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育科研管理创新机制构建摭谈

2019-08-01 04:40周辉亮
中学理科园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育科研创新机制县域

周辉亮

摘   要:探索构建县域基础教育科研管理新模式、新机制,有效提升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县域教育科研管理实效,促进县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立足德化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视角,摭谈德化县域教育科研管理近年来建构的一些管理模式和机制。

关键词:县域;教育科研;管理;创新机制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而中小学教育科研水平和成效的优劣,则取决于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科研管理虽然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校五个层级管理网络,但普遍存在管理力量不足、管理方式单一、过程性监控薄弱等现象,特别是在县域的层面上,这种现象尤为凸显,致使不少学校重课题数量和课题级别,轻研究过程和课题成效,存在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式研究和没有实质性研究成果“公鸡”式研究,教育科研应景式、泡沫式现象比较严重。本文立足德化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视角,结合本课题探索实践,摭谈德化县域教育科研管理近年来建构的一些管理模式和机制。

1  构建“专业研究与行政助推”双翼齐飞管理模式

1.1  设立专职管理机构

大多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尚未设立县级教育科研专职管理机构,课题的管理,有的依托教育局中教股或初教股管理,有的依托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或小学教研室管理,甚至有的是由办公室或其他部门管理,这样,没有专职的管理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指导服务水平,影响了县域教育科研的实效。因此,在县级层面设立专职的管理机构(可与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合署办公),履行全县基础教育科学规划编制、课题申报、立项评审、检查指导、结题验收、总结表彰、成果推广等工作职能,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指导服务水平,增强科研实效。

1.2  行政助推教育科研

立足县域教育全局,借助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行政力量,把教育科研列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评定(考核)及职称评聘、教育督导评估、评优表彰的重要指标,促使教师在这样的机制导向下,需要参加教育科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激励和调动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2  构建“规范管理与指导服务”齐头并进管理机制

2.1  规范管理机制

2.1.1  课题整体统筹规划制

一是制定管理办法。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县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县域教育科研的组织、选题、申报、管理要求、成果鉴定及经费开支等事项,使课题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根据省市教育科学发展规划和课题指南,结合本地特点编制全县教育科学发展规划及课题指南,加强整体规划和指导管理。三是制定教育科研年度工作计划,并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任务分解,在年初召开全县教育科研工作会,专题部署,贯彻落实。

2.1.2  课题规范评审评定制

一是课题立项采用“活页论证”异地匿名评审制。课题立项申报时,课题组提交电子版“设计论证”文档(不得出现课题研究人员姓名、单位等信息),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异地专家据此“论证活页”进行匿名评审,择优立项,确保评审及立项的公平、公正。二是采用重点课题中期检查答辩制。中期检查时,申报重点课题的课题组必须参加“现场答辩”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并接受专家现场提问,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根据专家意见择优确定重点课题。三是课题结题采用委托评审验收制。课题结题验收,委托异地专家或随机抽调专家库评委评审量化,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

2.1.3  课题工作学期汇报制

以文件形式下发《课题研究工作学期报告制度》文件,规定各基层学校应严格监管本校的在研课题,认真落实各级各类课题过程性管理,并在每学期期末汇总上报。这样,县域课题管理部门能较全面地掌握基层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便于跟踪、督促和针对性指导,夯紧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压实各课题组课题研究过程。

2.1.4  课题活动信息审核制

为杜绝“泡沫科研”“材料科研”等虚假研究现象,要求课题组开展的相关研讨活动,均须撰写信息报道并上传至相关网站、微信交流群或指定平台,作为课题结题验收的必备材料之一,以此引导课题研究的真实开展、扎实开展。

2.1.5  课题成果科学评价制

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采取“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并重”“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并重”的多元评价标准,不仅看课题论文发表、结题材料撰写、师生获奖情况,而且注重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审视,向扎实的研究过程要成效。

2.2  指导服务机制

2.2.1  課题“三会”培训机制

一是每批市县课题立项后,召开课题负责人培训会,对课题的开题论证、组织实施、活动开展、反思总结、成果提炼、研究报告撰写等进行具体培训指导。二是中期检查结束后,及时召开反馈会,通报中期检查情况,反馈存在问题,对后期课题研究相关策略进行针对性培训。三是课题结题验收后,召开总结表彰会,交流工作经验,通报存在问题,展示课题成果。这样,通过多轮培训,有效提升了课题研究人员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取得良好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2.2  课题活动跟踪指导机制

对于各级获准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求报告开题论证会召开时间,严格按规定组织开题。除课题组聘请省市专家进行指导外,一般情况下,县教育科研管理处均到场指导。各课题组开展的一些过程性活动,如中期报告会、课题研讨会、成果公报会等,尽量安排专人参加,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服务。

2.2.3  教科室主任培训机制

教科室主任是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的最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因此,建立教科室主任定期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培养科研骨干力量,提升教科室主任的教育科研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指导能力至关重要,只有教科室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提升本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和研究成效。

2.2.4  科研基地校引领机制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引导基地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并搭建平台,加强对基地校教育科研的重点扶持和指导,培育一批规范开展、扎实研究、富有成效的课题和打造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富于创新的研究团队,以点带面,推动教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2.2.5  科研“开放日”研训机制

适时举办科研“开放日”活动,通过主旨报告、微论坛、经验交流、成果展示、课题研究公开课等多环节、多层面、多角度的汇报与展示,并通过专题讲座、专家点评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有效促进教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3  构建“总结激励与推广应用” 并驾齐驱管理机制

3.1  总结激励机制

3.1.1  总结反思机制

每批次课题结题验收后,召開“结题总结表彰会”,全面总结反馈本批次课题取得亮点成效,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需加强和改进的方向。

3.1.2  表彰激励机制

一是根据《德化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对获评重点课题和结题取得“优秀”等次的课题给予奖励;二是制定实施《德化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每两年评选一次教育科研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予以奖励;三是每三年评选一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个人,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教育科研工作,发挥激励导向作用,调动教师、学校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推广应用机制

3.2.1  优秀成果专项推广机制

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市县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县域内专项推广实施。例如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德化县陶瓷艺术特色教育研究》成果——德化陶瓷乡土教育读本《陶瓷》,进一步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推广使用。在后续的实践应用、深化研究中,其研究成果《陶瓷传统艺术特色产业与中小学教育融合研究》获2018年福建省教学成果二奖获。

3.2.2  “五年规划”成果推广机制

每个五年规划结束,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全县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会,对五年来的优秀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分享,促进优秀课题成果在全县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总之,经过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我们在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模式和机制上进行了创新尝试,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式研究和没有实质性研究成果“公鸡”式研究,较好地提升了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县域教育科研管理实效,有效促进了县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猜你喜欢
教育科研创新机制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