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解析
——基于KPWW方法测算

2019-07-31 09:29欧阳嘉原许美菊何均琳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附加值细分

欧阳嘉原,许美菊,何均琳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福建 福州35000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制造业增加值在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后,一直稳居全球第一。但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放缓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24.05万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7%;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26.4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4%,增速明显减缓[1]。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已由行业间分工和行业内分工逐渐转向产品内分工,使得制造业的发展日趋复杂[2]。解析中国制造业总体以及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有利于更好地解释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放缓的原因,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摆脱“低端锁定”。

一、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外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采用传统贸易数据衡量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如胡昭玲等基于传统贸易数据,分析出口价格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3]。(2)基于非重复计算的附加值贸易数据衡量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2001年Hummels、Ishii和Yi提出垂直专业化指标(以下简称“HIY方法”),用于计算一国出口的直接及间接增加值[4]。文东伟等基于HIY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来源进行分析[5];刘维林等采用HIY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6]。2010年Koopman、Powers、Wang和Wei提出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参与地位指数(以下简称“KPWW方法”)[7]。王岚等采用KPWW方法对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测算[8];岑丽君应用KPWW方法分析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表明中国已较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但参与地位仍较低[9];张会清等基于KPWW方法,测算出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水平与发达工业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10]。

以上文献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传统贸易数据无法消除数据重复计算的问题[11]。HIY方法不适用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方转口的发达国家[12],因此本文采用更适合中国制造业的研究方法——KPWW方法。(2)大部分研究的数据仅更新到2009年。本文拟采用201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中。(3)现有研究多注重于中国制造业总体的国际分工地位,较少涉及制造业具体行业的对比分析。而对具体行业的定量测算有利于进一步分析中国制造业不同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位置,进而发现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本文拟采用TiVA数据库数据,基于KPWW方法测算和分析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总体及其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及参与地位,进一步采用附加值贸易的全球价值链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测算来分析中国高附加值的优势行业,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及参与地位的测算

在传统贸易的研究背景下,Hummels等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将一国的出口通过矩阵运算进一步分解为国内附加值和国外附加值,再进一步将国内附加值分解为直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和间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并借此来衡量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水平。学者Koopman等在Hummels等学者的基础上,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两大指标,一个用以衡量一国总行业或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另一个用以衡量一国总行业及其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地位。本文使用的KPWW方法不仅可以反映一国在出口中所获取的真实贸易情况,有效避免传统贸易数据重复计算问题,还能解决大量的转出口和复出口问题,较好地反映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和大量出口高附加值中间品的发达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1.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Koopman等学者构建参与程度指数用以衡量一国总行业或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该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x表示具体的某行业,n表示具体的某国家,Gxn表示n国x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水平,Ixn表示n国x行业间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Fxn表示n国x行业出口的国外附加值,Txn表示n国x行业的总出口。Gxn值越大,表明n国x行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越高。

2.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指数。两个不同的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可能相差无几,但参与地位却会大相径庭。于是,Koopman等学者通过构建另一个指数来衡量一国总行业或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该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2)

其中,Pxn表示n国x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地位,其值越大,表明n国x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越高。

(二)基于附加值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指数测算

传统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RCA)是指某国(地区)的某种行业出口总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和世界总出口额中该行业出口额的比重的比值。一般认为RCA大于1时,表示一国在这一行业上的国际竞争力较强; RCA小于1时,则表示一国在这一行业上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传统的RCA包含了国外附加值,会导致国际竞争力被高估。因此,本文将基于附加值贸易的视角,借鉴王直等的改进方法,只保留国内附加值部分,用以衡量一国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13]。改进后的全球价值链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公式为:

(3)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采用的是OECD和WTO于2016年联合发布的TiVA贸易增加值数据库的数据,含1995年、2000年、2005年以及2008—2011年共7年的数据,且囊括63个国家(地区)。选取数据库公布的制造业出口排名前九位的国家作为主要贸易国家进行对比分析,这9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加拿大。并根据OECD和WTO发布的《国际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代码进行划分,将中国制造业划分为14个细分行业,并按照要素密集度将其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行业,用以细分行业的比较分析。

三、中国制造业总体参与程度及参与地位

(一)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

选取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公布的制造业出口排名前九位的国家,计算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并进行比较,得出1995年、2000年、2005年以及2008—2011年九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如表1所示)。

表1 1995年、2000年、2005年以及2008—2011年九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

数据来源:根据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整理而成

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历经了先增后减再增的过程。与2000年相比,2005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有所增加,这是中国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表现。而由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在2008—2009年连续2年出现下滑。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始终保持在0.7以上。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跃居第1位,达到0.756。美国、日本和德国虽然是制造业出口大国,但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美国,2011年处于九国中的垫底位置。

(二)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但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仅体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参与度,要反映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真实地位还需测算九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指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1995年、2000年、2005年以及2008—2011年九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

数据来源:根据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整理而成

与1995年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数值始终为负值,于2008年达到最高值-0.040。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始终保持正值。这说明中国制造业正在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努力提升参与地位,但与制造业强国仍相距甚远,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真实地位仍旧较低,存在“低端锁定”困境。

四、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参与地位及竞争力

通过对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确实存在“低端锁定”现象。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与参与地位,并结合全球价值链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不同细分行业与总体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根据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中的《国际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代码,将中国制造业划分为14个行业,划分结果如表3所示。

(一)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

根据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中中国制造业的14个细分行业数据,采用KPWW方法最终得到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2011年的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如图1所示。

表3 行业分类对照表

数据来源:根据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中的《国际投入产出表》整理

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各不相同,大部分行业呈先降后升状态,与制造业总体趋势相同。多数凹点出现在2008—2009年,主要是受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图1 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2011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

数据来源:根据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整理而成

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中,行业3和行业4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而其他行业则均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从发展趋势来看,仅有行业5呈不断上升趋势;行业3呈平稳状态,一直保持在0.94以上;其他行业均呈现先降后升状态,其中最明显的是行业2,由1995年的0.673下降到2011年的0.477。且2011年行业1~4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均比1995年要低,说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早期所借助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均在0.8以上,高于中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其中行业8~11基本保持稳定,其他行业呈先降后升状态。这说明中国制造业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内投资所获得的资本要素还在不断发挥着主要作用。在知识密集型行业中,除行业14外,其他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均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并且行业12、13、14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研发投入较少以及高技术人才不足所导致的。

(二)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

通过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指数进行测算,进一步了解中国各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测算结果如图2所示。

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只有行业3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指数一直为正,并且始终高于0.1,在2005年达到最高值0.271,主要是由于中国将进口的低附加值木材通过加工设计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全球价值链附加值;而行业2则始终为负值;其他行业在2008年后逐渐变为正值,但是皆低于0.1。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是由于缺乏高附加值的品牌与设计环节,导致间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较低。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行业9和行业10一直具有较高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指数值在0.2和0.3之间;行业6一直处于负值;行业8和行业11自2005年后变为正值。这可能是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非金属矿物、黑色和有色金属矿物资源,而资源出口所含的国内附加值较高,因此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较高。而在知识密集型行业中,没有处于较高位置的行业,但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行业12在2008年后变为正值,指数值保持在0和0.1之间,行业14一直为负值,但地位有所提升。目前,中国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多处于“组装加工”模式,所能获得的贸易附加值较低。

数据来源:根据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整理而成

(三)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国际竞争力

采用基于附加值贸易修订后的全球价值链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有利于掌握更加真实的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通过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来测算中国总体制造行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2011年制造业总体及其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RCA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整理而成

中国制造业整体呈上升趋势,一直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变化则各有不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除了行业4呈上升趋势外,其他行业总体呈降低趋势,在2011年的附加值RCA指数均小于1995年,说明国际竞争力都在逐渐降低。2011年行业2(3.887)和行业5(2.656)的RCA指数均显著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1.361),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除了行业6和行业10外,其余行业呈上升趋势,说明国际竞争力在逐渐提高。其中,2011年行业8(1.364)、行业9(2.106)和行业11(1.576)的RCA指数均高于制造业整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知识密集型行业中,所有行业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说明国际竞争力在逐渐提高。其中,2011年行业12(1.430)和行业14(2.523)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指数均高于制造业整体。

总的来说,1995年有6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高于制造业总体,其中包含3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和3个资本密集型行业;2011年则有7个行业高于制造业总体,其中包含2个劳动密集型行业、3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和2个知识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呈下降趋势,但行业2和行业5的优势仍明显;资本密集型行业基本呈上升趋势;知识密集型行业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行业14上升幅度最大。

目前,中国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仍具有较大优势,但由上文分析可以发现最具优势的行业2和行业5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参与地位都不高。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大部分附加值可由劳动力优势获得,这些行业的贸易附加值与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行业相比是很小的,无法仅仅依靠劳动密集型行业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部分优势,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参与地位均较高。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生产具有较强的资源导向性,意味着中国越来越多的资源将输出,并将会造成较大程度的环境污染,不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4]。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上升,参与程度不断下降,参与地位有上升趋势,说明中国主要以“组装加工”的方式融入到这些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中,仅获取较低的附加值,但可以通过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创新设计来不断地完成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以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为研究对象,基于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采用KPWW方法测算并比较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总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指数,进一步将要素密集度作为划分依据,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参与地位以及国际竞争力,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参与地位较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参与程度和地位不断提升,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所下降,此后有所上升,各国所处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所改变,说明中国制造业仍可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从而逐步摆脱低端锁定。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仍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差距较大。

2.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参与地位各不相同。就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而言,资本密集型行业最高,其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垫底。就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而言,依然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地位最高,其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后是知识密集型行业。

3.中国制造业总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具优势,但优势逐渐减小,尤其是纺织、皮革及制鞋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优势继续保持;知识密集型行业优势不断增大,尤其是电子通信及光学设备制造业。

(二)建议

结合中国制造业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不断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微笑曲线”的价值链高端攀升。目前,中国制造业仍以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出口模式为主,许多关键性零部件仍依靠进口。虽然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逐年来不断提高,但仍处于较低位置,面临着“低端锁定”的困境。因此,需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促进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1)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的投入,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积极鼓励研发贴近需求的核心技术。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国内附加值,并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2)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品牌创新,从一味模仿转变为创新发展。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实现《中国制造2035》的智能中国。(3)引进和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精尖”制造业人才,重视人力资源,提高制造业人才质量。逐渐摆脱中国制造的“低端锁定”困境,不断缩小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2.打造高新优势行业,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要大力支持优势制造业的发展,打造高新优势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1)保持优势产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虽然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传统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但纺织、皮革及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中国制造业最具优势的行业。除了保持纺织、皮革及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外,还需不断将这些优势行业做精做强,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中。(2)淘汰劣势产能,调节产能过剩。目前的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这些最初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行业已逐渐转变为劣势行业。通过调节产能将资源转向其他优势行业,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3)大力发展高新优势产业,加大向知识密集型等高附加值的电子通信及光学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机械设备业等的投资,不断提高知识密集型行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全球价值链网络中。

3.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增强国际经贸话语权,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推动了国际经贸的发展,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加快知识密集型行业“走出去”和核心技术“引进来”的步伐。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成果。(2)加快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更为开放和优质的贸易环境,从而获得更多的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加快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促进中国制造业又快又好发展。(3)通过中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经贸话语权,尤其是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经贸话语权,进而可以参与制定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提升的国际规则,推动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附加值细分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附加值
附加值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
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薪酬现状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整体低迷难掩细分市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