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富
(宁海县黄坛镇卫生院,浙江 宁波 315608)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高发的心血管内科病症,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日常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血压异常升高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其危害性在于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肾脏等器官组织的病变。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并配合以生活管理,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减少血压异常升高的诱发因素。但是高血压病无法彻底根治,而是需要在长期、持续的治疗和护理当中,维持血压的稳定,控制病情的进展。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中医药方法已经作为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从中医理论出发,进一步认识高血压疾病,分析其病因病机,行中医经方治疗[1]。本研究探讨了13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对于经方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判断,现报告如下。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29例;年龄55~82岁,平均(68.34±5.08)岁。对照组患者患者男37例,女28例,年龄58~84岁,平均(69.53±4.8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经方治疗,辨证用药。痰郁之证,给予小半夏汤(半夏18 g、生姜15 g),水煎温服(2次/d)。火郁之证,给予小半夏汤(大黄10 g、黄连5 g、黄芩5 g),水煎温服(2次/d)。气郁之证,给予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6 g),水煎温服(2次/d)。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药物治疗,使用硝苯地平作为治疗药物。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79)10~30 mg(2次/d),口服用药。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进行血压测量,观察血压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中医经方治疗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在血压控制效果上的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观察(±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观察(±s)
组别 SBP(mmHg) D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5) 165.52±8.74 132.69±7.54 108.55±7.36 88.17±6.49对照组(n=65) 163.46±9.62 146.26±8.24 107.81±7.23 98.65±9.22 t 0.719 4.203 1.202 3.957 P>0.05 <0.05 >0.05 <0.05
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西药降压药物和中药经方均可作为选择。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中药经方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充分说明了中药经方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优势作用。在高血压的中药经方治疗中,需要从疾病的病因病机出发。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风阳上扰、肝火上炎、痰浊中阻所致“眩晕”之证,与脏腑阴阳失调有关。针对痰郁、火郁、气郁之证,行化痰、清热、行气之法,可有效祛除病因病机,达到辨证治疗的目的,有效控制血压的稳定[2]。
综上所述,基于高血压的中医认识,实施中医经方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的稳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