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动、心动、神动

2019-07-30 06:30王金凤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引导高效课堂

王金凤

摘 要:美术鉴赏的教学方法不一而足,设置丰富情境是其中重要一环,在情境预设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问题的生成与解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至关重要。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创设丰富、开放又贴切的情境会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课堂,让学生“形动、心动、神动”,享受知识的盛宴,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情境;引导;美术鉴赏;高效课堂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转换,每个老师都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让学生“自主学、学进来”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有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形动、心动、神动”,享受知识的盛宴,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然而美术鉴赏课上面对古今中外的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从而达到真正地认识其内涵的目的呢?

笔者以为,情境的创设可以使人尽快排除外界与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教师引导学生的第一步是外在的“形动”,就是在丰富情境中代入自我,通过情感体验感知、了解美术知识的活动,进而是内在的“心动”,激发学生想象力,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探究欲望,实现高效学习,最后落脚在更久远的“神动”。 通过对美术作品甄别、归类、联想、分析和判断的这些“鉴赏”的过程,获得审美的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

一、创设文学情境,引导“形动”而入审美心境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需要创设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这种氛围首先就来自于教师的语言,教师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绘画的意境,为学生营造联想的空间。欣赏作品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美术作品中表现的故事、传说、逸闻趣事等,增强学生感受的氛围。

宋代苏东坡论唐代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先人對于绘画与文学(诗)关系的精妙论述,而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也常常是“画中有诗”。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鉴赏中,主要是理解其独特的艺术传统,特别是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风格和意境都各不相同,不同风格不同的意境给人的视觉感受不一样,尤其是对于那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与古代的山水、风景以及较为抽象的美术作品,仿佛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笔者认为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更容易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鉴赏宋代马远的山水画《寒江独钓》时,引导学生先朗诵柳宗元的《江雪》设定一个特殊的氛围,然后请学生从大面积的留白里说出自己的感受到的东西:“有荒寒的江面,有层层的白霜,有飘零的雪花,似有枯萎的暗黄黝黑的芦苇在摇曳,又似有一阵阵寒风迎面而来……”这时学生的表述有的比较贴切、生动,也有的比较直观化,甚至有些零乱。但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动”,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表述出来了,通过描述参与体验,有了初步的认知。

有了参与体验,学生自然“心动”。在接下来的分析时学生将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融合在一起,就加深了对作品的美感的体验和感悟,很快进入审美的心境。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追问:老翁为什么要在如此清冷的季节,如此人迹罕见之地,独自垂钓于寒江之上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柳宗元当时的处境与心境。原来,柳宗元是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的渔翁,来巧妙地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内心世界。诗中孤寂的背景正是当时严酷现实的折射,渔翁独钓的孤傲恰是诗人自己心境的投影。理解诗歌的寒冷与孤独的荒寒的意境,也就理解了画家命题为“寒江独钓”的意境。此时教师可以结合画面构图,引导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作者是通过大面积留白来传达这种荒寒的意境,进一步认识传统中国画常常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这时,学生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感受提升到自己参与带来的情感体验,有了美感体验就有了 “神动”——精神的享受。

文学的语言情境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们要注意在这里教师的引导,同时要警惕以文艺腔调的评说来代替美术的鉴赏。注意运用美术学科本位的语言,比如构图、空间、色彩、明暗等进一步分析和品鉴。

如在一课中让同学们结合梵高的生平谈谈对《向日葵》作品的感受?第一位同学说“梵高是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第二个同学说“《向日葵》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在梵高眼里向日葵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第三位同学说“梵高认为绘画的重大使命是色彩,色彩不应是静止的,而应该是跳动的,所以梵高大量使用黄蓝对比色来表现动感,用旋转的笔触表现出来并强化它”。这三个看来都不错的表述,前两者表达的是很主观的感受,第三个才是立足于学科特征,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了进一步的鉴赏。

二、创设音画互动的情境,引领学生“心动”而神驰

美丽的图画是凝固的音乐,优美的乐曲是流动的画面。音乐与绘画有着不解之缘。美术作品的构图与音乐作品的曲式、节奏型等结构形式对应;美术作品的线条、造型和音乐作品的旋律进行相对应。而音乐与色彩的对应关系就更加密切,对大师康定斯基而言,几乎每一种色彩都能够在音乐中找到相对应的乐器,他认为:淡蓝色是长笛,深蓝色是大提琴,更深的蓝色是雷鸣般的双管巴斯,最深的蓝色是管风琴。当蓝色和黄色均匀调合成为绿色时,纯粹的绿色是小提琴以平静而偏中的调子来表现的。 朱红听起来就像大喇叭的声音,或雷鸣般的鼓声。紫色是一个被冷化了的红色,所以它是悲哀和痛苦的,在音乐里,它是英国号或木制乐器(如巴松)的深沉调子……当然他在自己的绘画作品里一一对其展现。

正是基于此原因,我们教学过程中也无妨借鉴、结合绘画的特征,灵活进行“音画转换”。笔者个人觉得在时代、地域、情感等方面绘画和音乐就存在这种“通感”。在音美互动的的情境中进行美术作品鉴赏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尤其是在情感表现上绘画与音乐可谓异曲同工。所谓“情动于衷而行于言”,两种艺术的核心追求都是为了表现思想感情。以现代绘画为例,我们能感受到梵高旋转疯长的向日葵里火焰般燃烧的激情。在现代音乐中,我们会充分感受到摇滚乐的激奋、狂野与不安。他们都直露地表现着自己的情感。

请看以下的对照:

野兽派的马蒂斯的娱乐绘画《舞蹈》——比照流行音乐中的单纯娱乐和超强节奏;蒙克表现主义的痛苦挣扎的《呐喊》——犹如摇滚乐的歇斯底里的呼号;梵高《向日葵》的激情与生命表现——恰似摇滚乐的动荡不安的生命悸动;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几何形体的抽象——一如后现代音乐的曹杂错乱;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中的垂死挣扎——好似激情踊跃的《命运交响曲》中的魔鬼在敲门;任伯年的《苏武牧羊》——让人想起苍凉悠远的古埙乐;……

在音乐情境中展开美术作品鉴赏,教师不断进行引导和互动,学生们时而觉得亢奋睁大双眼,时而绝望得像蒙克一样抱头,堵上耳朵,孩子们已经“心动”,而且入“神”。

三、用声情并茂的情境来感染学生,“情动”则奋起

影视等多媒体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艺术作品,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美术课堂。

例如,在赏析古希腊雕塑艺术时,导入部分播放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片段。演员的装束会让学生立即联想到希腊雕塑,这种文化符号的引申和联想,会帮助学生认识希腊人重视和崇尚体育运动、崇尚健美人体的风气,在赏析《掷铁饼者》《休息的拳击者》这些作品时,会理解古希腊人为何要选择裸体的运动员作为表现对象,并非常重视黄金分割比。

欣赏文艺复兴美术时,导入时先让学生观看了《The Da 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片段:对名画《最后的晚餐》奇特的分析。欣赏古代雕塑秦兵马俑时,为了使学生了解秦俑雕塑的磅礴气势,笔者选了电影《神话》中的秦俑片段。这都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迫切了解艺术家或者作品的愿望,整个课堂教学变得非常流畅和鲜活。

众所周知,影视作品具有形、色、声、情、意相结合的特点,很容易吸引、感染学生,有助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但影视作品也是双刃剑,应用不当会干扰学生理解,误认为美术鉴赏就是看看电影课,因此在精选影视作品片段时,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四、情境即是环境,学生耳濡目染,教师润物无声

“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在美术教室内布置展示各类优秀美术作品,创造艺术氛围。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既拓宽了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又能润物于无声。

如在賞析民间美术时可在学习场所布置很多大件民间美术作品,还可每小组分发几小件民俗作品,使学生可以接触实物,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在这样的实体情境里,开展鉴赏活动会事半功倍。再请同学把手里看到民间艺术品的主要颜色的色卡粘贴在黑板上,学生纷纷行动起来,粘贴结束,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就能立刻感受到民间美术的常用色和色彩搭配的规律,这就是“高效”。这种创设实体情境,进行直观教学的事实证明了一位教育家说过的话:只要他第一次看到过骆驼,听过黄莺的歌唱,尝过糖的味道,那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骆驼的样子,黄莺的歌声,糖的味道。

情景创设,让美术课堂更具魅力,更高效。通过开放而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形动、心动、神动”,让课堂上充满鲜活的、美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3]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引导高效课堂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