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对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效果研究

2019-07-25 02:17王丽芳陈业洁
系统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协作科室护理人员

王丽芳,陈业洁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急诊科,江苏仪征 211900

医院中急危重症患者多需进行院内转运,但是院内转运期间出现安全事件的可能性较高,患者的转运安全一直无法得到完全的保障[1]。当前因为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医疗知识了解更多,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如何最大程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成为医院管理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2-3]。该研究以该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中的167例急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具体探讨综合干预在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中收治的167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院内转运期间对患者实施的干预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84例,包括45例男以及39例女,年龄范围:25~78 岁,年龄平均(51.28±11.36)岁,疾病类型:急性创伤患者11例,急性左心衰竭19例,急性颅脑损伤19例,急性脑卒中18例,急性呼吸衰竭17例;对照组83例,包括40例男以及43例女,年龄范围:25~78 岁,年龄平均(51.59±11.14)岁,疾病类型:急性创伤10例,急性左心衰竭18例,急性颅脑损伤20例,急性脑卒中19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6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或配偶知情同意。两组年龄、性别结果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期间给予常规干预,医护人员在转运中携带好必要的用品以及设备,通过平车将患者转送到目的病房,期间对患者体征指标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观察组则在院内转运期间对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预:在确定转运后但没有正式转运前主动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转运的目的、具体进行转运的时间、转运的目标病房、转运的整个路程、转运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以及处理方法,另外要指导患者掌握转运途中的正确配合方法。向患者介绍转运期间携带的设备、仪器以及用品,提升患者的安全感。转运期间护理人员可以握住患者的手,给予患者信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允许一名家属陪同,增加患者安全感。在转运达到目的地后及时告知患者,对患者的配合表示鼓励,并主动告知患者接下来的诊疗内容,通过让患者提前知晓以减轻患者在应对新诊疗内容时的恐惧感。②选择高资历转运护理人员:医生在对患者病情完成评估决定转运后,与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沟通,让护理人员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负责转运的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工作时间超过3年,接受过专业急危重症转运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良好的应急事件处理能力。③使用专用急救箱:护理人员在转运时要携带好专用急救箱以及必要的仪器,转运期间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以及管道固定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将转运情况在转运记录单上进行详细记录,转运主管护理人员签字确认。④多部门协作:转运护理人员要通过电话联系转运途中需要经过的其他各个部门,留出绿色通道,保证转运期间整个路程完全畅通,通过各个部门的配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转运。⑤交接好表格清单系统:在到达转运目的地时,利用医院急危重症转运交接记录单进行双方核对,内容有病历资料、管道情况、皮肤状况、创伤情况、用药情况,双方核对后完成交接,表示整个转运完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转运所用平均时间,比较两组转运期间协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设备相关不良事件

观察组转运期间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转运期间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管道相关不良事件

观察组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9%,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转运期间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 协作相关不良事件及转运时间

观察组出现检查延迟的患者有1例,出现电梯延迟的患者有1例,出现需要请求支援的患者有1例,协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7%;对照组出现检查延迟的患者有4例,出现电梯延迟的患者有4例,出现需要请求支援的患者有2例,协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5%,两组协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4)。观察组转运时间平均为 (21.05±5.49)min,对照组转运时间平均为(32.52±6.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4)。

3 讨论

院内转运指的具体是由于患者医疗上的不同需要,将患者在医院内不同科室中进行转运的过程,急诊、ICU是院内转运最多的部门,转运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开展相关诊疗,包括CT检查、急诊手术或者血管造影等[4]。虽然整个转运过程所需时间不长,转运前也做好了急救用品、设备、医护人员的充足配备,不过因为外部环境以及患者病情可能出现突然的改变,所以院内转运其实仍存在比较明显的风险[5]。有研究发现,院内转运的风险和系统、医护人员存在联系,系统方面主要体现在沟通、设备方面,医护人员具体表现为认知错误、没有做好足够的转运前准备。为了尽可能保证院内转运的安全,必须保证对于患者病情监测的连续性,同时必要的治疗措施不能中断,并且需要对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严密监测[6]。

该研究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期间实施综合干预,从环境、材料、机器设备、转运者多个层面给予干预,其中转运者是转运的主要实施者,是转运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该研究观察组选择的转运护理人员都保证工作时间在3年以上,且具备良好的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这样在转运途中即便出现无法预防的不良事件,也能够通过护理人员能力迅速处理,最大程度减小影响。比如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转运处理,转运的护理人员资历较低,没有进行密切监测,在患者气管插管部分脱出后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患者在送至目的地后出现低氧血症[7]。该研究观察组转运期间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9%,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9.64%(χ2=5.84,P=0.01),证实综合干预的实施能够提升转运期间患者管道的安全性。

设备以及材料是转运安全保障的基础,该研究观察组转运期间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 9.64%(χ2=3.90,P=0.04), 表明综合干预的实施能够减少设备方面的不良事件。分析显示,患者在院内转运期间如果仪器出现不稳定表现,则转运的风险会明显提高[8]。如果护理人员在进行转运前的准备中仅按照经验进行,不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则可能由于设备本身存在的故障使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可能因为设备蓄电池电量不足导致治疗中断,另外如果转运人员没有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出现各类故障,则可能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9]。观察组应用专用的急救箱,其中收纳好可能用到的各类急救用品、药物等,对各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在转运开始后所有用品、设备、仪器都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环境在转运中也就是绿色通道,因为转运需要涉及治疗室、手术室、检查时多个科室、部门,顺利的转运必须保证不同科室之间良好配合。如果各个科室没有提前留好绿色通道,则患者转运所需的时间会明显延长,转运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也会更高。该研究观察组转运时间为(21.05±5.4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2.52±6.15)min(t=4.17,P=0.04),另外观察组协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2.05%(χ2=4.17,P=0.04)。表明在院内转运中综合干预的实施能够保证多部门更良好协作,确保转运途中绿色通道完全通畅。在具体转运中,在转运开始前护理人员要先通过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及负责人做好准备以及相关安排,在转运途中粘贴好绿色通道标识卡,各个科室在看到卡片后优先诊疗转运过来的危重患者[10]。另外还应该空出电梯、控制好楼层等待转运,保证尽可能减少等待电梯的时间浪费。类似研究显示[11],对照组转运意外发生率为25.71%,明显高于观察组转运意外发生率2.86%%(P<0.05),该研究结果与之存在一致性,但在具体结果数据上存在一定差异,分析是由于纳入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差异导致。

综上所述,综合干预用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能够明显降低各类转运风险的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协作科室护理人员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爱紧张的猫大夫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协作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