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翚
小學科学这门学科,结合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知识,往往涉及复杂的理论科学,是一门综合型学科。这就既定了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既是基础,又是起点。随着教学时代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师要配合时代的教学元素,制定符合当代教学体制的重要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引入实验过程,真正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欲望。本文就从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理念出发,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和课堂活动的组织策略做几点有效性分析。
科学发展是人类的进步,是社会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源泉。作为新时期的科学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们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过程,逐步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价值。不同的学生对于科学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基础层次制定科学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
一、注重科学实验的导入环节,扩展科学学习内容
小学生出于好奇心和探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在这个教学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各种学习元素,对社会和生活、自然和地理等充满强烈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要注重当前的科学教学理念,不断地扩展生物活动和科学实验,鼓励每个孩子加入科学探究活动中,让科学这个学科的教学颇具现代化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新时期的教学制度对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科学化、自由化”。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们教师在引入课本教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良性发展,组织他们进行各种科学文化活动。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便能自主地发挥自身的学习技能和优势,找到科学这门学科的价值,从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为其今后的长远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科学实验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力
科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特别高。为了有效地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科学实验,让他们在实验活动中明白科学的价值和内涵,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中强化科学实验的教学力度,从各个层面上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孩子们年龄较小,但是只要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他们就能在实验中找到科学学习的感觉,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能力的发展。
我们是学生的引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引导,规范他们做实验的动作和先后实验顺序。科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要合理分配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我们需要在实验课前准备丰富多彩的材料,才能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实验工具,为他们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学习天堂,能以自身的科学基础感受到科学内部的精髓。在学生进行可续探究活动时,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带领他们感受图片、视频、文字等深层次的教学元素,真正地发挥当前科学活动教学的教育优势和特点。
三、有效组织科学的探究活动,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技巧
作为新时期的科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向孩子们讲解日常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来保护孩子最初的学习需要,保证他们能自主和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学习。“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不无道理。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科学文化知识,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为他们提供教学实验设备的同时让他们各自去准备所需要的材料,最终找到实验探究的关键突破口,把教学素材和课本知识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学习。
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实验能力不够强,对基础和传统的实验活动了解甚微。这时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学习目标或者学习框架,请学生的家长帮忙协助准备实验材料,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例如,在进行“水的压强大小”这节课的实验时,由于学生只是片面地了解水资源,对水压强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到位。为了解决这种教学现状,我们要在科学课堂活动中适当地加入游戏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欲望,从生活实例中增强自身的科学探索技巧。当学生明确了科学实验的主题,我们就要监督和引导他们自主树立学习的目标,遇到什么事情先动脑筋思考,不能操之过急,反之会带来“功亏一篑”的学习漏洞。水压强本质上是一个很好理解的物理名词,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常用到。我们可以准备少许相同液体的玻璃杯,玻璃杯里的液体可以是橙汁、咖啡、可乐、纯净水等。当实验器材就绪完毕,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们将相同体积的木块、铁块、塑料等做一个完整的分类和整理,以便下一次再继续使用。
总而言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教师不断的导入时代的教学元素,并配合有效的实验教学题材,才能以各种有价值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综合发展和提高。在教学环节,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强化科学实验的教学力度,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组织科学的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身心的教育,真正发挥科学课堂的优势和作用。
【作者单位:高邮城南经济新区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