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芹
摘 要: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80篇日本留学生作文为语料基础进行分析,意在归纳出日本留学生书写汉字的偏误类型,并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以此来提出对日汉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汉字偏误;日本留学生;对日汉语;教学对策
文章编号:978—7- 80736 - 771 -0(2019)03 -106 - 03
1.引言
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热点,汉字作为日语书写文字的一部分,日本学生学习汉字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日本学生书写汉字却频频出错,本文运用偏误分析理论,统计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80篇日本留学生作文,归纳出ABC三大類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的偏误:A类(错字);B类(将汉语汉字写成日语汉字);C类(别字)。论文分为六大部分:引言、中日通用汉字字体的差异、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产生的偏误类型、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产生偏误的原因、对日汉字教学策略、结语。
2.中日通用汉字字体的的差异
据日本最古老的史书《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记载,汉字大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到日本,当时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王派遣阿直歧和王仁到日本教日本的皇子学习汉文汉字。这是有关日本人系统地学习汉文汉字的最早记录。皮绌庚(1996)中日两国现在的通用汉字字体有不少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也很复杂。中日汉字的差异性正是我们对日汉语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2.1异体字整理的差异
①并(饼.並)娘(娘.嬢)果(果.菓)
②托(託)采(採)雕(彫)
③挂(掛)杰(偼)弃(棄)
④冰(氷)泪(淚)决(決)
⑤姊(姊)耻(恥)韵(韻)
⑥强(強)收(收)效(効)
⑦脉(脈)赖(頼)
⑧假(忦)
以上第①类汉字,日本的两个汉字是区别是用的,中国统一为一个字。第②类是中国选用了意义更广的字。第③类是中国采用笔画少的简易字体,其中“弃”在日本没有使用的习惯。第④类汉字中三点水和两点水的偏旁,在没有意义分歧的情况下,中国尽量尽量采用两点水。第⑤类是中国按照形声字的偏旁组合规律,选用了声旁更为接近的字体,而日本除了惯用的“恥”之外,“姊”和“韻”也符合日本汉字的读音规律。第⑥类是中国采用了历史较久的字,而废除了较新的字体,主要是为了与其他汉字统一偏旁等,如“强”。第⑦类是中日双方各自选用了惯用字体。第⑧类是日本字简化,中国异体字中没有这样的字,而且选用了笔画较多的字体。
2.2简化字体的差异
①中日简化汉字字形比较接近的。例如:
厅(庁)、处(処)、压(圧)、团(団)应(応)、艺(芸)
②中日字形差异较大的。例如:
为(爲)、圆( 円)、樱(桜)、价(梜)、气(気)、归(帰)
③中国字简化,日本字不简化。例如:
贝(貝)、长(長)、车(車)、仓(倉)、动(動)、风(風)
④日本字简化,中国字不简化。例如:
惠(惠)、德(德)、突(突)、臭(臭)、器(器)、逸(逸)
2.3印刷字体整理的差异
中国1 965年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比较注重印刷字体与手写体的一致性,这套字体与日本的新字体相比也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例如:角(角)、吴(具)、叫(叫)、每(每)、派(派)、灰(灰)、户(戸)、营(営)、舍(舎)、污(汚)、今(今)、黑(黑)等。
3.日本留学生书写汉字产生的偏误类型
笔者选取了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作文80篇,通过错篇检索,检索出8个作文题目,分别是《一封写给父母的信》、《我的一个假期》、《我的父亲》、《由三个和尚没水喝想到的》、《我对男女分班的看法》、《如何看待“安乐死”》、《吸烟对个人健康和公众利益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作文题目下又抽取1 0篇作文.共计80篇,将其中偏误分为三种类型,具体情况如下: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80篇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偏误分类
注:A类(错字);B类(将汉语汉字写成日语汉字);C类(别字)
通过笔者的分析统计,在这三大类偏误类型中又各有不同表现,在A类偏误中,日本留学生会将“发”写成“发”,将“祸”写成“祸”,将“忽”写成“忽”,将“美”写成“荑”,诸如此类偏误都是笔画多了或者少了。在A类中还有部件方面的偏误,比如:日本留学生会将“遇”写成“隅”,将“趟”写成“遵”,将“勉”写成“娩”。在B类偏误中,日本留学生会将“乡”写成“郷”,将“应”写成“応”,将“耻”写成“恥”,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将汉语汉字写成了日语汉字。但是在B类偏误中还有一种以“々”代替汉字的情况,在日语中“々”表示反复记号,它的读音是读被反复字的读音,但是在汉语中并没有这样的标记。比如:日本留学生会将“常常”、“爸爸”、“妈妈”、“妹妹”、“等等”写成“常々”、“爸々”、“妈々”、“妹々”、“等々”,第二个汉字用汉字代替符号“々”来表示。除此之外,在B类偏误中,笔者还发现了一种特殊情况,日本留学生会用平假名“之”来代替写“之”,并且这种情况所占比例很高。在C类偏误中,日本留学生会将“公司”写成“工司”,将“团园”写成“团圆”,将“羡慕”写成“羡目”,将“必需”写成“必须”,诸如此类现象是别字与正字字音相近或相同的情况。日本留学生在C类偏误中还会将“钉子”写成“针子”,将“他们”写成“佗们”,将“话说如此写成“活说如此”,这些都是别字和正字字形上相近。
4日本留学生书写汉字产生偏误的原因
4.1日语汉字负迁移
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日本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已建立的第一语言整套系统的影响。日本汉字的负迁移现象在日本学生书写汉字中特别明显。B类偏误中包括:汉语汉字写成日语汉字、“々”代替汉字、假名“之”代替汉字“之”。这些都是由于日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在笔者统计的80篇作文中所占78例,日本学生相比欧美学生来说,在学习汉字上有优势,但是由于日语汉字负迁移的影响也会出现很多偏误。
4.2缺乏对造字理据的理解
日本学生习得汉字尽管有优势,但是他们缺乏对造字理据的理解,对于汉字只是习惯写而已。据笔者调企日本留学生所知,日本人从入学开始就学习写汉字的笔画,把汉字当作一个整体来写,并不知道汉字的造字理据。换句话说,日本人虽然借用中国的汉字创造了假名,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汉字的精髓学去,汉字对于日本人来说只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在他们的意识里汉字的作用与假名的作用无异,并没有“形、音、义”的认知。所以日本学生会出现C类偏误,例如把“一篇”写成“一扁”,把“抚养”写成“父养”等。日本学生很难理解汉字的深层含义,如果具体说日本学生学习汉字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没有将汉字看做“神秘的图腾”,在他们的意识里有汉字这样的整体概念。
4.3教师对日本学生习得汉字不够重视
在我们中国人的潜意识里认为,中日两种语言都有汉字,日本学生学起来并不难,没有必要对日本学生进行专门的汉字训练。所以教师对日本学生习得汉字不够重视也是导致日本学生汉字偏误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把汉字习得的研究重心放在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蔡黎雯( 20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日本学生相比欧美学生汉字掌握得更快更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汉字的教学。
5.对日汉字教学策略
李桂玲( 2011)据日本政府20 1 0年1 1月最新修订的常用汉字表,共2 1 36个。在学习过程中,日本学生认为汉语入门快、易学。所以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利用好日本学生习得汉字的优势,对此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①提高教师对日本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关注度。这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要转换的观念,日本学生只是相较于欧美学生会写汉字,只有加强教师对日本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关注度,才能切實认识到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的偏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讲解汉字的造字理据。刘晓朦,高松( 2013)学习者若能理解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联系,必然能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汉字。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以经济原则为本,以实用原则为导向,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帮助日本留学生建立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从对日汉字教学的长远来看,是非常有必要的。
③对比讲解中日汉字。中国有句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话在对日汉字教学中同样值得适用,在讲解汉字时,教师除了有扎实的汉字理论基础,还要知晓中日汉字的差异。比如“写”这个汉字,日语汉字是“写”,教师在讲解时应该告诉学生他们之间的微小的差异,从而避免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预测到的偏误。
6.结语
关于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的偏误分析,前人早就有研究,有的划分的类型更多更绌,但是笔者认为类型的划分只需要有一个大方向的分类,才能给对外汉语教师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且偏误类型的划分也要立足于日语母语者的视点,才能切中要害。对日汉字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日本留学生从汉字的“陷阱”里拉上来,以对日本留学生习得汉字的偏误分析为导向,对各类偏误类型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才能把控好对日汉字教学。
参考文献
[1]丁雪.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学生书写汉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3.
[2]皮细庚.日语概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i版社,2015.
[3]蔡黎雯,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学生书写汉字偏误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13.
[4]刘晓朦,高松.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语言应用研究,2013.
[5]李桂玲.二外日语学习中汉字书写偏误问题的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