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旦玛 曾小琴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幼儿园)
在儿童阶段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德育,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推动行为的改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应努力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素材,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继而实现德育的新发展。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优化儿童的行为、助其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儿童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使儿童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儿童的鉴赏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
在教育中融传统文化于品德教育中,不能只是停留在说教层面,需要渗透在儿童的生活中,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以保证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得到有效的结合。例如,在晨间活动,教师可以让儿童帮助教师整理图书等,使儿童可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见到老师和同学时主动说声“早上好”等,强化儿童的文明意识。在课间活动,教师应该让儿童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与他人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养成诚实、宽容的好品质。这种立足儿童生活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在生活中就可以接受熏陶,有助于德育的长效化发展。
教学活动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儿童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定期展开教学活动,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以“神奇的种子”为主题,让儿童亲身实践,体验祖先在农业生产中的伟大贡献,继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的价值。实践证明,当儿童亲身实践之后,会显著提升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后学习中,也能够积极动手动脑思考。
儿童游戏是儿童教育中常见的教育活动方式。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内容,展开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互帮互助”型或“团结协作”型的游戏活动,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学会与人相处,针对儿童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并且,要对儿童的善良和诚实等品质进行教育,不断完善儿童人格,使儿童懂得相互谦让和相互合作,能够与小伙伴愉快相处。
在一些节日里,教师应该注重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中秋节”“劳动节”等,均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三八”节,教师可以教育儿童,让他们爱妈妈,尊敬妈妈的辛勤工作,并且,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师可以指导儿童动手制作相应的礼物送给妈妈,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对于表现突出者,要给予表扬。经过相关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引导儿童更加尊重长辈。
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是第一教育环境,也是儿童重要的生活场所。一般来说,儿童在家的时间比较长,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儿童传统文化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家长会上,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对所有的儿童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摸索出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进而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
教师应该站在传统文化的视角下开展德育,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将德育落到实处,并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促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