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中做足文章

2019-07-30 07:54王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狗熊寓意面包

王焰

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现代媒体的冲击、经典故事自身的局限与困境,当前幼儿教师比较多地选用当代幼儿文学作品,经典故事在幼儿园教育中逐渐出现弱化现象。当经典遭遇现代,如何结合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观,深入地挖掘传统幼儿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让老树发新枝吐嫩芽?在组织大班语言《两只笨狗熊》故事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将重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幼儿的学,在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思维、情感,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在细节中做足文章,让老故事焕发新意。

细节一:开放讨论中明了故事寓意

我们不可否认,故事这种生动的感性形式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极好途径,是传达道德训条的最好工具。传统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喜欢把自己在故事中所领会的道德意义预先准备好,努力使幼儿接受这个道理,连拉带扯,反复强调,一直到每个幼儿都能重复出“我们要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等等道理才罢休,可谓用心良苦。《两只笨狗熊》故事除了蕴含着“要动脑筋,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寓意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与他人相处不要太计较,相互谦让是美德”的寓意。如果教师只是在欣赏完故事后问:“为什么两只狗熊最后只吃到一点面包?”幼儿往往只能理解到“要动脑筋,不要轻易相信他人”这个层面,如果老师想把“与他人相处不要太计较,相互谦让是美德”这个寓意抛给幼儿,幼儿只能是被动地囫囵吞枣式地接受。在《两只笨狗熊》活动设计时,我试着关注细节,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幼儿内发地理解与感受故事寓意内涵。

例,师讲述故事。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当故事第一次出现“公平”这个关键词时,老师开始关注细节并做文章,引导幼儿思考:怎么分才能公平?同时结合大班幼儿数学经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当幼儿都成功将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并得意地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法之后,师进而追问:“这可是面包啊,要怎么平均分呢?”孩子们自己也提出质疑:“对啊,面包又不是纸片,又不能对折。”“要怎么分?”孩子们开始思考,有人坚持说:“用对折。”有人说:“拿尺子量,量准确。”有人说:“用掰,再称称重量,少了就再补一点过去。”孩子们使出所有关于平均分、测量等等方面的已有经验。正当他们脑洞大开,觉得自己比两只笨狗熊聪明时,我话锋一转,抛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们和朋友分享一块面包、一块巧克力时,用不用尺子量?用不用称子称?”孩子们哄堂大笑,异口同声地说“不用”。接着,我再追问:“和朋友分享一定要平均分吗?”此时,幼儿分成两派,大部分孩子说:“不用,多一点,少一点没关系,多的让给别人,自己留少的。”少部分孩子坚持:“一定要平均,要公平,不能谁多谁少!”此时的讨论并不是要让幼儿统一观点,达成共识,而是引发幼儿与故事之间的情感共鸣,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继续欣赏故事,狐狸出现了,把面包掰成一块大一块小。此时,再次引发幼儿讨论:“瞧,这两半一样大吗?两只狗熊说了要公平,两块面包要一样大,这可怎么办呢?”此时,幼儿出现几种声音,有的说:“不要紧,大的吃小的,小的吃大的,相互让让。”有的说:“不行,要分公平,多出来再掰点到少的那块。”有的说:“多出来的,就分给狐狸吃,大家一起分享。”有的说:“不公平就都别吃了,扔了!”师再问:“你和你的朋友分享美食时,一块大一块小,你会怎么办?”这时,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大的让给别人。”“让别人先挑选。”“都给别人吃。”“谁都不要吃。”“多的再分一點到少的。”同样,这里老师不做太多的评价,继续欣赏故事到结束,最后再次抛出问题:“故事讲到这儿,你们觉得两只狗熊这时心里会怎么想?你认为它们应该怎么做呢?”此时无须老师过多的语言提示,孩子们因为有了前面的细节关注与讨论铺垫,这儿自然都能明了“与他人相处不要太计较,相互谦让是美德”这样的故事寓意。

由此看出,老师如能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及可能体验到的故事寓意,再找出难点,在细节上做文章,从幼儿主动学的角度出发,就能润物细无声似的呈现故事寓意内涵,并内化到幼儿心灵。

细节二:揣摩表演中展开文学想象

表演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在故事教学中经常被运用到,但如何来表演,表演什么,表演之后幼儿的获得与提升却千差万别。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故事活动的表演更多的是一种就事论事的表演。如“我们一起学学狗熊发呆的表情”“学习狐狸吃面包的样子”,这种表演更多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幼儿听课疲劳症的作用。如以幼儿学为主的表演,应是有思考的表演,是幼儿对故事人物心理与性格的细节揣摩,是对文学的一种想象创造。

例如《两只笨狗熊》中,狐狸左一口右一口吃着面包这段,是故事最滑稽、最可笑、最生动的部分。此时,老师采用插播幼儿表演的方式,引导他们深入感受故事生动的画面。“故事说到这儿是最精彩、最有趣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表演表演吧!谁愿上来表演狐狸吃面包的样子?”请几个幼儿表演之后,老师提问:“狐狸吃面包时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呢?”引发幼儿思考。孩子说:“开心。”“心里笑这两笨狗熊真笨。”“表现出面包真好吃!”等等,师继续追问:“你们觉得此时的狐狸它会表现出面包特别美味?嘲笑两只狗熊真笨的表情吗?”有些小孩子立刻就想道:“狐狸很狡猾,它不敢表现出开心得意的表情,因为如果它太开心了,两只狗熊可能就不会再把面包给它了。”“那么,狐狸左一口右一口吃面包时会是什么表情?心里又会偷偷在想什么呢?请你们把它表演出来。”“两只笨狗熊第一次看到狐狸一口把面包咬下去,是什么表情?”“看到面包又变成一大一小时呢?”“狐狸一次又一次地吃着面包,这两只狗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经过细微处的关注与讨论之后,在幼儿一次次生动地展开文学想象的表演之后,故事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与生动,幼儿对人物的细微变化,对故事理解孕育而生。经典故事中美的语言、美的动态与画面等等文学审美都自然而然地立体呈现在幼儿身边。

细节三:故事留白中发展叙事性讲述经验

《指南》中提到,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故事教学中,老师应关注幼儿语言领域核心经验发展,有意识创造条件发展幼儿的早期口头语言。传统故事教学中,更多的是采用师幼问答形式,一问一答中幼儿可能发展的是谈话经验,对叙事性讲述,幼儿独白语言的关注较少。在经典的故事活动中,老师如何创设条件让幼儿进行叙事性讲述,发展独白语言呢?

在《两只笨狗熊》第三环节中,师采用故事留白的方式,借助观看无声动画片,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给动画配音并讲述故事。“老师这儿有这两只狗熊的动画片,但是这动画片很特殊,是没有声音的,小朋友等一会,边看边给它配音,老师听听谁的故事讲得最生动。”在活动设计时,老师还特别担心孩子们的讲述会不会精彩。结果,孩子们给老师一个大惊喜。参与活动的20名孩子,个个都专注地观看着画面,表情丰富,随着故事情节变化而变化,时而紧张,时而大笑。最精彩的是,不少孩子自己给动画配上“声效对话”。如两只狗熊吵架时,他们会一直用重复的语言“要公平”“要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多,我的不能比你的少”来突出两只狗熊吵得不可开交的场景,且一次次的语气都加重;在狐狸咬面包时,会用“哦,天啊,面包又少了!”“哦,我的午餐啊!”“啊,这是怎么回事?”等等生动的语言来表现两只狗熊傻萌傻萌的样子。而后请个别幼儿上台边看动画边给大家讲故事,则又将这个活动推向高潮。上台讲述的孩子一点都不胆怯,生动而完整地将故事讲述清楚,此时教师只需在幼兒讲完之后适宜地点评,提一点新要求,上来讲述的幼儿就个比个出色。幼儿对故事有了前期的讨论、表演经验,又有生动的动画片为辅,所以能生动有趣地将故事讲述出来。也正因为没有给幼儿呈现既有的故事模型,没有被原有框架束缚,才有了后面的精彩。因此,如果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能有意创设环境给幼儿留白,让他们依自己的理解大胆讲述故事,将是发展叙事性讲述经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说明的是,教师给幼儿观看无声动画片的放映速度应适中,太快,幼儿反应跟不上,太慢,幼儿需要很多的语言进行填补,也不适宜。教师在幼儿讲述时也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水平进行适宜评价,并提出新的要求,长此以往,幼儿叙事性讲述的逻辑性、生动性等等水平都能快速提高。

“讨论”“表演”“留白”都不是故事教学中的新方法,但是如何运用还是有讲究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关注细节,在细节中做足文章,赋予“讨论”“表演”“留白”新的思考、新的举措,老故事也能依然精彩,焕发青春魅力!

【作者单位:厦门市嘉华幼儿园  福建】

猜你喜欢
狗熊寓意面包
美好寓意品芝麻
一只狗熊来报恩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好吃”的面包灯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