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莎士比亚看英国文艺复兴特点

2019-08-01 01:12张文妮
戏剧之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文艺复兴剧作莎士比亚

张文妮

【摘 要】文艺复兴时期指的是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表面上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是宣传人文主义的思想,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大的思想运动,传播了自由平等理性等观念,涉及到了哲学、艺术、文学、宗教、政治等各个方面,英国由于其特殊性,其文艺复兴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戏剧也正是英国文学和艺术复兴的中心,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其创作充满着属于英国人文复兴特点,同时在其排演剧目的剧场舞台也与文艺复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从莎士比亚的艺术创作中看出英国文艺复兴的特点。

【关键词】莎士比亚;文艺复兴;英国;剧作;舞台形式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15-03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人文主义者,也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作品充满着人文主义情怀,跟社会联系紧密,语言运用生动,而莎士比亚本人也参与戏剧的排演,其演出场所和舞台设计都充满了英国文艺复兴的特点,1985年到1592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生活,不仅担任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

莎士比亚随着英国时代的变化,其创作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伊丽莎白统治的1590年到1600年间。第二个时期是在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1601年到1607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其作品主要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第三个时期是1608年到1612年,这段时间英国进入詹姆士一世统治阶段,这一时期他主要创作传奇浪漫剧,因此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伟大的艺术作品,更是近代英国社会整体变化的历史谱系。而文艺复兴作为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思想运动,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性的代表人物,更是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英国文艺复兴的特点,因此,本文将要具体论述英国文艺复兴的特点,并通过莎士比亚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体分析其与文艺复兴的联系。

一、英国文艺复兴的特点

英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一个岛国,基本与整个欧洲大陆是一个相对隔离的状态,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最晚开始文艺复兴运动,但英国文艺复兴的力度丝毫不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首先,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英国为沿海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商品经济发达,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因此英国文艺复兴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充满着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第二,也是由于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在中世纪英国与其他西欧国家相差甚远,其他西欧国家因为长期处在教会的统治之下,深受黑暗的教会统治,人民与教会的矛盾是当时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矛盾,而当时西欧的宗教传入英国时,被当地的本土宗教排斥和压制,因此西欧地区的教会并没有占据英国的领地,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直是封建农奴制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涉及教会的部分相较于其他西欧国家比较少。英国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开展了圈地运动,进一步加快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很快变成资本主义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矛盾,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第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本身自带自由、平等的属性,而商品经济又十分活跃和开放,需要贸易沟通和往来。

以上所述的特点统统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展现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演绎之中,其中最典型的作品有《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二、英国剧场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剧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公共或露天剧场。莎士比亚的戏剧都是在这样的剧场中演出的。1956年到1624年,伦敦市至少建了9所露天剧院,因为城市的禁令,这些剧场都建立在城市的边界,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可以来观看演出。可以看出,此时人文主义在英国已经十分盛行了,大家都本着人文主义精神,提倡人人平等,因此才有了不分阶层都可以观看的戏剧演出。

9所露天剧院中最著名的要属莎士比亚所演出的“环球剧场”,该剧院为升起的舞台,主舞台是向前深入开放的庭院,而不是传统的台口式舞台,舞台中心是表演区,能在短时间之内变为多个不同的地点,如宫殿的房间、卧室、街道、战场等。当一群人离开舞台另一群人进入的时候,通常标志着场景的变化,有时会有人宣布他们在哪里。其他时候,演员在行动中交代地点,舞台的地板是活动的,升起的主舞台后是景屋,即化妆室,观众们在庭院的三面观看演出,围绕庭院的是三层封闭的楼座,舞台后部有提供入场退场的门,还有两层可以演出阳台场面的戏,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舞台特色就是表现阳台场景的上层表演区。最经典的“阳台”戏莫过于莎士比亚的经典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第二场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爱上了彼此,在阳台上诉说心意,舞台黑暗,背后月光闪闪,两个年轻人身上散发着爱的光芒,体现了极强的个人特色与浪漫主义气氛,在那时两个主人公就是舞台的主体,而我们歌颂的重点不是家境、背景,而是令人称羡的爱情,非常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都在强调回归人的本体,尊重人的欲望,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就是两个人对于爱情欲望的狂热追求,冲破家族时代爆发出来,勇敢冲破固有的体制,因此这也是文艺复兴的一大特点。

回归到舞台本身,上层和下层舞台表演的结合在当时社会是一大创举,也属于当时欧洲的先锋势力,开放的庭院式剧场构造,体现出一種开阔、开放自由的风格,这正是文艺复兴时期崇尚人文主义的重要内容,人人都追求自由平等,与古罗马时期半圆封闭式的剧场相比起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场设置更为开阔,不限制阶级等级,都可以成为戏剧的观众,不仅扩大的戏剧的受众和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体现当时社会人文主义盛行。

莎士比亚在此阶段创作的戏剧场面宏大,视觉冲击力强,关于宫廷的剧本更是比比皆是,像《哈姆雷特》《李尔王》等。有趣的是,同样作为戏剧高峰的中国元代,在当时的戏剧演出舞台也属于露天开放式的,而对于中国历史时期,元代也的确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状态,因此可以看出社会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着文艺作品以及其呈现形式的方式的不同。两者的舞台基本类似,露天、木制、圆形、 高出地面、三面看台。但是因为两国文化的差异,事实上在元代,戏剧演出中舞台搭建和布景都相对比较简陋,元朝的舞台基本也没有什么布置,如同今天的京剧舞台。地点在农村和城镇的庙台,在城市有固定场所——勾栏。元杂剧家杜仁杰的《庄家不识构阑》对元代勾栏进行了描述,乡巴佬进城逛剧院,说“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莎士比亚在环球剧场上演了著名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在这部剧演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当时英国文艺复兴的特色,据历史记载:“1600年伦敦某个下午早些时候,人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泰晤士河北岸,等待船把他们渡到南岸,大家纷纷赶去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是在有足够稳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支持之下才会有较为繁盛的文化环境,群众才会有较强的文化意识,由观众对于莎士比亚戏剧的关注和喜爱也可以看出当时英国戏剧的繁盛,就好像意大利的绘画与雕塑一般,人们对于戏剧充满着狂热的热情,事实上是人们对于享受和娱乐的追求,这种与禁欲主义相对的观点恰恰是当时文艺复兴所提倡和宣扬的,可见在当时英国社会,不仅是一些先锋人士有了人文主义的观念,就是英国社会中的普通群体对于这段时间的思想运动也尤为深刻。

“两点整,演出开始了。舞台上出现了城堡的矮墙,两个哨兵在城墙上巡视。接着哈姆雷特出场,讨论关于鬼魂的事,鬼魂出现后消失。此时舞台换景,场景转为城堡内部,演出中充满了变化和转换。”

由于当时露天舞台灵活性的设置,因此,才能够实现这些丰富的场景转换,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由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社会开化程度十分开放,形成了如此有特点的特殊历史产物。

三、莎士比亚剧作中人文主义特点

因为时代的影响,莎士比亚在剧作上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同时有着很强的近代化气息,非常符合当时英国社会文艺复兴的特点。莎士比亚的四大戏剧之一的《威尼斯商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威尼斯商人》讲述了一个犹太人跟一个欠债的人之间的故事,犹太人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签了欠条,执意要法庭判处安东尼奥割一磅肉给他,无论周围人如何劝说,夏洛克都坚持己见,后来这件事被机智的女法官用计谋解决了。很多人在解读这部作品时都认为,这部剧是对犹太人的丑化,是对人性丑恶的抨击,但事实上,莎士比亚的这部作品充满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气息,同时也包含着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提倡人人平等。莎士比亚以一种十分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社会中种族歧视的不满,借用夏洛克的台词发出对于世界的控诉。

夏洛克:拿来钓鱼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这一口气.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

这段台词是由剧中“冷血的”夏洛克口中所控诉出的,可以从这段台词中看出,当时英国社会中的确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大家对于犹太人或者黑人的歧视都十分严重,这与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相悖,这也是文艺复兴想要追求的一种真正的精神境界。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部剧中充满着英国文艺复兴的特点,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精神,正是因为资本主义在英国迅速发展,英国海上贸易也十分发达,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社会存在着这么一大批商人,尤其是贸易方面的商人群体,莎士比亚在选材上就直接反映出英国社会当时的社会特点,也形象反映出英国文艺复兴与其他地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的繁盛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样,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也能够反映出一些资本主义思潮,因为文艺复兴对于人的地位大大提升,其实在最后,法官的判决是站在人情的角度上耍了“小聪明”,并不是真正依据法律办事,这样的小细节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的权利过大之后会凌驾于法律之上,因此故事的结尾事实上非常值得人们思考,这样利用法律漏洞的行为完全站在“人”的角度,这样的情况是否真正符合社会公平。同时资本主义往往跟金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唯利至上的观念是值得社会大众关心和深思的,这样的作品深刻体现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独特的一面。

再看莎士比亚的另一部名剧《哈姆雷特》,这部巨作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在其个人创作期的第二阶段,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此时英国政治陷入了混乱之中,这样的时代状况也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但不变的是对于文艺复兴精神的贯穿和对于社会的关注,英国文艺复兴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阶级矛盾,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这也体现在伊丽莎白女王死后的一段时间,政局混乱,人民陷入苦海之中。这时,这部旷世悲剧讲述了关于生存和死亡的内涵,生存的是对于人人自由平等的追求,对于人文主义的追求,对于新时期的追求,而腐朽的封建专制必会随着时代的流失而死亡消逝。

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软弱性的人,他總是踌躇和忧郁,有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踌躇和犹豫使得他错失了太多机会,而哈姆雷特精神很像当时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而他的软弱也代表着资产阶级身上的一些特定的软弱性,这种软弱性尤其在英国社会得以体现,英国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之下,导致英国国民对于国王和君主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这样的依赖性使得君主在英国长期存在,在光荣革命后,英国本该彻底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但因其软弱性,出现多次政局混乱的状况,这也是英国文艺复兴独有的特点。

《哈姆雷特》是一部抗争封建势力的剧作,最后所有人都死亡了,正如哈姆雷特在剧中思考的一样“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死亡的只是个体,但是传承下去的抗争精神深深刻印在人们心中,这也是文学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它可以永恒留存在人们心中。

四、结语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其剧作与文艺复兴的精神息息相关,同时莎士比亚的创作受时代影响深刻,因此其作品中蕴含着英国文艺复兴独有的特点,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英国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其文艺复兴开始较欧洲大陆晚,但是成为了文艺复兴的重要阵地,在远离宗教的黑暗之下,与封建体制相对暧昧的关系使得英国人民对于社会的思潮看法非常与众不同。

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因此此时的艺术作品也都带有英国本土的特色,在文艺复兴的大思潮下,英国进行着一场与众不同的思想运动,结合英国自身的特点,以戏剧为主要形式,以莎士比亚为领军人物,用作品去反映生活、渗透思想,让作品中充满着近代化的气氛、资本主义的气息,以及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强烈矛盾,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可以称为极佳的艺术作品,更是可以窥视历史的史诗巨作。

参考文献:

[1][美]埃德温·威尔森,阿尔文·戈得法布.戏剧的故事[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

[2]张俊芳.论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中的近代观念——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5):115-118.

[3]罗志祥.元朝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舞台管理之比较[J].戏剧文学,2013,(11):124-127.

[4]张翅.浅谈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中的近代观念[J].戏剧文学,2016,(07):144-146.

猜你喜欢
文艺复兴剧作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论动画电影的无绝对反派角色剧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