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洋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个各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性格,是企业展示出来的面貌,也是大多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正如个人性格决定命运,企业文化与企业命运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息息相关,既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基础和前提,同时,企业战略的执行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固化的过程。在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中,通常都能看到企业文化的烙印,因此,企业文化对于管理者能否正确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起到关键性作用。
个人认为,文化属性有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强势文化是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文化;弱势文化是等、靠、要的索取文化,是漠视规律、得过且过的消极文化。这与常规理解的强势文化是进攻,弱势文化是挨打不同。强势文化应该作为主流文化被推崇。在此之下,强势文化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企业重视人文关怀,宣扬以企为家;有的企业强调执行力,效仿军事化管理;有的主张狼性文化,不断开拓市场;有的谋定后动,在专长领域做精做优;有的做规模,有的创效益,有的只为情怀。无论哪一种,只要遵循了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便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强势文化。遵循客观规律,就是随缘、惜缘、不攀缘,顺势、借势、不造势。简单地说,根据宏观的、微观的、政策的、来自于竞争对手的、来自于上下游的、来自于消费者的影响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与企业的资金实力、核心技术、拥有的资源等能否匹配,能匹配即为遵循了客观规律,否则,要么是心比天高、要么是妄自菲薄,一个是冒进、一个是被动。通俗来讲,就是认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核心竞争力和竞争环境做选择。
企业文化包含愿景、使命、目标、计划等,这些是企业的,也是全体员工的,员工是承载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也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脱离了员工的企业文化是空泛毫无意义的文化。要提高企业战斗力,必须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才能准确执行企业战略,从而集中发力、实现目标。具体可分为几个阶段:认识企业文化、理解企业文化、参与具体任务、认同企业文化、思想行为达成统一。
前两个阶段主要靠宣传。为了方便表述,暂且将企业愿景、使命、战略规划、目标、计划等统称为企业意图,企业应当将意图清晰地传递给员工。宣传范围要广,要全员知晓;宣传时间要长,要经常宣传;宣传内容要具象化,避免让员工感觉这仅是喊喊口号,或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意图一旦确定,不可随意改变。要让员工充分理解其内涵,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将意图与具体要求关联起来,一是弘扬实现意图所需的个人品质,比如雷厉风行、细致严谨等;二是明确实现意图需要哪些行为来支撑,让员工清楚认识到哪些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符合企业战略规划、有利于实现企业愿景的,哪些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是被禁止的。
这个阶段不仅仅是要员工被动接受分配工作,更需要主动参与,让员工意识到自己与企业兴衰命运不可分割。可在某项具体任务上“临危受命”,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所创造的价值,从而提高使命感、成就感、责任感。对于普通岗位,也要宣传其岗位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台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一个岗位及其员工就是机器的零部件,哪怕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倘若缺失便会造成机器故障。要让员工明白这个道理,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当员工参与到了工作任务之中,便理所应当体现企业的意图、执行企业规定,这就绕不开“约束”二字。约束为价值认同奠定基础,可分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人盯人的约束(发现不当行为即被干预)、制度的约束(与奖惩挂钩)、道德的约束(意识到有损企业利益即主动终止行为)。企业文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道德约束。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制度的约束是一个现代化企业最基本的约束方式,通过制度的约束,在一段时间内培养员工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导向。当员工养成了尊规守纪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达成共识,才能向道德约束的目标更进一步。这一点在反腐败工作中得到了佐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层层递进,不想腐是终极目标,通过对腐败分子的惩罚和舆论的谴责,传递一种观念——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进而引导党员干部做出正确的思考、行动。企业文化也如此,比如,统一着装,对一般性企业来说,似乎强人所难,个性化的员工普遍不能接受,但统一着装有助于树立企业的形象、也是对员工代表企业身份的加持。当企业把统一着装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即便员工有所抱怨,但等到养成了习惯,并且从中得到了实惠,这时候穿工作服便不再是制度的规定了,而是自发的需要。这一点从保险推销、商务谈判等场合的西装笔挺可见一斑。
在引导员工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可通过仪式体现出奖罚分明,从而传达出企业对具体行为的导向。比如通报表扬全勤员工、召开表彰大会向先进员工颁发奖状、开展行业练兵技能竞赛来鼓励员工创先争优等。通过仪式也能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更大程度地作用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虽然制度约束是道德约束前的过渡,但这毕竟只是手段,不提倡为了约束而约束。因此,制度的制定应符合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才更容易获得认同。一旦有了价值的认同,相反,被约束、管理则成为一种身份的认同。为了追求共同价值标准的认可,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是渴望被约束的。例如,人们愿意自觉接受诸如礼义廉耻之类的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因为人们认可这是主流价值观,若不遵从,其作为人的属性会遭到质疑,这恰恰是一般人不愿意接受的。如何正确传达企业价值观,则需要行为外化表现出来,即行为与意图保持一致。比如考勤能传导企业重视员工规矩意识的价值观,晨会汇报工作能传导企业重视过程控制的价值观,而考勤的结果、汇报的情况则验证了员工对该项价值观的认可和遵从程度。
经过前四个阶段,如果企业文化没有与员工个人利益发生根本性冲突,最后一个阶段便水到渠成。
获得员工的归属感不能仅凭参与任务和认同价值,更重要的是各方面的利益要符合一致。即员工的个人发展要与企业的发展协调同步,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员工个人进步也不能建立在损害企业利益之上,唯有同进退,才能拧成一股绳。因此,企业要重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待遇、职级晋升、学习机会等方面的计划要符合员工的合理期望。之所以说“合理期望”,是因为在不少企业,员工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只是一味索取自身利益,而不考虑所求是否与自己匹配,若企业无法满足其欲求就心生怨怼,这就是不合理的期望。这种文化一旦蔓延,将吞噬企业,因此应尽早正确引导,积极营造“论功行赏”而不是“论资排辈”的氛围,传递“有功必奖、有过必罚”的管理信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企业要提高战斗力,要在方向和执行上共同发力,弘扬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进取的主流文化;管理者要遵循客观规律做出决策、把好方向;员工要统一思想和行动、贯彻执行。企业文化体现的作用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二者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