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莹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老年病学科,广西 南宁 530001)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种,该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出现狭窄或阻塞现象,进而致使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1]。药物保守治疗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其中阿托伐他汀因具有较好的降脂效果而逐渐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该药物的使用剂量临床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次研究中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如下分析。
选取2018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医师诊断确诊为冠心病;(2)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均对研究药物耐受;(4)患者均无意识障碍,能够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伴有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2)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排除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者;(4)排除对研究药物不耐受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77岁,平均(62.9±3.5)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3~79岁,平均(63.2±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抗血小板聚集、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63270)20 mg/d,口服用药;观察组则以40 mg/d的剂量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用药;两组患者均需用药6个月。
(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以华盛顿大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
声分级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估,0分为无斑块;1分为单侧斑块厚度不超过2 mm;2分为单侧斑块厚度大于2 mm,或出现双侧斑块,且其中至少一侧斑块厚度不超过2 mm;3分双侧斑块,且厚度均超过2 mm。同时对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评估。
(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T波由平坦变直立,压低的ST段回升超过0.15 mV,T波倒置变浅程度超过50%;有效:症状有所好转,心电图情况有所改变;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
(3)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侧IMT及斑块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双侧IMT及斑块积分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双侧IMT及斑块积分情况比较(±s)
组别 n IMT(mm) 斑块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4±0.2 0.8±0.1 2.2±0.2 1.1±0.2对照组 50 1.4±0.3 1.1±0.2 2.3±0.4 1.6±0.3 T值 0.000 9.487 1.581 9.806 P值 0.500 0.000 0.059 0.000
观察组治疗治疗期间共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中共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695)。
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有数据显示[3],我国城市地区冠心病的发生率可达到1.59%,农村地区的发生率约为0.48%;我国2009年城市居民冠心病的死亡粗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10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安全。
有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有较大关联,而炎症反应则极易对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造成影响,且可能会以影响患者斑块的稳定性。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抑制炎症反应对提高患者斑块得到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阿托伐他汀属于常用降血脂药物的一种,同时该药物还具有较强的抗炎及抗血小板功效,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发挥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心肌损伤抑制功效,对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次研究就临床上存在争议的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IMT及斑块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大剂量(40 mg/d)阿托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中的效果优于小剂量(20 mg/d)用药,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