生拥有较好的语文素养和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要注意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学习习惯
现在,许多初中生因为较重的课业负担,没有写日记的学习习惯。很多初中的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写日记这一习惯并不重视,对学生缺乏引导,使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写日记。写日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身边的任何人和发生的事,记录自己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因为初中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保持写日记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训练习惯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成长以及性格特点的形成。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主动思考,健康成长,使学生主动的关注他人、关注他人的生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上的时间,让学生写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日记进行当堂检查,但尽量不要批阅,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一些学生偷懒不写,同时也是为了不窥探学生的隐私。教师还要帮助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写日记还可以调节情绪,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表达习惯以及表达特点。经常写日记可以让学生在日记的文字中建立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找到写日记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这一学习习惯。对于上课课前不预习的同学,在上课时就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只是一个单纯的听众。如果不做好预习,在上课时这些同学只能单纯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对于课堂的知识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不能融入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学习效率自然就提不上来。任课教师要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适当的预习作业,并在上课前进行检查。
例如,教师可以将下一节要讲的课文作为课下作业布置给学生,作业内容可以包括精彩的语段、生字词等等。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产生的疑难,要尽可能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如果还是不行,可以先记下来在上课时重点听讲,如果没有听懂的话可以在课下与教师讨论学习。经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有侧重点和针对性的听讲,不仅可以对自己已经懂的部分进行复习巩固,還可以对不懂的部分进行重点听讲和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新开课程时一定要提醒学生进行复习,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和阅读习惯
对语文的学习基本上就是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拓展知识面,养成较好的语文素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和课本中,任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的主体内容,学生的知识获得大都也通过阅读。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广泛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寓言、童话、中外名著以及诗歌散文等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课上的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也可以举办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学生的利用课余时间。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感受文章的内容以及情感。在教学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积累,从而运用到自身的写作素材当中。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提高感悟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记忆,在背诵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高尚情操。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内容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做到对语文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寻找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总之,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语文的学习异常重要,学生只有有了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习更加轻松高效。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此外任课教师也要监督、耐心指导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