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

2019-07-26 01:10韦兰七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提升策略高校

韦兰七

摘要:现代人对于舞蹈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对于舞蹈演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就当前我國高校舞蹈教学的情况看来,对学生情感表现力方面的培养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本文以提升学术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对教学当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学   情感表现力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110-03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搭配相应的音乐来表达情感的方式,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舞蹈,其中都蕴含着深层次的意涵,演员是对作品的诠释者,其情感表现力,将直接关系到观众能否对舞蹈作品的正确理解,获得视听享受并达成情感共识。此外,除了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之外,舞蹈演员在日常训练、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自身的气质、形象、内在进行提升及完善,下面就针对情感表现力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进行探讨。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一)延伸舞蹈作品内涵

所有类型的舞蹈作品都体现着相应的精神内涵,无论是民族舞、现代舞还是其他国家的舞种,都有着流传千年的内在文化,对于舞者及观众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及震撼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本身的气质、形象,获得一技之长。而情感表现力方面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舞蹈产生全新的认识,感受到舞蹈作品背后的精神力量,达到提升学生的情感、肢体语言、音乐等方面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内涵修养,提升学生在舞台当中的情感表现能力。

(二)提升舞台表现力

在具体的舞蹈演出当中,除了标准的、优美的动作之外,情感表现力是舞蹈表演的灵魂及内涵,能够表达出精神层面的美感,让舞蹈能够更为灵动,借助表情、动作及配合,与观众进行对话。情感表现力的提升,能够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在舞蹈表演当中感受到舞蹈表演的目的,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情及演员特殊的表现方式,来感受在这一情境当中的心路历程,透过舞蹈看到生活、人际、文化、社会乃至世界,进一步提升舞台表现力,使舞蹈演员成为观众理解作品的桥梁,建立起与舞蹈之间的联系。

(三)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舞蹈教学当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技术、技能,还需引领学生走入舞蹈世界,形成对舞蹈以及后续与职业的热爱,充分利用在校时间,主动学习、自主训练。在情感表现力的教学当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进行锻炼及培养,而这种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舞蹈的深层涵义,在生活及学习当中能够更好的认识理解各类情感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提升舞蹈教学的效率及效果。

二、影响高校学生舞蹈情感表现力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指由于学生本身的能力及水平所决定的情感表现力。在高校阶段的舞蹈学习当中,不同学生的基础、天分、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舞蹈表演当中,少部分学生即便是没有经过专项的情感表现力方面的训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会作品的情感,表演更具情感感染力,这就是先天因素所决定的,在情感表现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由于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当前的舞蹈教学当中,不分层次的统一教学,所获得的效果不同,缺乏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针对性培养。

(二)外界的影响因素

除了学生的先天性决定因素之外,外界因素及后天努力,也是决定情感表现力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相互结合互相作用,共同形成学生在舞台当中的情感表现力。第一,环境因素。环境是人成长的载体,不同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其情感表现力不同。比如,父母当中有舞蹈演员,从小成长在艺术教育环境当中,那么学生对于艺术表达及情感表现等方面的能力就会明显超过其他同学。第二,教师因素。高校的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教育观念、职业心理、教学方法及目标不同,所获得的情感表现力方面的教学效果不同。第三,学生的心理。舞蹈表演需要强大的心理作为支撑,舞者想要沉浸在作品的表达中,诠释作品的情感涵义,需要不怯场、基础功底夯实、内心情感丰富,才能在各类演出当中灵活应变。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

(一)加深学生对舞蹈故事背景的理解

舞蹈教学不是简单的动作拼凑,在教学当中应当加入对作品内涵的分析,对学生的舞蹈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具体而言,教学当中应当融入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以民族舞为例,在教学当中,除了舞蹈动作是重点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应结合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人民性格等进行舞蹈作品的背景理解。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舞蹈诠释方式,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所学及所想,进行舞蹈作品的诠释及情感因素的理解及捕捉,感悟舞蹈作品的意涵。考虑到高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兴趣较低,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观看视频、图片、组织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迅速掌握作品的情感因素。舞蹈作品基本基于同一种情感基调,如欢快的、忧伤的等等,而在这一基调下,作品内不同部分的情感是存在波动变化的,教师应当将这些捕捉情感变化,并通过舞蹈的形式进行展现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将舞蹈的动作细化,与相应的情感表达关联起来,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现目的性更强,更好的展示舞蹈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在肢体语言中融入情感表现

舞蹈的学习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及精力,对于基本功方面的要求较为严格,且只有在功底扎实的前提条件下,方能标准的、优美的完成动作,并将情歌表现能力融汇其中。情感表现力的提升,仍旧离不开具体的舞蹈动作,教师在进行舞蹈动作、表情等基本功的训练时,应当将不同动作能够展现出的情感进行铺垫,让学生在动作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方面的揣摩,形成情感与动作之间的联系,久而久之达到动作与情感融合的境界。此外,舞蹈的学习也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根基,尽管肢体语言是最终的表现,但理论学习是理解作品情感,了解舞蹈学习重点及内涵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很可能会需要使用到这些知识内容,夯实学生的理论专业基础,能够加速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锻炼学生将肢体语言与情感表现相结合的能力。

(三)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手法

在学生能够对作品当中的意境及情感具有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应当将如何进行情感表达及表现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舞蹈、情境、人物、情绪等方面的情感表达方式,并结合具体的舞蹈作品进行动作的安排及选择。由于舞蹈表现手法都较为夸张,深入分析舞蹈作品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应当在各类舞蹈的教学当中,鼓励学生对动作背后的情感,以及不同情感表达的手法进行分析及总结,养成记录不同情感表达方法的习惯,并在实际的训练当中,对学生的情感表现手法进行考察。比如,在阶段性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几段音乐,让学生结合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其中的情感因素,并结合日常收集的情感表达手法进行编舞的尝试,在课堂当中进行表演,由老师和同学进行鉴赏及评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独舞或群舞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配合能力。此外,对于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眼神、表情等相对复杂的情感表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模仿、创新等方式,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把握不同动作的细节及要领,加速学生在情感表现方面的精准度,帮助学生通过细节来进行情感表达,感受舞蹈内在的美感及意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学生的舞蹈基础不一,提升全体学生在舞蹈表演当中的情感表现力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及困难性。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不断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对舞蹈教学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改革及创新,提升学生对舞蹈作品内涵及情感的体悟、感受、理解及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怡杉.试论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J].黄河之声,2018,(17):57-58.

[2]饶莉娜.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艺术评鉴,2018,(20):143-144.

[3]杜艳梅.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增强舞蹈教学效果[J].艺术科技,2018,(09):247.

[4]孙延泽.浅析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J].戏剧之家(上),2013,(07):299.

[5]岳暢琦.舞蹈表演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研究[J].戏剧之家,2016,(01):135-136.

[6]唐敏.舞蹈学专业学生情感表现力培养的新思考[J].大众文艺,2015,(04):216.

[7]徐东琴.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大众文艺,2015,(10):249.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提升策略高校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