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丽丽
【摘 要】高校辅导员员承担着学生心理辅导、奖助学金评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我国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原因主要有学校领导层面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和个人职业期待过高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职业期待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179-01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高校的主要的精力大多放在教学科研上面,对教学和科研岗位的教师非常重视,而对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不够重视。因此在工资绩效、职称评定和外出培训等方面对辅导员都存在一定的偏见。再加上普通教师们也认为辅导员工作仅仅是管管学生,查查寝室,仅把辅导员当成大学生的保姆看待,对辅导员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从学校领导层面到普通教师普遍都认为辅导员角色不重要,这无形中将辅导员们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弱化,导致了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
(二)职业期待与现实工作的矛盾
高校辅导员队伍多是刚毕业或毕业后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刚参加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学生思想上的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是很难用指标来衡定的,辅导员在每年的年终考核是很难与教学岗位、科研岗位教师进行竞争的,这样就也很难得到学校领导层面的重视和表彰。当感觉到在学校里处于一种无关紧要的地位,就会产生一种角色边缘的感受,专业教师地位的优越感,辅导员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引发了他们对自身职业价值的怀疑[1]。再加上高校一般不允许辅导员担任上课任务,这在职称评定上的途径变窄,其实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太多,也没有过多的精力从事学术论文和科研学习,最终的结果是工作多年后的辅导员依然是工资收入少,职称职务低,发展空间小的现状。
(三)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寝室内务管理、心理健康、奖助学金评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且一般一个辅导员要带500名左右的学生,在面对如此繁琐的工作、如此多的学生情况下,辅导员们普遍感到身心疲惫,勉强应对这些日常性的工作。同时,现在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所获得的信息来自多方面,所形成的人生观也是更加多样化,大学生也更喜欢追求标新立异,反叛思想更强,这对本来勉强应付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们来说更是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一)学校领导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学校要从上层建设层面制定好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从管理制度上让辅导员有上升的空间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的保障。随着大学生更加脆弱的心理素质,学样要将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上升到全校重要的战略层面,将辅导员工作作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辅导员也要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当中去。当个人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相融合的时候辅导员的人生价值也就得到了最大化地实现。
(二)注重辅导员心理压力,提升抗压能力
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重和事情繁琐是不可改变和避免的,有效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前提下还要重视组织高校思政辅导员参加心理知识的培训,通过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可以将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负面能量消除,通过心理调适可以改变个体面对问题的应对态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手段,提高个体在工作中表达见解和主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因逃避问题而产生的工作倦怠[2],重建辅导员职业自信,重新拾起辅导员职业乐趣。
(三)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激发工作动力
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高校辅导员,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和培养都是一个漫长且不显著的过程,在制定评价机制的时候要减少一些功利性的评价内容,重点从辅导员工作的态度、热情敬業和获得省市等居次的与辅导员相关的技能大赛方面考虑,同时要将评价机制的考核结果与岗位晋升、绩效工资发放和职务职称等联系在一起。
(四)规范辅导员准入制度
目前本科院校招聘辅导员最低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高职院校一般为本科学历即可,在学历方面辅导员的准入门槛是规范且已成制度化,但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对辅导员的招聘仅是设立了学历要求对专业基本上没有限制,这也导致部分辅导员在学生时候没有学习过任何的高等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没有掌握相关知识,而后进入辅导员队伍,相比较是很难直接入手辅导员工作的,所以在招聘规定中应该侧重于思政专业、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习专业人才,把真正了解这个职业并且希望将辅导员作为终身职业的优秀人才选拔进辅导员队伍中来[3]。通过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入职后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后注重定期培训,并对辅导员进行定级认证制度,将工作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升级为专家。最后还要完善辅导员职业在职考试制度、培训制度。
参考文献:
[1]童玉玲 .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透视 : 成因及干预措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06):4.
[2]胡建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标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3]赵睿 . 职业生涯管理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J]. 思想理论教育,2007(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